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荆爱民
荆爱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225
  • 关注人气: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平凉府志》小识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松授陕西布政司分守平凉等地右参政,领衔申请上级批准,“命有司汇故实”,由赵时春执笔编纂《平凉府志》,赵时春历时五年,撰写成29万多字、13卷的《平凉府志》,于嘉靖三十九年脱稿付梓。

嘉靖三十九年(1569年),距赵时春第三次罢官的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已经七年了,这是他得到“回籍听调”处分后,单位安排给他的唯一一件工作任务。52岁的赵时春在这一年里,完成了《平凉府志》的编纂工作,并由平凉知府邵大爵等人出资负责印刷。

这年冬至那一天,赵时春撰写了《平凉府志》序,序中介绍了平凉在历史上所处的重要位置及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在序中说:“平凉居雍凉之交,襟带戎羌,控制要害。自汉分北地为安定郡迄于今,千六百余年,大抵中原有故,则地重官尊,而史不绝书,治道四达,则奉令循常,而漫无可考,岂其人之贤愚相远哉,抑势则然也。由是言之,平凉其治否,有以占天下之休戚,郡志可无述乎?”赵时春认为,伍福、吕楠等人编纂的《陕西通志》对平凉府虽有记载,但过于简略,语焉不详。他说“自初元距今垂四十年,家居凡三十年,目受耳属,人情物理,每忆胸臆。”由于赵时春对家乡历史掌故和现实情况十分熟悉,还有他强烈的热爱家乡情怀,在贬官之后,并没没因此沉沦不起,而是以非凡的毅力完成了编纂《平凉府志》的艰巨工作。

《平凉府志》完成后,赵时春请前陕西布政司分守关西道右参政、时任浙江右布政使胡松为《平凉府志》作序。胡松在序中充分肯定了平凉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朝的重要地位,他对赵时春编纂的府志给予了充分肯定:“以余观之,浚谷子之志讵不同然乎,然仲豫(汉末政论家、史学家荀悦的字)承迁、固之后易。浚谷子钩诸书之迹难,至于心之窃眇,语之精微,则读者当自得之,要非促豫之所窥矣。”

《平凉府志》是平凉有史以来首部成书的地方志,也是平凉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平凉人民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平凉府志》是研究明朝以前平凉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平凉府志》成书后,清代学者王士祯在其著作《池北偶谈》中给予以了很高的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平凉府志》进行了著录,称其在关中诸志中最为有名。

到民国时期,平凉已经无法寻到《平凉府志》的踪迹了,临洮人张维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抄录一本送给平凉,他在抄录前记中说“(民国)三十三年春,余复复钞此帙,舛错脱讹,不尽可读。乃为考稽史乘,剌补阙食,移其简错,正其文字。间亦有依据旧文,略以意疏通其脱落。而全页阙失者,均不辑补,并仍留原钞页数,以存其旧。”

也就是说,到了1944年,平凉人已经看不到《平凉府志》的原书了,张维先生从北平图书馆抄录了一本.张维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本《平凉府志》不但有错讹之处,还有缺页。就连胡松写的序言,原书共有三页,缺了其中的第二页。虽然从整体上看,读张维先生手抄本的《平凉府志》对全书不会觉得有多少影响,但是缺页之憾却是不无法避免的憾事。

公元2000年,魏柏树先生通校印行的《平凉府志》就是以张维手抄本为蓝本的。

《平凉府志》问世以后,虽然当时很受重视,但是志书作为冷背货,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除过研究方志的极少数人研读外,其他人涉猎的极少,更遑论对其研究了。

现代研究比较精到的当数张维先生,他在抄录北平图书馆的《平凉府志》的基础上,撰写了《平凉府志》著录,在著录中说:“(《平凉府志》)指斥时政,能言人所不敢言,于民生疾苦兢兢焉惟恐言之不尽。”当代人引用张维的话只到此为止,其实张维先生的话到此并未说完,他接着说到:

“信方正慈详人也。顾其自信甚坚,则其议论邻于自是者亦不少。寺观而痛斥异端,物产而尽载菊谱,以平凉为临泾,以镇原为高平,以华亭为卢彭之卢,皆违戾于史志。唐之季末,平凉始为渭州,今载官师,而北魏渭州刺史于翼、于寔、长孙剑豆、卢绩皆具录入,是以陇西官司移平凉也。平凉为宋谓州治,而宋知谓州诸人具载静宁,是以平凉官师移静宁也。宋时原州为镇戎军,而知原州诸人仍入固原,是以镇原官师移固原也。云‘隋大业初,改朝那为华亭’,不见史志,云‘巫咸为朝那令,死为大神。’今亦不知其何据,盖浚谷文章政治之材,饤饾(指词句的安排罗列)考据非所欲为,然不谓之错误不可得也”。

张维先生的研究不谓不精到,比如他指出赵时春视寺观为异端,就极少撰写,对一些县志人物的移入他县,如庄浪县的一些人物移入静宁州等,当代人不谓不知道,但都一味地沉默不语。

当然张维先生的言说也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比如他以为赵时春的“物产而尽载菊谱”就不是事实,赵时春在各县物产中记载的品种很多,并不是只有菊谱;还有他以为“云‘巫咸为朝那令,死为大神。’今亦不知其何据”,就有失武断。赵时春在《朝那庙碑》一文中说“但湫之为‘巫咸’,岂商之贤相欤?或《列子》之所述欤?抑自为一人?莫可徵矣?而神之为名巫咸则可据也”。赵时春在《朝那庙碑》一文中说,巫咸是不是商代的那个贤相,是不是《列子》中所记述那一位,我不敢肯定,他这几句话用得都是疑问句,但他(指巫咸)却是湫神是没有疑问的。张维先生要求赵时春把巫咸作为湫神的出处指出来就有失责全了。

笔者引出张维先生关于《平凉府志》的著录,意思有二,其一是说目前平凉人看到的《平凉府志》不是全本,建议有志于地方史研究者或者编纂平凉地方志的官方机构到北京图书馆找到原版《平凉府志》,核校张维先生抄录正误之后,重新印行新的核校版的《平凉府志》,让平凉人能看到更加接近于原样的《平凉府志》。其二是说,各县在新修编纂本县地方史料时,要与赵时春编纂的《平凉府志》相校正,特别是要校正赵时春笔误的地方,不能只简单摘录赵时春《平凉府志》中的原文了事。应该有意识地就《平凉府志》中叙述本县错讹或遗漏之处加以校正说明,这才是地方志工作者以及做地方志研究者更应该着力的地方,也才不枉赵时春编纂了《平凉府志》。

改定于2021年 8月9日
阅读    收藏 
(2023-04-06 08:19)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我在美丽的平凉

小时候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母亲每天天不亮起床扫院子扫帚哗——哗,划过地面的响声,那时候我瞌睡正浓,母亲扫院子的声音就如春雷般从耳旁响过。随后母亲进屋掏灶台里的灰,扫屋地,生火,烧好开水灌进热水瓶。然后切好猪草,再叫醒还在深睡着的我兄弟俩上学,她边往门口走还边安顿着:叫我们锁好大门——母亲上生产队劳动去了。

父亲去世时,母亲才38岁,她硬是凭着勤劳的双手,与我的哥哥、四姐(大姐、二姐、三姐已经出嫁了)支撑起一个贫穷的6口人之家。母亲仅有的财富就是勤劳,她的这种勤劳坚毅的品格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

