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止于此

作者:高野



这已是我的天涯。

进,看不见幸福。

退,看不见你

止于此。春便还是春

夏便还是夏

爱,止于此。心,也止于此

风止于秋水,我止于你 。


    高野的《止于此》是一首简短而充满深意的诗作,它在寥寥数语间捕捉了人生的某种情感状态和境界。这首诗仿佛是对一种爱情或人生选择的深思,作者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作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深情和决断。

    诗的开篇“这已是我的天涯”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天涯,一个寓意极远、无法再前进的边界,这里象征着作者生活中的某种界限或困境。接下来的“进,看不见幸福;退,看不见你”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困境的内涵。无论是向前追寻还是向后退缩,作者似乎都无法得到心中所愿,这构成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诗中的“止于此”却是一个转折,也是作者做出的一个决定。这里的“止于此”既是对之前困境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承诺。作者决定不再纠结于进与退,而是选择在这个“天涯”之处停下脚步。这种决定看似消极,实则充满了积极的内涵,它是对现有状态的接纳,也是对未来的某种期许。

    接下来的“春便还是春,夏便还是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止、接纳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无论季节如何更迭,作者的心境都停留在这个“止于此”的点上,不为外界所动。这种心境的稳定和坚韧,为全诗增添了深沉的力量。

    而“爱,止于此。心,也止于此”则将这种静止、接纳的态度具体到了爱情和心灵的层面。这里的“止于此”不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是一种对爱情的坚守和对心灵的呵护。无论爱情带来的是甜蜜还是苦涩,作者都选择在这里停下脚步,不再向前或向后。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深度。

    最后,“风止于秋水,我止于你”是整首诗的升华之笔。风在秋水上止步,形成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而“我止于你”则将这种画面与作者的情感状态完美融合。这里的“你”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人生选择的终点。作者选择在这个“你”面前停下脚步,不再寻觅其他,这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对生命的珍视。

    高野的《止于此》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力量的诗作。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捕捉了人生中的某种情感状态和境界,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那份深情和决断。这首诗不仅是对爱情的赞美和坚守,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思考和领悟。(原载《安徽诗歌》公众号)

阅读    收藏 
在现代诗歌日益追求语言节制与情感凝练的写作风格中,高野的《姐姐》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用极少的笔墨,构建了一个关于回忆、亲情与告别的诗性空间。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自然的意象和高度的节制感,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情感张力,堪称“极简诗美学”的范本。


一、从“我们只剩下一地月光”谈起:诗歌的核心意象与基调



诗的开篇一句,“我们只剩下一地月光”,便定下了整首诗的情绪底色——凄清、静谧而哀婉。这句诗既是对现状的描写,也是一种隐喻式的时间回溯。月光,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寄托离愁别绪的重要意象,在此处既象征着“剩余”的纯净情感,也暗含了一种“光虽在,人已远”的隐痛。

这一句直接把读者拉入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现实的情境中。不是“世界”,不是“情感”,而是“我们”——这两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只剩下一地月光。由此,读者开始意识到这是一首写给“姐姐”的诗,却不止于亲情的狭义,更可能承载着时间、生命、记忆乃至命运的广义表达。


二、时间的双重轴线:风与河流,记忆与现实

    “我们只剩下一地月光。
      一条河流
      在静静流淌,从你到我。”

这三句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时间感知方式。河流象征时间,也象征记忆的流转。它“从你到我”地流淌,意即姐姐与“我”之间曾经共有的过往,如今只剩下回响和延绵的痕迹。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进展,而是情感之间缓慢回荡的流动体。

紧接着,诗人引入了“风”的意象:

    “风,从清晨吹过。
       又在傍晚落下。”

这里的“风”并不狂烈,也无方向性,而是轻柔的、随时间推移而变幻的存在。“清晨”与“傍晚”两个时点既是时间的象征,也可能暗指人生的始终、情感的高低起伏。风的流转既有温暖,也有微凉,构成了诗中情绪的律动节奏。


三、时间与情感的模糊界限

    “这里,那里。
      时而温暖。时而微凉。
      分不清哪一段来自时令。
      哪一段来自你。”

这是全诗中最具哲思与感伤的一组诗句。它揭示了诗人情感体验的复杂性:情绪的波动,是来自季节的更替,还是来自回忆中“你”的气息?现实与回忆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读者也被卷入这种感知的不确定之中。

