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律文化 |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接受采访 |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际政治 |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接受采访 |
《肇庆都市报道》
2011年12月7日第A2版评论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接受采访 |
《洛阳商报》11月7日14版“一周声音”转引博主观点
-- 新闻·商议 -- | 版次:[ 14 ] |
|
|||||
|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接受采访 |
《侨报》10月23日第A09版“热点透视”栏目摘引博主观点
如何“惩恶”
当道德不能自救
在一个社会里,当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都已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时,可以断言,发生小悦悦事件几乎就是一个必然。见死不救,到底道德还是法律问题?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见死不救本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目前有必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力度宣传各种“优秀典型”、“道德
当现有的道德调整力量已不足以引导社会风气从善,法律就必须介入,帮残存的道德力量一把。社会化立法过程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接受采访 |
人民网:张玉珂
佛山日报17日以《一根刺,扎进每个人的内心》为题报道“小悦悦事件”。
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不闻不问,直至拾荒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10月13日下午发生在佛山南海的这一幕让人们心绪难宁,引发了全国的媒体关注和公众讨论。连日来,广东本地媒体也频频刊论追问“小悦悦事件”:守护道德底线“我”当何为?
小悦悦事件击中社会之痛
这更是一次活生生的社会控诉。那么多的路人对小悦悦不约而同冷血,实际上已证明,这个社会至少在特定场景和特定时间里,许多人已经认可了甚至实践着冷冰冰的人际规则。羊城晚报17日刊发陈杰人撰写的首席评论《街头血泊中的女童击中社会之痛》指出,一个完整的文明社会,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制,更需要高尚的纲常和伦理秩序。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缺失,源于利益的过度强调,更源于自然的正义和基本的伦理被实质上否定。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力可以毕其功。一个最为
标签:
杂谈 |
分类: 法律文化 |
法律没有牙齿,怎能啃动康菲 |
2011年08月26日 |
|
|
渤海溢油污染事故已过了两个多月,仍无结束迹象。北京有律师提出环境公益诉讼,然而8月9日向青岛、天津海事法院及向海南省高院分别提起诉讼,拖到近日,只有海南省高院作出了回应――以侵害地不在管辖区为由拒绝立案。 拒绝立案的消息足以让康菲窃笑,当国家海洋局率先向其发出罚款20万元的处罚时,估计已令康菲喜形于色:中国法律不足惧哉!在这场严重油污事件中,我们的法律至少在三个方面 |
标签:
杂谈 |
分类: 翻译 |
The self-described perpetrator of Norway's deadly bombing and shooting rampage is now held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Anders Behring Breivik, who has admitted bombing the capital and opening fire on a youth group retreat on an island resort, told authorities he expects to spend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prison.
Declaring he wanted to save Europe from 'Muslim domination,' he entered a plea of not guilty that will guarantee him future court hearings and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the public, even indirectly.
While Norway has been stunned by the attacks and riveted by Breivik's paranoid and disturbing writings, Chinese scholars and average people al
标签:
杂谈 |
分类: 接受采访 |
《江苏商报》2011年7月22日第A03版“速读·评论”栏目:
默多克问题在哪儿?
默多克父子7月19日在英国国会接受质询,引起了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