60年前,我出生在平凉一个黄土地层深厚的村庄里。我记事时起,看到满目黄土地上长着各种各样庄稼,麦苗翻着滚滚波浪,玉米青翠碧绿,胡麻开着紫色的花儿,有蝴蝶落在肥大的旱烟叶子上,有鸟儿从天空飞过,勤劳的农人在炎热的太阳下锄地,三三两两的白云悠闲地粘贴在蓝蓝的天空上,让太阳炙烤的更加洁白了。感谢上天让我成为一个会思考的芦苇,让我每天能看到、听到、感觉到很多神奇的事,引得我思绪万千。

让我引以为荣的是,生我养我的可爱的平凉,远古文明底蕴非常丰厚。有那么多的先贤古哲,医圣皇甫谧,小说家牛僧孺、皇甫枚,散文家梁肃,一代武将吴玠、吴璘、刘錡,著名文学家赵时春,等等。再往前看去,地处黄河流域的平凉,正处在华夏民族孕育成长的中心地带,被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所涵盖。其中“齐家文化安国式”遗址就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作为女神西王母的故乡,五千年前黄帝问道于崆峒,因为上古时代平凉就诞生了广成子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当代著名诗人姚学礼先生横空出世,他创作的大量诗篇每每让我击节赞叹。“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的我,每一天都感知并参与在火热的生活之中,总觉得有感恩的话要说,有美好发现要表达、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花儿艳丽,崆峒奇崛,云起云落,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时时激励着我的神经诸元,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笨拙的文字撰写我发现的美好物事、瞬间感悟。曾经有人说过,他的天资比我高,他的表现能力比我强,如果写作的话一定比我好。这话我信。但是我继承了母亲勤劳坚毅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众多先贤古哲榜样的指引下,我四十年坚持,愚者千虑,撰写出了200多万字的文字,是对伟大母亲的深切纪念,是对美丽平凉的真情赞美,也是一棵小草唱给春天的赞歌。

       荆爱民

     作于202337日惊蛰


阅读    收藏 
(2023-04-06 08:10)

星期五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碰见二表哥,我问他啥时候到平凉来的?他说昨天来给我表嫂检查病,明天早上就回泾川了。

星期天下午走在街上,又碰见了表哥,问怎么还没走,他说明天早上就走。明天早上就走。

我心里空空的。知道表哥每一次来平凉,只在我小姨家坐坐,轻易不来我家的。怕我工作忙,怕打扰了我。晚上与妻子说起表哥的事,越说越伤心,半晚上没有睡着觉。这对于一辈子瞌睡重的我来说,是很少见的。

二舅有三子三女,二表哥是二舅的二儿子。大舅母只有一个女儿,二舅就把我二表哥过继给了他的大哥、我的大舅。

大舅解放后的成分是“小土地出租”,在当时与中农一样,属于团结对象。二表哥从小生活在那样的家庭成分中,生活压力沉重,话很少,腆然的笑容一生凝固在他那紫红色的脸面上。整天默默地在农业社劳动,侍候大舅、大舅母很孝顺。在农业社劳动,二表哥从不敢在言行上有什么不恭的举动。

早先大舅家与二舅家同住在一个旧地坑窑庄里。黄土窑洞住上几十年,就旧了,窑洞就裂缝了,人们就得重新挖窑洞建新庄。二表哥就与表嫂谋划着,另外挖一处地坑庄子。二表哥每天从生产队劳动回来,在自家新批的庄基地里挖窑洞,表嫂回家做饭,做好饭表嫂来,与表哥再挖几车土推上来,方才回家吃饭。这时候,天已经黑尽了,就连爱热闹的麻雀也睡着了。新建的窑庄是表哥、表嫂两口子一独轮车一独轮车推出来的。

解放后,大舅就已经60多岁了,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大舅母又是小脚,只能做些辅助家务,一家人的吃饭穿衣全靠表哥、表嫂劳动,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有一年过年我跟着母亲到大舅家拜年,正遇上大舅家养的老母猪死了,那是一家人很重要的经济来源,表嫂很伤心地站在窑洞前呜呜地哭着,我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沉重。

有一年秋天,那时我正在上高中,听说表哥双腿静脉曲张,腿疼的走不成路,要到平凉做手术。我问表哥钱怎么办?表哥说,他攒了2元5角钱,家里那株葡萄今年结果了,能卖2元5角左右,有了这5元钱,从泾川到平凉往返的车票钱就有了。到平凉后他姐姐会给他出治疗费的。

表姐夫在平凉师范当教师,表姐在平凉师范附小当教师。

土地承包到户后,表哥家的日子有了起色,表姐一家也经常资助。表哥、表嫂一直在努力发家致富,表哥先是承包了生产队的磨面房,没黑没明地在磨面房里给人们磨面,然后是栽种苹果树。有一年过年时节,我到表哥家去,看到苹果树下的土地打磨的非常精细,苹果树修剪的那才叫玉治呢。树下连一株野草也没生,地暄暄的看着就很养眼。我对三弟说,表哥才是真正的农民,那是把心思全用在务做上了。你看旁边别人栽的苹果树底下,去年的野草还枯在地里长着呢。

表哥生有三子一女,大儿子残疾,大舅母在世时,照应及时,还能叫动孩子做些粗重农活。大舅母去世后,缺少照应,孩子犯病的时候,吵吵嚷嚷,不得已就锁在房中,孩子病不犯的时候,简单的农活他很喜欢做的。1967年出生的这个孩子,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如果表哥、表嫂去世了,他该怎么度过他的余生呢。

表哥的二儿子结了三次婚,都离婚了。二儿子第二次离婚后,我曾经当面劝阻表哥不要着急给二儿子娶媳妇。说孩子领不住媳妇,为什么又要急着给他娶媳妇呢?我妻子劝我不要这样说表哥,我还得理不让他,以为是替表哥着想。要知道那时泾川县农村娶一个媳妇的彩礼已经涨价到6万元了。那得表哥两口子多少时日的劳动,才能攒下这些钱啊。我以为人赔本的事情就不该去做,哪里体会到一个父亲内心焦虑内疚的感受啊。我真正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表哥的二儿子与第二个媳妇离婚后,留下一个女孩子,表哥表嫂照看着,二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

表哥的三儿子却异常争气,上学时没有人操心,顺利考上大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子。

表哥的女儿也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家里只剩下表哥两口子养着一个孙女、还有那个残疾大儿子过活。

去年三表哥的儿子结婚,我到天水秦安行情,却不见二表哥家有人去。一问,说是二表嫂摘苹果时从树上掉下来了,正住院治疗呢。我也没有在意。

今年四月回老家,三弟说二表嫂从苹果树上掉下来,医院当时就没有结上骨,治了一年,疼了一年,没有一点点效果,最近才检查清楚原因,摔折的骨头根本就没有结上,又到西安接骨治疗去了。

这一回表嫂来平凉复查,接好骨头了,却说人老骨质疏松,骨头很难长住,要慢慢养。表嫂才63岁的人,怎么这样不经老。

表哥是1945年出生的。

表哥每天的日子是怎么过的,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力憔悴,又是怎样的一种动力让他永不止步地努力劳作着。我想,这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给予的力量。

我连一点帮助表哥的办法也没有,只能写下这些文字,好让人们知道,人世间有这样一种男人,为了子女的幸福,把自己的血肉燃烧尽烬,以此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他们就凛然绝然地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着,犹如那路边小小的但铁骨铮铮的车前草,即使自己活不出个什么眉眼,也要顽强地耸立在天地间,铺一丛绿色。

写下以上的文字,既是记住这样伟大的男人,也以此文时时刺激我那日渐麻木的灵魂,提醒我只有积极努力前行,写一些阳光向上的文字,才是人生的正途。

作于2010年7月20日晚

2023年3月12日修改于表哥逝世三周年祭日


阅读    收藏 
标签:

