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昔日小英雄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曾颖
曾在地震中勇救7名同学的小英雄雷楚年,因涉嫌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于2014年11月3日在高新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雷称可以帮人找空姐工作、帮人读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诈骗21人共46.3万元。(11月3日《成都商报》)
如果没有“抗震小英雄”这个名头,雷楚年这个案值46.3万的小小诈骗案想“上头条”引起公众的关注,恐怕比较困难。但问题就在于,“小英雄”与“嫌疑人”之间巨大的反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在这些关注中,既有惋惜,也有怨愤,也不乏幸灾乐祸。当然,更多的还是反思——人们发“小英雄如何发生如此巨变”之问者有之;探讨“他被树为典型与走上今天的路”是否有关联甚至递进关系者有之;追问将“心态和自我控制力都未成形的孩子树立为典型”的风险者有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只是个个案,从法律意义上讲,他是否是抗震小英雄,以及他在大地震中有如何表现,与他此后利用各种由头向人们骗取钱财的行为,没有直接联系。前者的表现,不能影响其定性和量刑。但同时,他此后的犯罪表现,也无法等量代换式地抹煞掉他在地震发生时,忘记危险舍身救人的
标签:
杂谈 |
毛利
如果没有穷游过,怎么能算年轻过。
十年前,“穷游”已经是个相当热门的词汇,某天在大学宿舍里上网翻着那些旅游帖,想想为什么别人能去我不能去?当即收拾背包出来,买了去火车站的车票。穷游是什么?就是一切都按最低标准来,绿皮火车无座票,乡村巴士自带小板凳,睡30元一个人的床位,吃当地温饱水平的饭。
20岁时,我觉得这些一点没有问题,关键是真的没有钱。那一个礼拜去了广西几个地方,吃得最好的东西是一碗清补凉,五块钱。现在还能回想起这碗上面堆放着无数水果丁的甜品,是多么清甜爽口。其余大概只是咽了点馒头,喝了点面汤。睡在青旅的床位上,旁边鼾声四起,心想原来穷游是这样啊。
没过多久,有个朋友力邀一起去西藏,我说没钱,他说重要的不是钱,而是那份闯荡天下的精神。你有多少钱,不够我借你。西藏,拉萨,高原,天堂,传奇,这几个字在脑海中翻了一翻后,我说好,我们这就去。兜里揣着三千块钱,全部家当,还问同学借了七百。
那趟旅行真是艰辛,先在青海花1500买了辆自行车,沿途没有任何青旅,只有20块的招待所,后院必定养着一群藏獒,想去上个100米开外的厕所,犹如一场惊心之旅。一起去的哥们忽然
标签:
杂谈 |
闾丘露薇
周五是苏格兰公投出结果的日子,不过看看香港媒体,即时新闻更多的是苹果手机。看看照片,场面虽然在预期当中,但是还是有点惊讶,因为不单单是排队买手机的人龙,还有很多拿着现金,在店门口现场买手机的人龙。更不要说旺角的某个商场,这里是著名的买卖手机的地方,人群已经占领了商场门口的人行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好不热闹。
朋友传来日本银座苹果店门口的照片,因为时差的关系,日本是在苹果第一批发售的国家和地区里面,最早开售的地方。不过这不是朋友照片的重点,重点是,门口排队的人里面,大部分是中国人。排在最前的都是老人家,有的还拿着大大的编织袋。想起之前有网友提供攻略,算下来,到日本排队买手机,比在内地黑市买要便宜。
同事照面,好几个人问:“有没有换手机呀?”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开玩笑,手机的行情,除了一开始上涨之外,之后都是一泻千里,从来不存在保值升值的说法。
倒是看新闻报道,一些第一时间买到了心头好的果迷比较有意思,面对门口拿着现金收购的买方,捧着手机犹豫不定,这笔钱到底赚不赚呢?相比之下,一早打定主意炒卖的人就淡定多了,拿钱走人,当然,也有觉得价格不满意不放手
标签:
杂谈 |
9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此情此景让不少人动容”,但就在吴老作报告的过程中,现场6000名研究生后排大批趴在桌上睡去。因为台上是92岁高龄且德高望重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的获得者,而睡觉的是新入学的研究生,台上台下因为年龄、资历形成强烈的反差,“台下昏昏欲睡”便有些大逆不道的味道,于是批评如潮。
批评者无外乎指责听者,对讲者缺少起码的尊重和礼节,或者“有知识没文化”,甚至觉得学风堪忧,当然,亦有人为“睡倒一片”公开辩护,且也有一些自称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说是睡觉并不出现在吴老发言之时,双方交锋你来我往,各有各的理。而细品种种争论,却没有超出人们对于会议的惯常观感和印象——只要抽离了具体的人和事,说到头,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它到底还是一场会,但凡开会,若“睡倒一片”并不算新闻。
其实,这里不妨换位思考,听者都是成年人,和我们一样,他们的成长经历一
标签:
杂谈 |
9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此情此景让不少人动容”,但就在吴老作报告的过程中,现场6000名研究生后排大批趴在桌上睡去。因为台上是92岁高龄且德高望重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的获得者,而睡觉的是新入学的研究生,台上台下因为年龄、资历形成强烈的反差,“台下昏昏欲睡”便有些大逆不道的味道,于是批评如潮。
批评者无外乎指责听者,对讲者缺少起码的尊重和礼节,或者“有知识没文化”,甚至觉得学风堪忧,当然,亦有人为“睡倒一片”公开辩护,且也有一些自称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说是睡觉并不出现在吴老发言之时,双方交锋你来我往,各有各的理。而细品种种争论,却没有超出人们对于会议的惯常观感和印象——只要抽离了具体的人和事,说到头,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它到底还是一场会,但凡开会,若“睡倒一片”并不算新闻。
其实,这里不妨换位思考,听者都是成年人,和我们一样,他们的成长经历一
标签:
365 |
■曹旭刚 |
http://hsb.hsw.cn |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写教育“万言信”一年后的独白
编者按
2012年2月21日,本报全文刊登了中学老师杨林柯写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这份对于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探讨的公开信,引发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思考——我们的教育,路在何方?
正如当时钱理群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赞扬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里,进行有意义的教育实验。为现有的框架之中加进一个异数,创造‘第二教育’。推动这些‘静
标签:
杂谈 |
■杨鹏
标签:
杂谈 |
■一豆灯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