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音乐 |
18年第一个月,我的歌单里多了三首和我以往听歌风格不太相同的歌,分别来自陈粒、胡彦斌、戴荃。
陈粒:刀剑,其实并不如梦
分类: 电影 |
文/公元1874
赞!这片子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我很喜欢的香港明星黄子华,曾经在自己的栋笃笑脱口秀节目上讲过一段“铁达尼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段感情里,男人需要的是“新鲜”,而女人需要的是则是“保鲜”。为什么很多恋爱一开始都如胶似漆,最后却会互相越来越看不顺眼?因为刚开始的时候,男人看女人觉得新鲜,而女人也没觉得男人还需要保鲜。而如果呆久了,女人就会觉得男人“对我不像过去那样了”,而男人对女人失去了新鲜感,就会觉得对方是一成不变的“黄脸婆”。
于是“铁达尼极限”应运而生(所谓铁达尼就是泰坦尼克号的港译)——
为什么Jack和Rose的爱情如此轰轰烈
分类: 电影 |
文/公元1874
赞!这片子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我很喜欢的香港明星黄子华,曾经在自己的栋笃笑脱口秀节目上讲过一段“铁达尼理论”,简单来说就是
分类: 电影 |
文/公元1874
赞!这片子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我很喜欢的香港明星黄子华,曾经在自己的栋笃笑脱口秀节目上讲过一段“铁达尼理论”,简单来说就是
标签:
杂谈 |
文/公元1874
说起来我算得上是陈凯歌的影迷,个人的华语十佳里少不了《黄土地》和《霸王别姬》。这两部电影都深刻的影响了我,尤其是在美学上,更让十来岁的我深刻意识到电影可以不是《大决战》那样的,而是这样的。
当然他的作品在《无极》之后算是到了一个谷底,我到现在还记得十二年前在海淀剧院排队看首映,完了之后那种懵逼崩溃的感觉。那时候加上馒头的血案和陈凯歌的怒斥,感觉他可能再也不会好了……
但十多年过去,我很欣慰看到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导演还能从谷底爬起来,一步步的继续恢复元气。当年对批评声音还听不进去,最近在访谈里也开始反思过去的错误了。后期的作品里我比较喜欢但是《赵氏孤儿》,这是典型的“半部好戏”,前半段精彩纷呈,后半段比较崩溃,而崩溃的原因则在于前半段是编剧写的,后半段是陈凯歌自己搞的。
标签:
杂谈 |
《解忧杂货店》的原著在中国与日本有着同样受欢迎的程度,全球销量达到了8000万本,中国版的改编电影也将要在年底进入贺岁档。
其实在观影之前我对电影是同时带着期待和担心,一方面,这部电影赶着这个大IP而且用了王俊凯和迪丽热巴两位自带流量的主演,不免让人怀疑这是靠人气偶像刷票房的粉丝电影,另一方面原著故事温情而带有悬念,是东野圭吾的小说里少有的没有犯人的作品,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影像化也让人期待。
http://p1.pstatp.com/large/509f0003e0b8ae352845
电影的预告片阅毕,更是让我觉得原作中那种特属于日本文艺创作者带着疏离感的温情,可能中国团队没拍出来——日本文艺作品的这种特点很难用言语形容,具体可见《情书》里的女主对着山谷大喊的“你好吗,我很好”。
而预告片以及电影前期海报等物料又全都是以王俊凯首部主演电影作为宣传点,更是让我一再调低对它的期待值,我甚至猜想电影会不会全都是围绕着小鲜肉360度拍摄,再用柔光衬托出他们的美颜盛世。
但看完点映,不得不说,这部中国版《解忧杂货店》确实是个惊喜。
虽然没有日本电
标签:
杂谈 |
之前我曾讨论过国产奇幻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世界观设定、特效的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在徐老怪和袁八爷的新片《奇门遁甲》里多少仍旧存在,但也能看出他们为之做出的努力。电影与1982同名电影相比,少了对各种法术的介绍,而转变成为彻头彻尾的奇幻类型片。
正如从武侠电影转向奇幻电影,袁和平以及袁家班在电影中留下的印记也被编剧和监制徐克所取代,众所周知徐克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向来是他的金字招牌,而这次,曾经男性色彩浓郁的《奇门遁甲》在徐老怪的手中,也出现了让人领略到女侠风范的雾隐门大师姐铁蜻蜓。
而这位由倪妮所饰演的女主角,也成为了电影最吸引人的亮点之一。
倪妮在片中的第一个造型,是牙尖嘴利、满脸痤疮的丑陋形象,比《食神》中的莫文蔚都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下小花为了追求演技上的突破演村妇、性格缺陷和残疾人的角色比比皆是,但像这样真正愿意用特效化妆把自己的脸庞搞成这个样子的,倪妮是第一个。而在拍摄这场戏时天气炎热,实景拍摄加上特效化妆让倪妮面部数次过敏,这么努力却只
标签:
杂谈 |
《闪光少女》是一部绝对会让你感觉到不一样的青春电影。
如果只是看编剧鲍鲸鲸之前的《失恋33天》和《等风来》,那么根据这种风格来推测《闪光少女》是什么样,一定会完全搞错了——那种都市轻喜剧和文艺青年的作状,在《闪光少女》里基本没有,尤其是两部电影的主角最后都以爱情为主题收尾,一定要在一起的圆满大结局,这部《闪光少女》更是完全抛在脑后——这就是一部率性直接的青春电影。
故事很简单明了:一个音乐高中里分成了民乐和西洋乐两大派系,民乐被人觉得老土过时,连穿着都是最难看的那种校服;而西洋乐这边就时髦很多了,全是日系校服,再加上钢琴、小提琴……比起唢呐和扬琴,确实吸引人。
于是报考民乐的孩子越来越少,校长决定要关闭,不再招生了。女主角当然气不过,站出来,要同西洋乐决一胜负,故事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喜欢这个故事,因为简单、直接,单纯而不复杂,更不狗血,并没有打胎车祸出血,
标签:
杂谈 |
一晃眼,又一年的《中国新歌声》又来了。这档音乐节目及其前身已经制作了六年,六年时间里,它在争议声当中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音乐选秀节目,也捧出了不少爆款的年度之歌如《南山南》,或炙手可热的新歌手如吴莫愁、梁博、吉克隽逸。
客观来说,这几年来,节目源源不断的给华语乐坛注入了诸多能量,涌现出的歌手也的确让过去靠唱片公司打造的单一情形有了多元化,同时又不至于像网络神曲那样,至少保持着一定的水准,音乐本身的音乐性是足够的,所推出的歌手也多次证明具有市场价值,赢得听众的欢迎。
但做了这么多年,观众似乎都有些疲惫了,如果还一成不变下去,以同样的方式去继续制作,那么从综艺节目的角度来看,又会缺乏新意,观众自然会流失。所以这次的《中国新歌声2》除了在盲选阶段保持过去的风格之外,从淘汰赛开始有了新的赛制——一个名字听上去有点绕口复杂的“导师魔鬼六次方循环大淘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