随笔

文化

分类: 随笔

                        荆爱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爱情诗集。情诗中可觅得情歌的踪迹。孕育了《秦风》的陇东,自古就出产绵绵的情歌。或者可以说,平凉的情歌自从产生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就从远古的洪流一直流淌着传播着歌唱着走到如今的文明社会。

当代人们赞叹海明威那短篇小说的“冰山体”写作技法,孰不知平凉情歌运用这冰山体的创作技法与海明威一样熟练。不能说谁在有意摸仿谁,只能说凡是真正的艺术品,都能从生活的源泉中寻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手法。说平凉情歌无愧于世界艺术之林,这话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成份。

平凉情歌是平凉民歌的精髓,对爱情的永恒歌吟,超越了短促人生永恒地吟颂在一代代人的情感世界里。

热爱生活,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人们,将永久沐浴在情歌这条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爱河之中。

情歌不等于情诗,自然不等于诗。但有心追求诗神的人们,自然会从情歌的源泉中掬到不仅仅是灵感一类的东西。

情歌的神韵在于那悠悠的一唱三叹之中,曲调的韵味魅力无穷。限于财力,为便于吟读,只能选编歌词。只希望献给热爱他的读者的是一盘全鸡,因为我们主要是从中汲取营养。

本书中的情歌选自“平凉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部”编辑的《平凉地区歌谣集成》(资料本)、平凉地区群艺馆编辑的《平凉民歌》、平凉市文化馆(现崆峒区文化馆)编辑的《平凉民歌集·平凉市(现崆峒区)卷》。每一首情歌的演唱者和搜集者都抄录于后。在此谨向以上编辑者和搜集者、演唱者致谢!

平凉情歌的采集、整理工作,有许多热心的人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但迄今没有印成铅字,因而难以广泛流传。此书张连举老师提供了大量资料,逐字逐句校堪了选稿,并且就选编提供了很多准确恰当的意见,这才有了我这本自费编印的小册子。

这是一位民(情)歌热爱者敬献给他的菩萨的一束心香。

也是一位平凉市民献给崆峒 旅节的一份薄礼。

      荆爱民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平凉情歌精选》简介

《平凉情歌精选》,1993年编印,崆峒旅游节文化丛书之一。本书精选自《平凉地区歌谣集成》(资料本)、平凉地区群艺馆编辑的《平凉民歌》、平凉市文化馆(现崆峒区文化馆)编辑的《平凉民歌集·平凉市(现崆峒区)卷》,平凉情歌的采集、整理工作,有许多热心的人此前做了很多,但没有印成铅字,影响了广泛流传和传习。编者选择那些艺术强、琅琅上口、便于歌吟、长久流传的情歌,同时兼顾平凉六县一区地域性精选了这本情歌集。

阅读    收藏 
标签:

文化

随笔

分类: 随笔

由《平凉情歌精选》本所想到的(代序)

           徐志贤

    读了《平凉情歌精选》以后,我有这样几点感想:

一是关于人才问题。对人才,我以为不可看得过于神秘。只要是有一技之长,乐于对社会、对某事业作贡献的,同时,能自觉自愿地去为了这个目的而努力的人,这是有益于大众利益的人,就是人才。比如说,本书的编辑者荆爱民同志吧,他肩负着繁重的本职工作。无时无刻地为本职工作能有出色的成绩而追求着。但是,他又在业余时间,艰苦地搜集和研究平凉的民间文艺。自己筹集资金,使印书和学术交流得以成功。你说为了钱吗?显然不是。他不光得不到分文,反而还要贴进去不少。你说是为了名吗?也不是。他是堂堂七尺男子汉,走在那儿都能做出可扬名的事迹。我看,根本的一点,是他对民间文艺事业的热爱,对生活和养育了自己的这块土地的热爱。在民间文艺上,谁都承认平凉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热衷于这个事业的人才,并不多见。因此,社会的各方面,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使这样一些人才,能够涌现的多一些。有了人才,无疑对全区两个文明建设是极有益处的。

第二是关于对民间文艺的认识问题。换一句话说,民间文艺对宣传和发展平凉的社会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民间文艺的宝库里蕴藏着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可是,目前似乎还有“粗俗、迷信、封建、陈旧”等偏见存在。这种一概而论的观点,我认为,不光是精华和糟柏的关系没处理好,而且对如何认识糟粕所以产生的根源问题,以及如何改变糟粕对现代文明的消极影响问题也没弄清。在这里,尤其对情歌的看法,学术界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不言而喻,情歌的社会科学价值,是值得去发掘的。它在描写男女情爱生活的时候,不论是表现爱慕、思念和相见时的欢乐,还是表现别离、屈枉和爱不成双时的悲伤,总是从平凉社会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背景出发,伴随着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情和风俗,运用方言语,尽情地去歌颂和暴露。因此,情歌不仅是地区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也是本区民俗学、民族学、文学史、社会学等等学科空白的未开发的资源。至于它的艺术价值、语言价值,是一个容易理解的问题,我想不用多说。在这个认识上,荆爱民走在了大家的前面。试想,连一个资料本都不能问世的话,谈何研究的问题。第三是关于平凉情歌的渊流问题。我认为,情歌中的花儿类,六盘山以西的,受岷洮花儿的影响明显,属岷洮型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在方言的采用上,揉进了许多庄浪、静宁有生命的语汇,这就使花儿的结构和韵味,都有些微的变化。六盘山以东,除华亭的何家山外,再没有花儿的流传。而何家山,是临夏回族迁居的地方。这样,河州类型的花儿,又具有了关山的风土人情味,研究起来就更复杂了一些。另外,六盘山以东的平凉、泾川、灵台、崇信和华亭的情歌,受陕西西府歌谣和民间小调内容的影响较多:庄浪、静宁一带,受回族民间文艺的影响较多;因而各具特色。在《平凉情歌精选》本里,编者着意收录了各类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今后同仁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等等。这些,我只是提出问题来。至于回答问题,以至于作出科学的结论,还待后来者。“后来者居上”,我完全相信。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民俗学会理事徐志贤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注:上文是徐志贤先生于1993年为我的《平凉情歌精选》撰写的序言。徐志贤先生当时任平凉地区文化处副处长,精于关陇民俗的研究,撰写有陇东民俗专集。现在读徐先生的序言,仍为他精到的认知和宽广的胸怀感动不已,贴在我的博客里以示敬仰、纪念。——荆爱民

 

阅读    收藏 
(2023-02-16 11:01)
标签:

情感

随笔


20221113日下午四时,同事来电话与我约定明天上午出发时间。晚六时许,他又打来电话,说明天上午开会时间是10点钟,我俩又约定明天上午7时出发。

1114日上午559分,我醒来后躺在床上看了二十分钟手机,起床收拾好要拿的东西,出门时同事来电话,说他在西郊加油,马上往下走,让我在家门口等着。7时零6分,我坐上车,他告诉我西面两个加油站都在维修,没有加上油。我说城东高速路口附近有个加油站。

加好油,上了平华一级公路,他就说有点困。我昨晚睡得早,睡眠一直很好,就陪他说着话。出了平华一级公路路口,他不停地用左手拍打着他的脖项,我也没有在意,只是提示他在路边停车,小便一下,清醒了再走,三个小时足够到庄浪县的。走过两处可以停车的路旁,他都未停车,我第二次说过之后,他回答说,再走走,到前面了再停。

