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袁庆宏

曹县

书法艺术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政协

文化

分类: 我的文化

    欣赏袁庆宏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好像是在与一位淡定的智者对话。在那些或挺拔秀丽,或稳健老辣,或平实古拙的汉字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袁庆宏用书法为自己构筑起一个远离世俗的世界,那里充满了艺术的意味和书卷的气息。

    袁庆宏从事的是政务工作,骨子里却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其浓厚的书法情结,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自我的道德追求,以及传承书法艺术的强烈愿望。

    我认为,他的创作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是处于自发意义的艺术启蒙阶段。袁庆宏生于山东曹县,那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和书画之乡之称。宏观大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两个人也许在无意之中成为袁庆宏的启蒙者,一是私塾里教大仿的老师,他告诉袁庆宏一句话,“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可见其重要程度,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是人们离不开的东西;二是母亲,母亲是个小脚老太太,不识字。在一次探亲途中,50多岁的母亲,不顾舟车劳顿,背着沉重的行李,去给他买了一本《唐人大楷字帖》,还告诉他,练字就要跟着字帖学。

标签:

日偏食

山东济南

this

胶片

日全食

休闲

分类: 我的山东

    想象中日全食或者日偏食发生时,天地之间应该有几分钟是一片黑暗的。于是可能出现一些混乱,一些故事,一些不可预知,但是没有。

    早晨,天似乎有些阴沉。走着上班,出了一身大汗。赶紧忙手边的事情,不知不觉到了9点多一点,这是山东济南看日偏食的最佳时间,楼道里有脚步声。从窗子往外看了一眼,明晃晃的,太刺眼。仅仅一两秒钟,眼睛就受不了。眼睛里好像一直有一个白点在闪烁,跳跃,全身不舒服。眼前的其他景物开始模糊起来,看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到楼下,已经有十几个人在用软盘里的、胶卷里的胶片,在向天空张望。我借用别人的看了一眼,只见暗褐色的胶片上,有一个红色的太阳,弯弯的,好像残月。其余是黑色的背景。再用肉眼看,仍然是明亮得看不清什么东西。我用相机拍,一个同事说:别损坏镜头,它和你的眼睛是一样的。我于是在相机镜头上遮盖上两层胶片,把那个弯弯的红太阳拍摄下来。拍了几张,照片画面也有变化,有一轮弯弯太阳,也有稍微丰满一点的,还有一个太阳拉扯着一条强烈的长线……真实太漂亮了!

    看路边的车和人,都非常从容。好像天上的

标签:

神枪手

我的兄弟叫顺溜

我的团长我的团

王宝强

休闲

分类: 我的文化

     有空的时候,晚上看看《我的兄弟叫顺溜》,挺轻松愉悦的。起码在哈哈大笑之中能看下去。颇为有趣。

     这里面的关键人物自然是王宝强扮演的陈二雷,也就是顺溜。我以前没怎么看过他的东西,只知道《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等他演得很精彩。

     在《顺溜》一剧里,王宝强演的很可爱,很好笑。

    一是形象气质还是本真质朴,笑的时候好像有两个酒窝,阳光灿烂,天塌下来也要笑的感觉;不笑的时候眼睛特别大,深沉,或者有点傻不愣登,这样最好。还有那大而厚的嘴唇,很有力度。这些都成为王宝强的典型符号,是不是啊?

