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西西里

阿格利真托

塞利侬特

赛杰斯塔

古希腊

分类: 国际穷游

自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西里便是闻名于整个希腊世界的著名殖民地。有意思的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中,凡是与古希腊有关的巨大建筑,在希腊本土的并不多:以佛所的阿尔忒密斯神庙位于如今土耳其的伊兹密尔(Izmir),哈纳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如今土耳其的博德鲁姆(Bodrum),罗德岛的巨型阿波罗雕塑在如今土耳其东部海岸,实际属于希腊的罗德岛上,亚历山大灯塔位于如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可能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如今的七大奇迹,只有金字塔还在。相比之下,西西里的古希腊巨构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足以与希腊本土相媲美。其中最有名的三处分别是岛西部的塞利侬特、赛杰斯塔以及南部的阿格利真托(也叫做神庙之谷)。

 

塞利侬特(Selinunte)

 

http://s12/mw690/4540cc4bgx6C7LvZZhN2b&690
Temple E, Temple of Hera,赫拉神庙东面

 

Selinunte曾经是古希腊世界西部最大

标签:

瑞士

瑞特保格

苏黎世

唐代

天龙山造像

旅游

分类: 国际穷游

除了北朝的那一大堆碑和造像以外,瑞特保格博物馆中国造像的招牌就是天龙山的几座菩萨,并且由于其收藏的形态特别优美而闻名。除此之外,在宋、西夏、大理的藏品也是各具特色,不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极为罕见的精品。让人很是惊奇,不以数量取胜,但放在国内或许都是镇馆之宝,即使中国海外文物流失严重,这可需要怎么样的眼光和能力才能收到这样的藏品啊。真厉害。

 

http://s5/middle/4540cc4bgcafaf4d105c4&690

天龙山的17窟造像正对着金代的观音,从背影来看,17窟造像是整个从原来的岩石上切下来的,倒也没对造像本身产生太大破坏,心里不由感到,水平还挺高的...

 

以下展品的列举仍旧按照上一篇瑞特保格的原则,即以英译为主,同时参考些国内的说明材料。有两座造像觉得年代有些疑问,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唐代天龙山造像”

 

标签:

罗马

教堂

梵蒂冈

圣保罗

圣彼得

阿文丁

拉特兰

盖斯

罗耀拉

特拉斯特弗列

分类: 国际穷游

一般我们所说的罗马,包括了三重意思:罗马帝国的罗马、天主教的罗马和现代的罗马。这三个层次的罗马重叠在一起,现代的罗马并非完全是基于罗马帝国罗马的骨架,更像是把古代罗马的遗迹融入以近代的城市规划框架中,而对罗马现在天际线贡献最大的,倒是天主教罗马留下的一座座宏伟的教堂。早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时,有时看到一座华丽的教堂,导游会自豪地说,这座教堂的所有材料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后来去巴黎逛了几个教堂,虽然也称得上是宏伟,但其对内外部空间的综合设计和利用,总觉得比罗马差了好几个档次。凭心而论,罗马的每座教堂确实都有其精彩之处,在欧洲范围内比也是十分杰出的艺术作品。

 

1. 最惊喜:穆拉的圣保罗教堂

 

http://s9/middle/4540cc4bgc6f9aa519118&690

圣保罗教堂的廊柱大厅是罗马所有教堂中最雄伟的

 

是的,我第一个介绍的是圣保罗,而非梵蒂冈的圣彼得教

标签:

古罗马

遗迹

斗兽场

阿皮亚古道

真理之口

大竞技场

圣天使堡

杂谈

分类: 国际穷游

罗马古城首要看的当然是古罗马遗迹,但凭心而论,若真是要看壮观的罗马遗迹,可能还是在西亚、北非等一带的古城遗迹,正如中国的很多景点一样,罗马的古罗马遗迹基本也是被游客踏了几百年的产物,当然,这也说明它很经典。可如果真打算是来看古迹,而非来看人的话,在罗马似乎还真挺难做到。以下对罗马的几片重要的遗迹区作了梳理和总结,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1. 最推荐:阿皮亚古道(Appia Antica)

 

阿皮亚古道位于罗马东南郊,坐地铁1号线到大竞技场(Circo Massimo,离斗兽场就一站)后到Viale delle Terme(就是,浴场大道,卡拉卡拉浴场在此)上坐118路公交车2站,或者坐地铁2号线到拉特兰的圣乔瓦尼大教堂(San Giovanni in Laterno)站坐218路公交车3站,都可以到达。交通很便利。

 

http://s9/middle/4540cc4bgc6f45b28b8a8&690
圣塞巴斯蒂安城门背后的小凯旋门,门洞不大,因此你可以

标签:

济宁

嘉祥

武梁祠

东汉

祠堂

鲁迅

列女

义士

忠臣

杂谈

分类: 东夷环记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嘉祥,但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武氏祠。汉代这里曾经有一个巨大的家族墓地,墓地上盖了几座祠堂建筑。这个武氏家族由于在地方儒学教育上地位突出,因此一直以来都是一座重要的建筑群。到了宋代,虽然由于黄河改道而导致建筑崩塌,但其石质祠堂的主要构件却并未缺失。而且武梁祠由于留有了大量铭文而受到金史学家的重视,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所写的《金石录》中,就对这个地方有研究。千年以来,其研究涉及了建筑、艺术、宗教思想、社会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汉代历史遗存中最具吸引力的地点之一。 

 