车继续西行出了关山遂道洞口约3000米,那时我正在给他讲一个笑话段子,车突然从右边逆行到左边、滑向道沿,我意识到出事了。连喊一声也没来得及,车就撞到路边的柳树上,蓬的一声,车翻了一个跟头。看过无数次电影中车辆打斗翻车场面的情景就由我俩表演:头朝下,脚朝上。我掉了帽子,他掉了眼镜。车翻后清醒过来的我,叫了他一声,同事答应了,我打开安全带朝车后排爬去。

车速的冲击力连根拔出了一棵树,撞折了另一棵树,车头严重受损,左侧前门玻璃打碎,右侧车门变形,车门都打不开了。我带的30枚鸡蛋摔烂,妻子做的两瓶西红柿酱不知去向,带的饼子、馍头、蒜、生姜散落车内。

车辆报废了。

事后想来,有很多前兆的。

9月中旬,我在街上食堂吃了午饭出来,觉得头发上落了一片树叶,用手一抹,右手食指钻心般地疼痛。一只蜜蜂蜇了我的手指。当天下午恰好有一个材料要上报,我肿涨着食指敲打键盘。十多天手指消肿了,仍留下一个黑点扎在食指肉内疼痒。

1017日到工作地,准备烧水,插线板指示灯不亮,不送电了。我借了一把改锥,打开插线版查看,发现插线板坏了。找人用车捎我到街上换了个插线板。那天从平凉到庄浪三个多小时,人已经很累了,换好插线板,做完一些要做的事,天已经黑了,吃了一个饼子就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房子里灯好好地亮着,突然就灭了。村里人正忙着采摘、售卖苹果,没工夫帮忙换灯管。隔壁正在装修一个直播间,我给管理装修的领导说,请装修工帮忙维修,干完活的装修工过来看了一眼,说他们不会维修。

房子黑了两晚上,同事忙里偷闲,给我更换灯管。拆开接线处,才发现原安装人员因为接拼电线太粗太硬不好打弯,勉强把两根线搭挂在一起,时间久了,接线处自然脱落。

修好房子里的灯,电褥子又不热了。这回是开关指示灯亮着,却不发热了。我晚上不能睡热床,干脆不去理会。

1028日至113日,在县宾馆参加培训。后排的两位参训人员一直说着闲话,我忍让了两天,终于在1031日上午,转身骂了一句。

出事故的这天,即1114日这天上午,平凉市作家协会召开作协会议。作协12日通知时,我请了假,没有参加市作协的会议。如果我去参加作协会议,就不会有这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将于2023116日退休,对于最近出现的种种不顺,我都坚持隐忍态度。不愿意再做任何行动。以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写出来的,只是生活海平面的冰山一角。

以为自己就像长在路边的一株秋末玉米秆,经历了一春一夏的风雨,躯干歪歪倒倒,叶子破破烂烂。枝秆、叶片损伤、磨损比大田深处的玉米秆要严重的多。被路过的一切物件挂破或撞伤,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实。我们普通人,谁没有过七灾八难呢?人人都活得不容易。就像古话说的:谁家锅底不黑呢?但是,我却不敢说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话。那是英雄能做成的事,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风调雨顺的好。那怕仅仅是个愿望,也要心存顺愿的好。

退休临近,总有一种焦虑不时漫上心头,容易激动,容易茫然。突如老境的我,很长时间不愿意承认衰老的即刻来临。虽然知道一切该来的都将要来,一切都将要成为过去,但心里总是耿耿。才体味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的非凡劲道。

日本作家吉田兼好在他的作品《徒然草》中有一段话:人皆知有死,然尚未及待,已悄然袭掩而至;宛如浅滩相隔千里,潮水瞬间已掩至脚边沙石。是故人当恨死爱生。吉田先生的意思,就是人要过好每一天,人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天。这段话我看了多少遍,意思明了,却从未引起警觉。

今年反复阅读川端康成的小说《山音》,那是描写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小说。我多次阅读的目的,就是想了解老年人的心态,了解老年人如何看待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以为这篇小说写得很形象,很真实,这篇小说虽然无法与他的《雪国》《千只鹤》《故国》相提并论,但仍然是他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中对老年人的心态形象描写,我是真切感受到了。虽然,日本老年人的生活与我们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情景相差极大。

到工会工作不久,给一位85岁的退休同事撰写悼词,突然警醒:一个人退休后,如果还能活25年,他退休后的寿命就只剩25年了,25年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有些人还活不到25年。据说中国男子的平均寿命只有77岁,那么退休后每个男人只有平均17年的活头了。我们眼里看到的那些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活过了平均寿命的老寿星,并不能把他们寿命的上限安排给每一位退休男人身上。

十二年前,我二姐夫因病去世,那一年他刚刚63岁,因为肺癌突然去世了。听到消息的我,心里哆索了一下,以为我们这辈人也开始离世了。就好比庄稼,轮到我们这一茬庄稼秋风起、落叶飞了。不过当时仅仅这么想了一下。

据说经历过大灾难幸存人的,此后一定会有好运气和好福气眷顾的。花甲之年的我,虽然对人生不再抱有多么美好的希望,但仍祈愿在世的每一个人都有厚福啊!

作于2022124

阅读    收藏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笔


    20221120日星期天

下午4点钟,妻子打电话,让我赶紧上儿子家来,准备把儿子一家搬到我们家来,防备静默时一家人隔成两处。这天上午小区物业通知,从下午2时到7时,全小区居民做核酸。我原打算下午五点出门做核酸后,到儿子家吃下午饭,然后回家养病的。妻子打电话后,我即刻出门做了核酸,到了儿子家,妻子说吃了下午饭再搬家。我说不吃了,天气冷,天黑后不方便,因为小孙子出生才90天,还是不吃饭即刻搬家的好。

恰好儿子的二舅母与儿子的表妹来看我的小孙子,她们也加入到搬家的行列之中,连搬了两趟,已是晚上八点钟,第三次儿子还想收拾一些零碎,车开到半路,已经不让私家车通行了,只能停下车,步行来我家。晚上再看发布的通知,才知道疫情形势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公开通知。

通知一:根据区上疫情防控会商研究决定:从今天起中心城区所有餐饮门店(酒店)停止堂食。1200前落实到位!同时注意餐饮门店门售卖时要设置一米线、平凉快办扫码牌,并确定专人值守,维持秩序!

这个发布时间应该是20221120日上午,我看到时已经是晚上8点以后。

通知二:这天中午,我在百度上看到一个通知:平凉城区所有公交车、出租车停运。停运时间是20221120日下午2时整。记得前一天还下发了一个通知,主要内容是城内公交运行时间减缓,部分运行线路缩减。

通知三:晚八时许,又看到一个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发布时间是20221120日,共有十条,因是从手机上看到的转发件,转发人事先进行了设置,无法复制,这里仅摘抄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从1120日中午开始,停此餐饮行业堂食(实际执行全部关闭)。

二、从1120日晚开始,封控居住小区,除参与疫情和保障供需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得上路行驶。

三、从1120日晚开始,关停所除保障以外的所有经营性门店。

四、从1121日开始,实行弹性办公,上班人员须持24核酸阴性证明。

五、继续暂停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线下教学。

六、继续关停娱乐、公园等重点场所。

七、继续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

八、继续暂停公交、出租、城乡班线。

九、继续从严管控划定的风险区,做到足不出户、上门采样。

十、继续严把交通卡口,只进不出,防止疫情外溢。

以上十条规定,都有施行责任单位。十条规定我逐字打出,未摘录施行责任单位。网上看到这十条没有出台政策的政府名称和时间。估计转发者有意隐去了。

晚上十点钟,看到有人在微信群中发布人们在超市抢购物品的情景,与过年前腊月二十八购买的人群一样多,妻子又让儿子到外面买了两箱方便面,我查看家里的东西,又出门买了两提卫生纸。