    二是言语和动作也有特点。说话快,语速让我的听力跟不上,加上半土半洋的发音,更加有特色,别人想学,基本上没可能。奔跑的速度也快,甚至能跟上陈大雷骑马的速度,能在炮火中飞奔,还能在乱石堆里像豹子一样穿行。吃饭速度更快,狼吞虎咽。

    三是对枪的理解极深,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像搞艺术创作,只有和对象物融为一体,才能出好的佳作。枪手也如此,只有和枪合

标签:

奥运

泰山奇石

童子

赵光星

山东

股票

分类: 我的文化

                                 

                                           百米冲刺

                                 

标签:

走西口

山东人

晋商

潜意识

孔老夫子

文化

分类: 我的山东

     年底了,事很多,但是晚上回家还是喜欢看电视,央视一频道的《走西口》也在断断续续地看。有点像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就这么不温不火地看下去。和去年的开年大戏《闯关东》相比,感觉它总是少一点气魄,一点精神,一点夺人心魂的东西,也缺少矛盾冲突和心理反差。

     特别有一点让我受不了,就是这部戏在潜意识里对山东人的不敬与戏弄。山西人走西口,和山东人有什么关系?何况,山东人和山西人还有点渊源,明朝初年,山东人烟稀少,很多山东人是从山西大槐树下来的移民。且不说这一段历史,电视连续剧《走西口》弘扬的是“义”,关公文化,它成就了晋商,明清时期,晋商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群体。到处留下了山西会馆,他们在这里居住、经商、娱乐。走到口外的晋商也是如此。“义”是他们的精神力量,虽然田青及其家人满嘴“仁义礼智信”,但是其核心却是“义”。真正讲仁义礼智信的是孔老夫子和山东人。这是中国最古老和正宗的思想。

    在《走西口》里,只有一个山东人,老赵,晋商裘记皮匠铺的伙计,而且编剧和导演让他的老家在曲阜,和孔老夫子是老乡。也就是说,老赵是一

标签:

山东人

好汉

丘陵

汉子

孔子

泰山

黄河

牟志勇

时尚

分类: 我的山东

    泰山是我们的骨骼 黄河是我们的血液

    在山东,我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整个山东就像是一只面向大海的鹰。我被这个说法迷住了。我知道,雄鹰是草原人的图腾,甚至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神秘符号,为什么山东人喜欢这个形象?这反映了他们的一种什么心理?

    想想看,一只那么庞大的雄鹰,静静地把头伸向大海,汹涌的波涛动荡不安,呼啸着向它扑来。此刻,它的血一定是热的,它肯定想振动翅膀,长啸一声,撞向蓝天。

    在山东时间长了,我解开了这个秘密。这个鹰其实是山东人心灵的一个写照,在潜意识深处,山东人很想冲破孔夫子儒家思想的藩篱,成为一个豪爽侠义的大侠,去劫富济贫,呼啸山林,做一个痛痛快快的自我。也就是说,山东人是有双重或者多重性格的。张天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文中说:“在山东人的血液里面有两个人在支配着他的心灵,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英雄。”除了孔子提倡的伦理道德,山东人还有勇敢、爽直、侠义、暴烈、粗犷的一面。山东大地既孕育出孔子、孟子、墨子、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大思想家、大作家和大诗人,同样也造就了

标签:

山东人

河南人

秦舞阳

苗歌

荆轲

河北人

文化

分类: 我的山东

     最近我的书《俺是山东人》出版后,一些朋友通过各种形式和我交流,我受到启发很大。

     很多人说好,也有说不好的。一个外行写了内行的书,起点低,老百姓爱看。雅俗共赏是自吹自擂的说法。很多人发来短信,对这本书表示肯定。还有人提出异议,我一概接受,起码可以探讨。真理越辩越明嘛!

     一个河北人在书还没定稿之前就提出,当时荆轲刺秦,后面跟着一个16岁的孩子,叫秦舞阳,是河北人,当荆轲出现问题时,他吓得瘫痪成一团,倒在地上,被剁成肉酱。我加了一句:这个来自燕赵之地,应该是慷慨悲歌之士的孩子,朋友认为不妥,我就删掉了。

    今天早晨,一个朋友打电话,气愤地说,你怎么把武松说成是河北清河人,清河在宋朝时为东平府管辖,所以武松是正宗的山东人;再说,他是山东男人的一个标志和符号了,说成河北人不给山东人丢脸吗?我认为,宋朝还没山东这个词,之后的金才出现了山东这个行政区划;还有水浒传是小说,武松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再者,现在的清河属于河北,好像是邢台管,所以说河北人也行,但是这都改变不了他