建筑形制

 

http://s7/middle/4540cc4bgb2af80c61496&690

武氏祠的大门 

 

武氏祠的保护早在清代就开始,著名的金石学家黄易建立起了一座储藏室,将祠堂的建筑构件镶嵌在储藏室的四周,并且编码进行记录和保护。由于这里不止是一

标签:

邹城

孟子

孟庙

孟府

孟林

孟母林

孟母三迁

八思巴文

覆莲柱础

唐宋

杂谈

分类: 东夷环记

所谓'邹鲁',分别就是指邹城和曲阜,不知是读音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大家都习惯把'邹'放在前面,听上去更顺。孟庙-孟府与孔庙-孔府不仅相去仅十几公里,并且几乎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从曲阜明故城南门出发,沿着大成路一直往南走,当中拐个小弯,20分钟就到孟庙了。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无意形成,这条礼乐大道总有些达芬奇密码式的符号学意味,或许也应该请丹布朗来挖掘一下。近年来北京热衷于将中轴线申遗,与这条'礼乐'中轴线的规模相比,还是弱了一些。

 

孟庙

 

http://s15/middle/4540cc4bg77d3febc886e&690
孟庙正门

 

孟庙创制没有孔庙悠久,在北宋景佑四年(AD1037)建于孟子陵墓之前,但不久就移至现在的位置。或许同颜家相似,孟家也不及孔家那么有钱,因而建筑和氛围反而倒显得比较古朴。


标签:

曲阜

汉魏

碑刻

汉碑

孔宙

孔融

孔褒

礼器碑

乙瑛碑

北陛

五凤刻石

文化

分类: 东夷环记

曲阜的历史遗迹不胜枚举,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有三个,其一是作为孔子的故乡,这也是为大多数游客所熟知并且能够轻易看到的;其二是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贵族府第所珍藏的文化财产,比较出名的有明清档案和元明衣冠,但这既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也是大多数所看不到的;其三是汉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这从为数众多的汉碑遗存就能看出来。根据曲阜当地文化部门的统计(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准确...),全国共有汉碑20余块,其中曲阜就保留了10块。因此弥足珍贵。这些汉碑目前就保留在孔府后门的汉魏碑刻博物馆,大家都能看到,只不过其位置很容易被忽略。

 

显赫的孔宙家族


http://s15/middle/4540cc4bgad2360b6d9ee&690

北廊几乎都是汉碑和汉代石刻

 

后来我数了下,至少从曲阜的数字来看,应该是11块。当然,这里首先

标签:

曲阜

明故城

曲师

万里

四氏学

科举

考棚

教育

泮池

文昌祠

诗经

旅游

分类: 东夷环记

作为文化和教育圣地,曲阜名声在外,人们当然也会很关心它自己的学校到底会长什么样子。这个当然要看和什么比了,若是和其它县级市相比,曲阜的教育资源是相当丰富了,有曲师和济宁学院两座高等学府;但是与曲阜在中国文化教育历史上的地位相比,现有的资源又显得微不足道。

 

考棚(曲阜师范学院)旧址

 

http://s5/middle/4540cc4bgacba11c19f94&690

如今的曲师大门

 

从历史上看,曲阜明故城内的教育集中区经历过两次演变。清代,供孔、孟、颜、曾四圣后裔学习的'四氏学'学堂以及鲁西地区科举考试的中心'考棚'都集中在位于明故城中轴线上、孔庙东侧、孔府南侧的一片区域。清末,'四氏学'搬迁到了明故城西部城区,而考棚仍旧留在原地。


标签:

曲阜

明故城

十二府

孔继涑

玉虹阁法帖

岁贤堂

慎修堂

孔府

杂谈

分类: 东夷环记

曲阜明故城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很奇特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保护孔庙和孔府在明代修建。因此其建制规模比全国同期的其它明代城池要小很多,以至于在其建成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整座城市基本都是空的。人丁兴旺的年代可能还是从清代开始,由于满族统治者很希望借助对孔子威望的树立巩固自身在统治阶级中的地位,孔子再次被作为一个工具进行竖立。甚至乾隆也通过将自己女儿过继给一个汉族大臣的形式,从而转销嫁入孔家(满汉不能通婚),想象力之丰富人类无法阻挡。

 

十二府的布局

 

http://s11/middle/4540cc4bgacb83f43f6da&690
孔庙西门的一个石狮子,很具威仪,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也是经过文革破坏在近年内修复的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引领下,孔氏家族迅速膨胀。原来孔庙东侧的孔府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于是大家都各自出门另立门户。这些孔氏后

标签:

大同

明城墙

街巷

复原

古城

分类: 唐宋太行

从倍加皂机场前往大同市区,在城外于是就能远远看见古城墙的轮廓,与平遥别无二致,但灯光的运用上更为收放自如,美轮美奂。大同城墙外的交通设置也很有想法,立体交通体系并没有把车流直接打破城墙输送进古城,而是在东门外很远就开始拐弯,从一个边门入城,这样也衬托了古城的庄严性。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如果放在几十年前有这种规划思想,那也许真不会出现后来北京城墙的故事了。放到现在进行重建,只能觉得缅怀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了。

 

城墙


http://s6/middle/4540cc4bgaa6fd533a4f5&690

修建中的城墙最具本色,也难得体现了古城墙的修复方式;此处是南城墙

 

http://s10/middle/4540cc4bgaa6fcc1c0d39&690

修建中的南城墙

&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