20221121日星期一

今天是星期一,单位同事圈中部门负责人询问上班情况,有两位同事顺利地在早上830分前到达单位,其他同事回复都是上班出小区门要有单位证明和24小时核酸阴性检测。

我们小区已经封闭了小区大门,不让人出门了。

我记得电费不多了,赶忙找物业买了200元电费,星期五从市医院住院出院后,来不及洗澡,买了液化汽。星期六、星期天早上都与妻子到菜市场买菜,储备了一周的菜。

做好这一切,赶忙撰写《平凉一哥赵时春》,这是应《暖泉》杂志撰写的。昨晚因为搬家,没有撰写。

中午儿子的二舅一家来聚,他们家与我家在同一个单元住。亲戚离得近的一个好处,就是相聚方便。家人们在一起做饭,抱我的小孙子,我赶写文章,码字期间还起身做了两件别的事。

疫情发生已经三年了,邻近县三番几次地被静默,人们已经接受了疫情就在身边的事实。

只是好像一下子不习惯静默在家,晚上八点多钟就瞌睡了。勉强熬到十点钟,就早早地睡去了。

1122日星期二

今于继续做核酸检测。从昨天开始在小区内做,由检测人员按照每幢楼逐单元喊人,逐单元做检测。从1115日开始,区上每天做核酸。那几天我在市医院住院,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从1118日就发布有寻找12日的密接者的通告后,此后陆续就有寻找密接的通告发布,总以为是外地来平凉的,与我们居住崆峒区的人很远。直到1120日下午4时,南山菜市场关闭后,人们才开始重视起来,虽然当地政府有关于疫情的消息公布,但没有像以前那样及时、畅通,一些网上转发的消息大都滞后、不全,转发的通知大都没有发布时间和发布者。但相对来说,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是完全靠消息来安排的。

疫情出现已经三年了,人们大都有一些疫情防护基本常识,也不是过于惊慌,只要人人平安就万事皆好。

今天中午,从微信中看到了一个半截通知,摘录如下:

1、实行居家办公。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居家办公,确需到单位工作的,在今天1300时前将本单位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处理紧急公务人员名单报社区管控组。确定的人员由本单位落实点对点闭环管理,不得再返回居住小区,不得随意流动。

2、严控通行车辆。

3、强化企业管理。确需上班不得再返回居住小区。

4、加强自身防护。

5、严格落实责任。

这个通知是崆峒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没有看到发布日期。从文件内容看应该是20221122日上午发布的,因为在通知中两次强调在今天1300分以前报送相关名单。

1123日星期三

今天继续做核算。单位微信群中要求将做核酸的人数、结果,载图发给单位,这已经是常态化的工作要求了。以前是每星期天给单位发一次本人的检测结果,从20日开始,天天发送,并要报送同住人做核酸检测人数及其检测结果的文字说明。

下午又看到一个通知:今天晚上七点,所有居民小区人员不允许进出,原持有的通行证一律作废。征危重病人确需就医治疗的,查验24小时核酸证明予以放行。对家中有去世人员的,严控帮忙人数,原则上10人以内,查验24小时核酸证明予以放行,严禁在小区内大操大办。

这个通知也可以看作是20日发布的那个通知的加强版。自20日晚关闭小区大门后,除留守的保安外,门外还有警察值班,小区内人没有通行证根本出不了小区门。其实出了小区门也没有任何事可做,因为一切门店都关闭了,街上空荡荡的,公交、出租、私家车全都停运,只有一些零星的公务车寂寞地跑动着,与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相比,实在凄冷的很。

看到一位新闻朋友发的这一天平凉街景如下图:

题名:静默状态的平凉城。

20221124日星期四

今天是静默的第五天了,继续做核酸。

这几天天气也异常地寒冷,看到一些文友撰写的大白们辛勤工作的场面,比如站在凌烈的寒风中,一整天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晚上还在加班。更有那些社区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回不了家,吃不上一口热饭,还有一些诗人、作家撰写了一些逆行者的诗歌、文章。我因为静默在家,只能默默地感谢大白们和那些为疫情工作忙碌的人们以及赞美他们工作的文友们,谢谢你们!没有你们任劳任怨地工作,哪里有我们待在家里等待疫情过去的安闲时刻。

20221125

今天继续做核酸。看到微信圈中发的两则消息,其一是说从1128日,学校将有序开学;其二是说从121日,公交车有条件恢复。晚上一个朋友转来打着红叉的截图,说上述两个通知是假消息,说这通知没有文头,也没有用印,第二行就有一个错别字。也不知撰写这个假消息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得知一个小区查出一例阳性,全小区被封闭不准下楼。据说是到做核酸点做核酸时感染上的。1112日感染了,怎么到25日才出现呢?

20221126日星期六

今天继续做核酸。如果从16日算起,已经连续做了11天了,庆幸的是我们小区没有感染者,沮丧的是只能宅居在家,一切都局限在小区内。

微信中看到泾川县街道上也是空无一人,泾川县静默比崆峒区迟了一天。庄浪县城也静默了,静默时间是1122日。还有几个县坚持着不让疫情进入。

被静默者默默地留居在居住区,外面的人们工作照常进行。

上级下发的文件中,还有迎接重点工作检查的工作安排,也有同事发送工作情景的照片。就好比你在生病,别的人却生龙活虎地在打篮球,谈笑行走着,喝酒吃肉一如往常。细细一想也极正常。

宅居在家,除过做饭,就是看书,写一点文字。

20221127日星期天

今天继续做核酸。

看微信群,有一个人下到楼下,到小区门前,说是解除静默了,为什么不让出去。保安问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是从朋友圈得到的。保安说,那你从朋友圈出去好了。

我因为有病,家里还有未过百天的小孙子,一家人忙忙碌碌的,静默在家,也不是很心急。但是小区内的人坐不住了,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停询问着别人,但是别人也一样不知道消息。只有相互传说着某某小区某栋楼出阳了,某某地方又静默了。总体来说,人们的心态是平稳的。

大概晚上10点钟,有人在院子里喊:解封了!这时,我已经上床休息了。

静默杂记续

   2022124日星期天

   今天下午351分,接到微信通知:请帮扶队全体成员明天(125日)到村开展工作,市上帮扶队成员到村后落实“四单”措施隔离7天,隔离期间完善好帮扶工作台帐资料,129日国家队考核组进驻我省,之后到县开展考核评估工作。请大家收知。

    接此通知前,我刚做完核酸回来,急忙联系同乘车辆。

    突然心里就有不愿上班的念头升起。

    2022125日星期一

    下午1时从平凉出发,到庄浪韩店下高速时,收费站通知让到朱店高速路口下,说是到庄浪县帮扶的人员,根据乡镇与这两个路口的远近,规定分别在朱店、韩店两个高速路口下。下高速后先登记、然后做核酸,单人单管,核酸费16元。登记、做核酸共用时半小时,登记、做核酸的人超过100多人,都排起了长队,各乡镇领人的车辆都在高速路出口处等待,由乡镇在来镇车辆上贴上封条后导引上回到各自乡镇。同行人与乡镇联系,并与朱店高速路出口处疫情管理人衔接后,让我们开车到大庄镇张山村留观处等待核酸结果出来之后,再回驻村地实施隔离。到了张山村留观处,等了30多分钟,登记了信息,冷得实在不行,又与乡上负责人联系,说在家里连续做了十多天核酸,如果要等到今天核酸结果出来,估计得到晚上十点左右。我们回村住的是单人单间,要生炉子,十多天防疫防控未去村上,房子多天没有有生火,冷得不行。乡上领导经过研究,发来微信:平凉过来的帮扶同志,报备落实相关信息后直接到村落实行5+3管控措施,再不去村留观点。