这种模糊,恰恰是情感体验的真实状态。我们常常无法分辨自己某一刻的情绪究竟因何而起,尤其当那情绪与一个逝去或离散的重要人物有关时。诗人以这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呈现出深刻的心理状态,令人动容。


四、“摊开的纸上”与“半空的手”:视觉隐喻与行为的象征

     “摊开的纸上
        是一片苍茫的风雨,掩盖了未来。”

这句诗语言非常克制,却蕴藏着深重的意义。摊开的纸,可能是信笺、日记、画稿,也可能是命运本身。风雨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对未来的迷惘与压抑的象征。这种“风雨掩盖了未来”的图景,是人对无法预知与无法把握的恐惧写照,也隐喻着“姐姐”与“我”之间的未来正在走向不可逆转的终点。

    “举在半空的手
      像无声的召唤,又像告别。”

这两句极具戏剧张力。一个静止的动作——手举在空中——既可理解为挥手招呼,也可以视为挥手告别。诗人没有明确说明动作的意图,却通过这份不确定性,揭示出情感中的纠结与不舍。人越是沉默,情感越是激烈。无声的召唤,是内心的呐喊;像告别,却未明说——这正是人与人之间最深的情感留白。


五、结尾的极致克制:“我们的爱,整洁,透明,不着一字。”

这是一句令人屏息的收束。在经历了前文的意象铺陈与情绪铺垫之后,诗人并没有落入情感爆发的俗套,而是以一种极度冷静的方式,来完成诗歌的终点。

“整洁”“透明”“不着一字”——这是对爱的最高礼赞。它没有杂质,没有炫技的修辞,没有多余的语言,只有一种接近“本体”的情感状态:清明、纯净、绝不拖泥带水。这既是对姐姐的深情告白,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极致情感的一种哲学化表达。


六、结语:在“剩下”的东西里寻找不灭的情感

《姐姐》不是一首热烈的诗,而是一首“冷诗”——冷静、节制、内敛,但它的冷静之下,却隐藏着炽热的情感火核。它写的是失去,却不渲染哀痛;写的是爱,却几乎不写“爱”字;写的是告别,却仿佛永远未曾真正说出“再见”。

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去记忆、去接受时间带走的人与事,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深厚的感情,往往是无声的,是透明的,是留在“纸未写”之间的空白之中。

这便是《姐姐》的魅力所在。它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诗意永恒,在每一个读者心中,都能激起一片属于自己“姐姐”的涟漪。(作者:彩云之南裕华村)
阅读    收藏 
(2025-05-13 07:59)
标签:

高野

洛阳

诗歌

文化


我们每向前迈进一步
白鹤渡口就消失一部分。

当我们抵达黄河,古渡就像风干的脐带
脱离了母体。

只剩下四个大字,斑驳,漫漶
在一方石刻上,等待留影和凭吊。

朝代、典故和砖瓦散落一地
磨练着我们的考古能力。

一只候鸟飞过水文站
和柴油机房,在现实铺开的纸上落脚。

而青灯葬于鱼腹。借着黄河幽亮的光
报国的书生仍在苦读和疾书。

给他一扇窗吧,用野兔的巢穴
用裂开的河床。


在某个朝代的局部
我们避开饥馑,战火和死亡。

代替当年歇脚的货郎
再次坐到三月的柳树下。

官复原职的守津吏
回到一生挚爱的码头。

年轻力壮的船夫
从水里捞出铜镜、瓷器和鱼。

十亩油菜花开得欢快,一如
所处的盛世。

你是待字闺中的小姐在花丛中
捂紧自己的笑语。

他是匆忙赶往州府的书生
在码头问路。

要经历一次转身,一次回眸
要经历一次永别,才能搭配我们各自的前生。


无舟可渡,亦无白鹤可乘。
站在白鹤渡口,宛如站在人生的断崖。

像徒劳的蚂蚁。
我们在原地旋转,交换有限的信息素。

水深,且急。但仍阻止不了
渡河的念头,仿佛彼岸有前生未了的事。

杨柳低垂,随手可折。
却无送别的人。

那人既不能渡河,也不能渡己。
明显有一副失魂的面容。

他要告别的人,早已只身去了对岸。


三月将尽。黄河边的旧草
抽出新草。一只赤麻鸭

听见春天的动静,扑棱着翅膀
掠过水面。

此时正值中午,两只红嘴鸥把黄河
带上高空。

不要试探一条河的锋芒。
黄河有蓝色的火焰。

在白鹤渡口,蓝是一种警告。
宛如章鱼身上的蓝环,唯美而致命。

不要拿你的王冠试探
一条河的深。

无辜的血流的太多了。
一条河始终保持它的清醒。

你看,水面阔大,暗藏神力
反复把我们推上河堤。

2025-4-5 洛阳
阅读    收藏 
标签:

高野

洛阳

诗歌

文化


一台拖拉机爬上土坡
突突的响动,叫醒午睡的村庄
和冬眠的蛇。

它叫不醒远处的荒草。
那里埋着爷爷,和我们的祖先。


一台拖拉机
有十头牛的力。有足够的勇气
化险为夷。

有时,在曲折的沙土路
夜色铺下来,它就把黑色推到
两边的山上。

它冒出黑烟时
父亲在冒汗。人间烟火最生动的部分
常常被夜色掩盖。


它沉默,无言。跟父亲一个性格。
是兄弟,知己,和父亲相见甚晚。

某个时刻
我看见父亲
与一台拖拉机对话。半截烟灰落在自己身上。


犁田,耙地。拉过陈年的柴禾
新收的谷物。

拖拉机装满西瓜。翻山,涉水
赶往夏天的县城。

戴着草帽,光着臂膀
嘴里叼着烟头的父亲,走在人生的巅峰。

淮河向东。桐柏山向西。
又圆又大的西瓜
坐在我周围,充满惊喜和光亮。


拖拉机在院子里
响起来时,我在睡梦中
隐约听见父亲

与母亲简短的话语。无非是土地上的安排
和一些细碎的叮咛。

拖拉机开走了。
院子趋于平静。公鸡急切地叫起来。


在傍晚的村口
等父亲。饥肠辘辘。远处的坟地
渐渐没入夜色。

一束光
从前面的杨树林里扫过来。
那不是父亲。

一台拖拉机发出巨大的声响
向我靠近。
那不是父亲。

我的父亲在深夜才能回来。


一台拖拉机
在父亲手中。犹如针线
之于母亲。

父亲对一台拖拉机的慈悲。
远胜于
对于我们。

我常常通过一台拖拉机的声音
辨别父亲。


拖拉机生锈的日子。
父亲坐在檐下吸烟。

雨滴打湿裤脚。
卷起来,从脚踝到膝盖。再卷起来

从膝盖到大腿根。
持续的雨水,把他的空间
压缩至羊圈和鸡舍。

不能再忍了。披上蓑衣
扛起铁锹,他要与天上的事物搏斗。


在乡间土路上
一台拖拉机,需要配备一个孤单的背影
来对抗巨大的落日。

一条路细长,曲折,颠簸。
需要一个勇敢的父亲来驾驭。

一台拖拉机匆匆忙忙
穿过树林,坟岗,白雾,梦境……从故乡到异乡。
从有声到无声。


多年后我在东方红拖拉机厂
陷入回忆。

父亲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
他和土地上的作物

和拖拉机、远山、乌云一起构成
完整的天空。

并对故乡一词
向我做出无声的补充。

十一

一台拖拉机
从记忆中开出来。在东方红拖拉机厂
接受女人的膜拜和惊叫。

阳刚,自信。散发勇气
和力量。仿佛心中的男人,来到舞池中央。

一颗巨大的心脏在搏动。

十二

一台拖拉机从记忆中
开出来,有了新的名字和面孔。

如果父亲也能跟拖拉机一样
脱胎换骨。该多好——

就可以除去他体内的隐疾和病痛。

就可以把一台拖拉机
开出故乡,开到非洲,欧洲,和北美洲。

十三

把手心的汗擦拭干净
去触摸和祈求。

红色的车头有国旗和太阳
在缓慢升起。

有公鸡在黎明啼出的血。
一位年轻的父亲,在朝霞中重新走向田野。

2022-4-11洛阳
阅读    收藏 
(2025-05-10 20:07)
标签:

高野

洛阳

诗歌

我也有过几次弯道、跌落和咆哮。

有过伤疤和硬骨,填在时间的缝隙。

 

我也有过血脉偾张的时刻。

有过你在壶口,纵身一跃的勇气。

 

我也有过汹涌的爱,不亚于你

在自己的身体里翻滚、扭动和拍打。

 