(2008-07-27 16:21)
标签:

家庭

奶奶

山东人

小雨

一块

生日

家居

    今天早晨醒来,发现枕头湿了一大片,我是梦到娘以后哭醒的。

    阴历六月二十五,是娘的生日。娘啊,过去这一天你总是忙前忙后,笑盈盈地接受一大家子人的祝福,而今,你只能到儿子梦里来过生日了。

    三年了,您走了已经快3年了!儿子感觉这根本不是真的。您的离去是儿子心中最大的痛,就像一块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疤,真实地存在于儿子的身体,灵魂之中,可我就是不愿意面对。

    我一直想给您写一篇悼念文章,可是3年了,我没敢写一个字,我怕那伤疤猛然被一只无形的手撕开,太血淋淋了。但是我忍不住了,就是再痛楚再悲伤再撕心裂肺,今天,我也要把对您的思念倾诉出来,今天是您的生日啊。

    记得在您化为一缕烟雾的时候,姐姐们手里拿着您的骨灰,哭得死去活来,四姐说,娘,你怎么就这么走了,我以后有委屈给谁去说啊?大姐说,娘啊,你要和舅母她们埋在一起,说亲戚们住的近一点,你不寂寞,好互相照顾,俺把你的骨灰埋在桃花树下了……

    我其实是麻木的,从身体到心理都是木木的,就像突然受了一个巨大的伤害,疼痛变

(2007-12-13 16:49)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美食

文化

八卦传闻

分类: 我的山东
    [好长时间没来博一下了。今天看到一个和山东有关的东西,转帖一下。供大家欣赏。】
    说到东北的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猪肉炖粉条、酸菜血肠。虽说家常,但东北人常年累月供在饭桌上的却是大酱。

    大酱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带到关外的,众多的山东人后裔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种植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豆,并把山东人爱吃的大葱蘸大酱的习俗发扬光大,不仅蘸大葱,箩卜、辣椒、茄子、土豆、白菜无所不蘸、生吃熟吃无所不能。近年传入东北的南方蔬菜名目繁多,但东北人雷打不动的吃法就是:蘸酱。就象山西人家家储备一缸老陈醋一样,东北的农家必定有一缸两缸的大酱,这也是富裕与否的标志之一。农村人家中的大酱是有专人照看的,晴天时要暴哂翻搅,雨天时要加盖,还要及时加纱网防虫蝇。正宗的农家大酱香气扑鼻,还汪着一层亮晶晶的油,摘一把地头的新鲜蔬菜蘸上大酱咬一口,那才叫爽脆香甜。

    大酱是东北谁家都不能缺的食物,炖肉炖鱼要放,炸酱面也少不了,但最家常的吃法要数吃法简单的蘸酱菜。不仅在家要吃,下馆子也要吃。东北人吃完了粤菜、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人文/历史

文化

仲秋

苏轼

密州

诸城

山东人

    【选自我关于山东人的一本新书。】【请勿转载】

    诗歌的另一个孪生兄弟是词。宋代是我国古词的一个巅峰。宋代有三个最著名的大词人:苏东坡、李清照和辛弃疾。其中后两位是山东人,我在后边的文章里还要专门提到。在这里我想说说苏东坡和山东的关系。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他是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书法、绘画也很有名。

    第一次知道苏东坡在山东任职,是单位一位领导告诉我的。他说,当时苏东坡在密州也就是诸城任职,因为思念在济南作官的弟弟苏辙,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领导甚至背诵了几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来查资料,我知道苏东坡一生两次到山东任职,好像都是在不得意的时候。也许山东这个地方能给不得意的人一些心灵的温暖。

   21岁那年,苏东坡从四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