到村里后,村委会已经把我们的住处用隔离红绳隔开,生火柴、炭都放在门口,乡领导站在下院远远地对我们说:请你们严格按照防疫规定执行。上院没处上厕所,挖个坑想办法自行解决。

好不容易生了炉子,才发现吃饭没处买菜和饭食,房子里也没有可吃的东西。

这样我又看了昨天通知的原文:“市上帮扶队成员到村后落实“四单”措施隔离7天,”再次琢磨这句话的意思。落实四单措施隔离七天,好像很概括,实际却又非常明确。该说的都说了,既然是四单,那么要隔离就不能走样子。

126日星期二

上午10点钟,乡镇来的做核酸人员站在隔离带外给我们做了单管核酸。昨天来的路上同行的人说,我们的饭食,镇上会派人送来的。到了后,也没有人询问,也没有人说怎么解决吃饭的事。在帮扶群里,安排了两项工作:一项是填写一份问卷;一项是安排近期工作。也有的工作人员发了在办公室补充完善资料的工作照片。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属于居室隔离人员。如果是,这样做工作就是违反疫情防控政策。

天照样冷得很,温度低,人的情绪也不高。

128日星期三

镇上做核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我今天还做不做核酸,我说做。她说你们其他人不做,你做不做?我说他们不做,我也不做了。事后问同事,他们说询问的人也说同样的话。从125日到村上后,我们全都宅在房子中,相互也没有串门,只是问语还是有的。天冷,村上少有人走动,只是偶儿看到村干部在急忙地接送那些需要静默宅居在家的高危人。我想村干部现在成了疫情的高危人群了,但他们还停不下来。

下午镇上干部打电话来询问今天为什么不做核酸。我们解释说在崆峒区已经做了十几天核酸了。

129日星期四

上午九点多钟上,村支书扯掉了隔离我们的红布幅,高喊着,解封了。

事后得知,中央的政策是从127日就决定解封的。

补记:2023120日下午,我买过年的肉时,看到一个村委会发布的通知,发布时间是20221120日,正是崆峒区全面实行静默的时间,全文录于此,算做是本文的一个结尾。(略)

 

阅读    收藏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随笔

读赵时春《赠李吏部序》随想

公元1563年(嘉靖四十三年)1115日,时任户部主事的李世达派弟弟到陕西省平凉府华亭县,请乡党赵时春为其父亲李廷相撰写墓志铭,赵时春遂作了《封户部主事李朴太君合葬配王安人墓志铭》。

李世达是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正二品),并参赞机务,《明史》有其传。

1567年(隆庆元年)正月,户部主事李世达又到华亭县拜谒赵时春,离他弟弟到华亭拜谒赵时春时隔5年之久。

《赠李吏部序》连同标题、标点约527个字。赠序中提到写作时间是“建元逾月”,当是隆庆皇帝即位一月之后。隆庆皇帝即位是156612月,推算这篇赠序的写作时间是1567年(隆庆元年)正月。赵时春是1567年(隆庆元年)1227日(腊月)去世的,也即这篇序是他去世的这一年撰写的。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赠序的文章多达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赵时春这篇《赠李吏部序》,显然受到前代先贤所作赠序影响,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这篇赠序虽然不长,但极能表现赵时春才气和他一生的际遇,赠序一开始简单回顾了自己一生曲折经历,特别是强调他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从未破灭。他教导李世达要做一个有为的官员,赠序的中心意思就是要李世达作一名致君尧舜上的名臣,他列举了一个当代清官事例,就是王三原(王恕)为官清廉的事迹。关于这个人的事迹,典出明代张志淳撰写的《南园漫录》卷十“善行”,这本书印行于嘉靖五年(1526年),赵时春撰写这篇赠序的时间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时间过去了四十年,赵时春还记得《南园漫录》书中的事例,说明赵时春对此事影响极为深刻。估计赵时春最早看到这本书的时间可能是他在翰林院当庶吉士的时候(嘉靖五年)。赵时春能读到一本云南人撰写的书籍,表明有明一代书籍印刷业相当发达。也说明赵时春平时关注时事,了解国情,从一个侧面说明他能高中会试第一,与他的博学是分不开的。赵时春还引用《诗经》中的诗篇,要求李世达要实同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要树立一个好的开端,向先贤学习。此前稍早一些时间赵时春还为平凉乡党、学生何天爵撰写了《赠户侯子何君序》,可以这样认为,经过三落之后的赵时春也知道自己再起的机会不多,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寄托在晚辈、学生的身上,希望他们比自己有出息。在李世达身上,赵时春的这个愿望是实现了。

1567年,是赵时春生命终止的最后一年。这里简单回顾一下赵时春在这一年撰写的文章,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也是一门心思思考着国泰民安、民众康泰的事,从未想到自己的荣辱宠惊:

《五月报朝那文》,赵时春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十日于朝那湫求雨,当夜降大雨,赵时春以为灵验,遂于五月十日祭祀以报湫神,还作了《五月望报朝那》诗,以后他坚持每年祀报湫神,可参看下面列举的《中秋报朝那文》。

《稻惩》,借稻稗难辨,暗喻君子、小人难识。

《赠户侯子何君序》,是为他的学生何天爵赴任勉其更上层楼,与《赠李吏部序》为同类文章。

《易辨》,针对“圣人作而万物睹”这一句话,驳斥朱子(朱熹)的观点。

《中秋报朝那文》,与《五月报朝那文》属同类文章。

《陇州重修庙学记》,是应陇州教育局长之请为重修陇州庙学作记,指出“息心名利”,以隆治道,是学之正味。

《赠李吏部序》,在前面已有较详细的解读了。

《明贡士孟君墓志铭》,是为灵台邵寨人孟绍先撰写的墓志铭。

《效祀议》,是谈论郊祀的时间问题。论述三代以来郊祀时间变化,认为明朝定都幽朔,冬至日天气异常严寒,不利于郊祀,担心万历皇帝遭受风寒之苦。

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冬至日赵时春举家迁居华亭县砚峡两亭沟后,不幸接踵而至:衰病之躯、罢废之身,遭移家之痛、嘉靖之丧、继子之亡,即就是砚峡那“经冬屡雪,山日皓皓”的寒冷,也够这个快六十岁孱弱老人受的了,但他还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即就是他临终前撰写的《九九歌》还期待着“长歌欲罢弹长剑”,这种纯纯的一门心思献身于治国平天下的文人志士精神,即使过去了五百多年,仍然是我们这些只能“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学习的好榜样。

改定于2022 17日晚

附录1:《赠李吏部序》原文(荆爱民校注)

嘉靖之季年,砚峡迂叟之情至戚也!