我也有过误解,屈辱和难言之隐。

经过一夜的稀释,获得平静的脸。

 

像此刻,你挨着西霞院的院墙

坐下来。等着后面的水。

阅读    收藏 
(2024-12-03 19:41)
标签:

高野

洛阳

诗歌

我们向一座塔靠近。
未知的气息宛如蛇在游弋。

一座塔返回时间之列
向我们叙述:散佚的朝代、庙墙和僧侣。
一株唐朝的草,有足够的经验
从去年的草里长出来,与我们相见。

光照在塔尖,比照在脸上
更抚慰人心。一棵树,在塔顶圆寂。

时间经过我们
锋利无比。经过一座塔,却如此迟缓。

它借用一座塔的面孔
在塔身四周辗转和停留。

我们终究是晚来一步。
乌墁谈空只剩下几只谈情的山雀。

一座寺院丢了。
它的名字在山谷间无法落定。

最先从人群中
转至后山的人,成为它的肉身和居所。
阅读    收藏 
阳光浓烈洒在蒙顶山。
匆忙赶路的你
看不见一朵莲花也在释放光芒。

天盖寺的门开着。
像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一棵老柿树在红墙绿瓦的加持下
即将脱离自己的肉身。
 
在蒙顶山众多的花开中
学会舍身
也是一种花开。一滴露珠经过整夜的思索
欣然扑向泥土

在茶的故乡
你要学会一门手艺。从古老的茶园采集春色
渡它到甘露井中。

煮好一杯茶水
和遁入身后的空门,已无差别。

云海翻过蒙顶山。是你煮茶时的
一抹烟色
转眼间被一位仙姑借用。

茶园静默犹如凝固的海浪
回绝着你的疑问:

为何远不如一棵古茶树
懂得安静。一方石碑为了说的更少
被青苔覆盖全身。

起风了。是你内心的猛虎
从园中辗转至阶前。
阅读    收藏 
标签:

高野

洛阳

诗歌

白雁河


厌倦了随波逐流的我们
沿白雁河逆流而上。

黄叶子偶尔打在肩头。
而红叶子
仍挂在另外的树上。

掉光了叶片的柿子树
只剩下红和蓝。

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白雁河
奉献了所有的石头,供我们歇息。

奉献了所有的水
供我们洗濯和倾听。

一条杂草丛生的路
在不断打开和延伸。它的尽头

是一间破旧的土房。有人住着
却像空置了很久。


在苏羊遗址


我看见自己光着脚丫,一脸泥巴
混迹在先民的队伍中
搬动谷物和水。

我必是最孱弱的人
在泥泞里踉跄和劳作。

我是最无用的,既不能制作一顶陶罐
也不能吹奏一支骨笛。

但我肯定是其中幸福的一员。
当我领略后世的陡峭和凛冽。
阅读    收藏 
标签:

高野

洛阳

诗歌

一条河也懂得审美。
经过吕家坪时,它绕了一个弯。仿佛对美的
一次深刻的回望。

一条河将静谧的气息
传递给沿途的事物和村庄。

在吕家坪,这气息陡然扩大了十倍。

一座桥,只关心两岸的人和走兽。
从不试图阻拦一条河。

在吕家坪,一条河被一座桥
困住。宽阔、恬静、明亮的水光,照着陶潜的南山。

一条河也懂得侧身。
好土地留给油菜花,篱笆和房舍。

倘若有回报。它只收取它们
淡墨般的倒影。

黄昏,太阳落在对岸的枝桠上
为远道而来的凝眸做最后的聚焦。

2024-3-28 洛阳
阅读    收藏 
(2024-03-18 13:00)
标签:

洛阳

诗歌

文化

野诗刊

我在地图上抚摸这三个字
幽深的井水就会漫上指尖和骨头。
直到一双空洞的眼睛
被它灌满。

我的手指拂过那些沟壑。
小浪底的水就会从低处溢上来
淹没你的房舍,童年和哭声。

多少次我就要遇到你了。
赶着我的羊群
和马匹。赶着天生的孤独。

扎着松散的辫子你像鱼
一样光滑,游走在弯曲的土路。

我就要抓到到你了。你又像一只蝴蝶
飞逝在山坡和林地。

我久久立于一张薄纸上。
像黄河溅起的浪花,悬而未决。像一个逗号
期待完结和收留。

2024-3-18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