迂者艸而受知我世宗,既而以狂言再触权臣,斥归田里者各十年。卒蒙再用,又再忤逆臣,其机至险。卒蒙保全,优游山林又十四年,尤愧无以图报。恭闻龙驭上宾,讴歌继体,四十年老郎丞,弗获与攀号拜舞之列,穷居块处,毛白骨竦,莫迂顾者。

建元逾月,乃有雪衣鹄形,僦仆赁馆而来吊焉,刺曰:泾阳李世达。始知其为今吏部主事也。相与啜泣,执手悲欢,论学问政。属副使周子明亦来会,仅五日夜,以僦仆远役告瘅,乃别去。盖以哀未忘而意未恝。告曰:异日将有言以赠,以志毋忘今日之好。

经冬屡雪,山日皓皓。邻之耄倪困惫有司之供应旁午,乃颂君之不以仆马馆馈累民,其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曾闻之先正耿太宰云,人以吾方三原王公,吾安及王三原?吾前日晏,退食,必道三原公之门,有老仆每市油三钱,以为常朝灯。今吾之积膏足用,有愧三原公多矣。噫!先正之清贞相高盖如此。富贵无以动其心,而忠直之士相劝勉,当世之民举安,而令闻无疆也。吏部君其诚有意于斯乎,必勉图厥政,汇征清流,庶几缵弘治之芳矩,晋希三五之高踪,其在斯乎!诗曰:“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李君令有俶矣。迂者将翼之于终,故以为赠。迂者,平凉砚峡山人赵时春。子明,字鉴。先正具信史。

:

 :艸,同草,草初生貌。

:雪衣鹄形。雪衣,这里指未穿官服的人。鹄形,这里指瘦骨嶙峋的人。

 :僦,租赁。比如:僦居(租屋而居);僦舍(赁居住);僦屋(租房子);僦田(租借田地);僦邸(租赁居宅);僦房(租赁房屋)。

:瘅,(以前)劳累造成的病。

 :恝,无动于衷;淡然。

 :倪,小孩、边际、头绪。这里意指边缘的或者说是普通人。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旁午,交错;纷繁。四面八方;到处。

 :仆马,仆从与乘马。

 :馈,意思为款待并送礼。

:矩,画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法则;规矩。

:令,命令。使得。美好。敬辞。这里是指好(意即好的结尾,好的开头。)

:俶,开始。

:翼,辅佐:翼助。扶翼。

附录2:〈明〉张志淳撰《南园漫录卷十·服善 

吏书河南耿公裕尝曰:吾为礼书时,暮自部归,必经过王三原之门,过必见其老苍头持秤买油於门首,因自念入官至今,初不知买油点也,故每过辄面城墙而行,盖愧之也。时耿公方代王公为吏书,而心服王公如此,可谓贤已。志淳为吏部主事时亲见公子自三原来省公,只如商旅骑一骡而已,有司驿逓何从奉之。又见公女适宋监生者,出只乘市井所顾两人小轿,尝以银二两托云南张凤仪知印买宝石,叮咛切勿使公知,暨正德元二为吏书,家首饰皆云南所造,宝石皆比勲戚而更过之矣,揆厥从来何以闯王公之藩篱乎。

阅读    收藏 
(2023-02-05 10:18)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随笔

《朝那廟碑》赏析

趙時春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撰寫了《朝那廟碑》,全文如下:

朝那,秦肇縣,惠文王使張儀陰謀伐楚,獻文於湫神,曰:“敢昭於巫咸大神,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是時楚方強,三閭多賢能謀,熊相昏(而),不用,自陷囚執,兵敗國削,非神褫其魄者(使人失魂落魄),殆不至是也。但湫神之為巫咸,豈商之賢相與!或《列子》之所述與,抑自為一人?莫可徵矣;而神之名為巫咸則可據也。

相傳為朝那縣令。令者邑萬戶、秩千石之官。秦以朝那北距義渠、西制戎,而萬戶之民半多戎狄,以一令柔遠能邇,卒兼義渠,塞河南;史雖失其名,而其令之才且賢亦可想見。豈非足以嗣周公之功,為聖人之徒者與?

但朝那地界固廣,而湫則所在有之,惟華亭縣西北五十裏湫頭山,山最高,池淵泓莫測,旱澇無所增損。且北麓為涇之源,南趾為汭之源,神靈所棲,莫宜於斯,而境內千百泉湫,咸朝宗涇、汭,在湫頭,實涇、汭之源。《禮》:“祭河必先源然而後委,”則朝那之廟食於華亭,又其宜也。但湫去縣至險遠,香牢乏薦。舊傳:於縣西北十里湫頭之支下原,去縣近而山平曠,有泉錯出,下為兩亭溝,民咸仰惠澤,故遂立祠,屢圮必修。(惟)稱曰“蓋國大王”,則無所據而名不正。

時春生於朝那數千載之後,每誦經史,窮治亂,覽山川,美禹績,思古聖賢之風烈,以為拯否定傾,必代有哲人,而文獻莫徵,於修郡志,蓋喟然三歎焉。自童子鄉舉,躬睹胡馬飲涇,憤莫或纘神與禹周之緒也,顧四十餘年,力已衰而志未渝。

事親既終喪,乃以甲子冬至定居兩亭溝之東二里許,與祠相望。乙丑春旱,至五月弗雨,民恐且饑,遍走,群望餘告以神之貞靈,適兵部郎中周君鑒、鄉進士曹子繼參、趙子佩在余所,遂以月之十日同祈於神;而縣之耆舊狎至,共濬(同浚,表示疏通,挖深的意思)湫以還。乃北風化為谷風,陰渰群然突起,至夜大雨,翌日乃晴。語具祭文云,故勒諸碑陰。以後思雨即雨,雨足即晴。

八月之朔,余祇題“朝那神祠”加焉,方大澍即霽。縣官遵化謝君濟、縉神劉子bian王字傍,一個扁字,趙時春的小舅子)等,咸共伐石志之,以傳諸後。且為迎送神之歌,俾民歲以五月望、八月朔祀焉。

歌曰:神之来兮彬之西,金天燠兮霜霰虚。云之旆兮飙之骑,奔讯霆兮腾潜螭。阳穆兮阴为电,露瀼瀼兮雨徐徐。阜我兮百谷嘉蔬,育我兮孙子祁祁。众角奔兮拜舞,鼓革兮糈脯。羞肴兮少牢之鸡,酹清醑兮田之黍。春秋代兮傒神居,千百祀兮熄寇与虏。神之享兮展颜赭,修云扬兮骋天马。佐少昊兮于穆,光陆离兮霞舄。兑之楹兮遨游,西海恬兮广野。前文凰兮后轩龙,彼妖氛兮何为者!

注:朝那,古縣名。西漢置,北魏廢。縣域在今華亭、涇源、固原東南部及莊浪東端。

 

这篇碑文是古代(明)人讨论朝那湫具体位置的重要文献。讨论的方法和观点几乎完全正确。碑文主要讲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概述了秦设朝那县及檄文诅楚于湫头(即湫渊)。作者认为,以相传曾任朝那县令的巫咸为湫神之名,虽然难以确定其与商代贤相巫咸是否同一人,但尚有史实依托与民间传说为根据。第二层意思借分辩水系提出了朝那湫是泾、汭之源的结论。特别提示人们对河流大小的判断要以源为先,引用《礼记》中提出的“祭河必先源然而后委”的评判原则;又说惟俗称湫神为“盖国大王”,则名不正而据无凭。第三层意思简述了自己的人生观,说明自己修撰《平凉府志》的缘由,简述半生历程及未酬的壮志,“自童子乡举,躬睹胡马饮泾,愤莫或缵神与禹周之绪也,顾四十余年”,“力已衰而志未渝”,顺便提及自己丁母忧三年满后,移居到砚峡两亭沟。第四层意思道出因天旱“民恐且饥”,他与吏绅耆旧浚湫、祈雨、文祭之事,并证明湫神的灵应。叙写作者题写湫祠匾额、叙伐石镌文者姓名及作者祀神歌以便乡民定期祭祀等三事。

《朝那庙碑》是赵时春晚年撰写的一篇重要文章。这篇碑文厘清了人们对朝那湫认知上的一些混乱说法,树立了朝那湫崇高无与伦比地位的原因是:“祭河必先源然后委”。确定了朝那湫的位置,那么北宋治平年间出土于朝那湫的《大沈厥湫文》的出生地朝那湫在今甘肃省庄浪县郑河乡就确定无疑了。这就是《朝那庙碑》记这篇碑文之所以重要的主要原因。就还可以看作是赵时春对自己前半生工作、思想的一次总结汇报,文中顺便提到了他于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冬至日迁居砚峡两亭沟的情况。谁也没有料到已经56岁的赵时春竟然要背井离乡迁居华亭砚峡两亭沟,而且一直到去世都是在砚峡两亭沟。现代人多以为这篇文章难懂,不大用心阅读原文,以为这仅仅是一篇有关朝那庙的碑文,忽视了赵时春给予朝那湫那样崇高的地位肯定,以及碑文中简述的与自己有关事项资料珍贵性的价值。碑文中赵时春的“惟俗称湫神为‘盖国大王’,则名不正而据无凭”这个论据我有不同看法,我以为也许是远古人们对伏羲的俗称传说也说不定。

《朝那庙碑》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由赵时春撰文,原立于今华亭县砚峡镇两亭沟附近的朝那庙以及今庄浪县郑河乡朝那湫庙前,后圯毁。碑文载于明《平凉府志》卷十一华亭之《寺观》、明《赵时春文集》内。嘉靖四十四年,华亭县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为祈祷神灵降雨,居住在砚峡两亭沟的大作家赵时春撰文祈雨责无旁贷,他先后撰写了《祈风云雷雨山川文》《朝那祈雨文》《祀砚峡东泉水文》《中夏报朝那湫神庙文》《朝那庙碑》等共计5篇文章,其中以《朝那庙碑》用力最深,影响最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今人魏柏树先生通校2000年出版的《平凉府志》、王亚斌先生主编2015年出版的《庄浪金石录》中辑录的这篇碑文都有错讹遗漏,断句也略异。其中王亚斌先生辑录的《朝那庙碑记》中遗漏了“西制戎,而万户之民半多戎狄,以一令柔远能迩,卒兼义渠,”这一段话,而且在题目上标记为:《朝那庙碑记》。在赵时春自己编辑审定的文集、《平凉府志》中均是《朝那庙碑》,无“记”字。虽然加上“记”字的题目更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习惯。

2020619日改定

 

阅读    收藏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时春的大女婿周鉴

荆爱民

周鉴,字子明,仪卫(据刘润和先生资料:仪卫是韩王府下属的军事机构,负责仪仗和卫士。仪卫司正职相当于正千户,正五品;仪卫副职从五品)人,在仪卫的进士只有周鉴一人(截止赵时春撰写完成《平凉府志》),仪卫同时期的举人就有杜茂、周大经、王伦等人。

周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参加陕西省乡试,考中第一名,第二年又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后升任佥事,四川、山东督学,升任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使,为正三品。

周鉴祖籍江西萍乡,周允政以锦衣校尉身份役于韩襄陵王,在平凉安家,无子嗣,其弟周允行送儿子周亮充役,生周尚仁,即是周鉴的父亲。周鉴的母亲是隆德县人李贵的女儿。周鉴是周尚仁的三儿子。

周鉴不论在什么地方做官,都是多有政绩,他执法严厉,人不敢犯,曾平灭仪封(今河南兰考县东)曹伦的叛乱活动,斩杀叛首,奏闻朝廷,因有人作梗,竟未记功。张居正是朝中权臣,因家有丧事,路过河南,地方官员大多出门迎谒,周鉴却不予理睬。张居正心中不快,对人说:“周子明殊无东道意。”周鉴听后,十分气惯,先后五次上书请求辞职,朝廷未答应。

赵时春生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同乡周鉴,二女儿嫁给彭原(今庆阳)的傅中,其他两个女儿因为当时撰写赵时春有关资料文章时年幼,尚未出嫁。

周鉴从政及治学的事迹我这里不过多涉及,主要介绍周鉴对宣传赵时春所做的事。

一是印刻《赵浚谷集》(此本称之为十六卷本)。赵时春1568年(隆庆元年)去世后,他的儿子赵守岩刻印了他的文集。徐阶作的《赵浚谷先生集序》中说:“集凡十六卷,为诗文凡千余篇。初,公捐馆舍,其子赵守岩秘梓于思成堂,其婿巡抚周鉴尝学于公而得其志,故又久之而复传于汴。”从王崇古《浚谷赵公墓表》得知,至隆庆三年(1569年)初刻本告成。后人对“秘梓”的意义理解有偏差,赵守岩是比较守成的一位,他刻印父亲的文集,主要目的就是将刻印好的文集埋入地下以告慰其父,即“纳诸公墓”,所以就秘而不宣。“秘梓”不过是徐阶大学士表述文雅了一点,并无深意。

周鉴增刻本中其诗文部分与赵守岩的初刻本完全一致,不同的是增刻本有三篇序言;胡松序、李开先序、徐阶序,即多出了徐阶作于万历八年(1580年)的序言;增加了附录,内容包括:《赵浚谷疏案》一卷,王崇古《赵浚谷墓表》一篇,周鉴《永思录》(即《赵浚谷行实》)一卷。杜志强先生在《赵浚时春文集校笺·引言》中说:“赵守岩刻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告慰父亲之灵,所以印数不多,流传也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没有著录该本固然是疏漏,但也说明了该本流传很少的事实。周鉴增刻本则主要是为了传布赵集,同时,增补进赵时春《疏案》、王崇古《墓表》、周鉴《永思录》,更便于完整地呈现赵时春仕履、抱负、功业等;徐阶作为赵时春的老友,曾任国朝首辅,位尊望显,其序自然为赵集增色不少,所以周鉴向徐阶求序并将之收入增刻本中。”周鉴刻印的这个十六卷本中附录了赵时春的疏案文章,这是其他刻本中所没有的。笔者以为最能显示赵时春才华的就是赵时春的这些疏案文章。赵时春以为治国平天下才是大丈夫应该努力的方向,纯粹撰写文章那都是雕虫小技。事实证明赵时春的疏案文章才是最显才气的好文章。

二是刻印《赵浚谷先生集》十七卷本。周鉴在刻印了赵守岩十六卷本后之后,还精选了赵时春部分诗文,编次为十七卷本。十七卷本前有周鉴和胡松的序言,其中胡松序是作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旧序,周鉴的序则作于万历八年(1580年),题为《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十七卷本刻成、付梓于万历八年(1580年),内容有诗二卷、250首,文十五卷、223篇,按文体排次。

三是撰写《赵浚谷行实》(又名《永思录》)、《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洗心亭诗余〉序》。《赵浚谷行实》全面记录了赵时春的一生,是一个比较可信的由最了解赵时春的人撰写的赵时春小传,弥补了《明史·赵时春传》过于简略的不足,虽然个别言语有溢美之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是现存记载赵时春一生最详实的一篇文章。在宣传、弘扬赵时春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是周鉴对赵时春诗文的整体评价,他认为赵时春文重于诗,与《明史》本传中(赵时春)“文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的记载吻合。说明了他编辑刻印《赵浚谷先生集》十七卷本的目的。《〈洗心亭诗余〉序》首次推介了赵时春的词。

我们现在能完整地看到赵时春诗文,不得不感谢周鉴的重刻,不得不感谢他撰写了《赵浚谷行实》这篇文章。人们提起谁谁谁,首先提到的是谁谁谁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周鉴官居三品,赵时春是四品,现在人们提起周鉴,都以赵时春女婿称之,并不是首先提到他是什么“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使”。可见“文章千古事”,“当官一世荣”。

顺便提一句:周家与赵家的缘份下一代还在继续,赵时春的长兄赵时元的儿子叫赵守正,赵守正的大儿子叫赵梁,娶了周鉴的大女儿为妻。

作于202163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