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骏的足迹
韩骏的足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24,170
  • 关注人气:8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5-05-14 11:21)
标签:

佛学

美食

很多人去过拉萨,很多人写过拉萨。
我想写点儿我眼中的不太一样的拉萨。
先说个小故事吧。
第一天到了拉萨就请了一帮朋友一起去了一家很有特色的正宗藏餐厅(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雪神宫,布达拉宫里面的大人物都在这里就餐)。
到餐馆点菜,好像没有谁不会。
翻阅菜单,选菜,接下来……
通常我们会喊:服务员,麻烦点菜。
但是在这里……却,满眼看不到“服务员”。
有一个当地情况比较熟的朋友离开座位去找来了一个服务员,这才点了菜。
情节在这里开始出现了曲折。
本来因为时差,拉萨比内地要晚俩小时吃晚饭,再加上旅途几个小时的颠簸,已经很饿了,所以在点完菜之后大概20分钟左右,开始左顾右盼想问问服务员啥时候能上菜。
结果……
还是那个朋友告诉我:别急,得等一个小时之后!!!
我顿时晕了……于是就开始拼命喝水。
带着侥幸,我在等了大概45分钟左右的时候又有点儿坐不住了。
但是,依然没有菜上来!
就这样,空着肚子,带着期盼的眼神,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大家聊天着。
终于,我的眼睛里出现了第一道菜!
真是喜出望外!
一看表,真的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不过,很快就一堆菜都上来了。
“好吃”!“正宗”!“地道”!
这是当时被说得最多的三个词。
当然,后来几天的拉萨点菜经验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个“真理”:不能急。
不过说真的,藏餐真的很好吃,最典型的是糌粑和酥油茶。
虽然饿得有点儿灾民的感觉,可是后来的口水还是滋润了我的小心灵!
如果你没有去过拉萨,我建议你一定记得要吃吃藏餐,因为……好吃!

阅读    收藏 
(2015-05-14 10:40)
大家好。
从今天起,我的博客改名“韩骏的足迹”,专门用来记载的各种旅行足迹,欢迎大家“来访”。
阅读    收藏 
标签:

幸福感

杂谈

一场关乎当下中国人幸福感的真实揭秘



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先抱歉。

不怪我,因为有微博了。

今天所以来说点什么,是觉得遇到了一个大命题:幸福感。

当下的国人,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很多人都患上了“幸福感缺乏症”,你懂,我懂,大家都懂……

假如你正当青春年少,而且还颇为帅气,假如你对未来充满向往,而且也正在规划,假如你的家庭和谐美满,而且充满了欢笑……

但是,一个无意的,小到比蚂蚁还小的偶然,却无情地残酷地改变了你,你的幸福,你的健康,你的生命,你的一切全然被颠覆!!!

你还能笑吗?你还能活吗?你还敢奢望美好,幸福,未来,灿烂吗?

肯定不!我坦白,如果是我,一定悲观到极点,因为我是普通人,不是英雄,不是伟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他也确实情绪自卑到了冰点!

一个偶然的电话,鬼使神差般,一个风华正茂青春靓丽的女孩子撞上了这个倒霉蛋!

不可思议的机缘,不可思议的桥段,不可思议的过程,却创造了翻天覆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幸福!

也许你不信,也许你会不屑,但你会遗憾,因为你的判断是错误的,我说的这个故事是事实!

这就是电影《站起来》的全部!

当你感到没有希望的时候,你还能笑吗?当你遭遇绝望的时候你还能笑吗?当你万念俱灰的时候,你还能笑吗?

我不知道面对这些问号,有几个人还敢夸口,反正我肯定不敢!

但是,他们俩做到了,笑!发自内心的笑,由衷的笑!

那么请问你对幸福的理解有了感觉了吗?

《站起来》是一部典型的小制作电影,却震撼了我!绝无矫情!

别问我导演是谁,我只能说的是:导演敏卉是一个早年学芭蕾后来求学美国研究电影的,真正的电影导演,这是我从作品中看到的,另外她还是一个美女导演,我眼睛看到的!

你看完不好看,我报销电影票,你看完好看,请谢谢我!

声明:鄙人跟导演不认识,纯粹出于尊敬写下此文!

 

阅读    收藏 
标签:

高考

户口

杂谈

考大学为什么一定要背着户口的包袱

很快又将进入到一年一度的高考紧张期,所以今天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说起了孩子高考的事,说着说着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他的孩子从小在北京上学,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说实话,我在很久以前就想呼吁,中国的大学其实真的没什么上头了,现在的大学真的是不上也罢!

可是回到现实的时候,还是会有无数的人在犹豫徘徊,不上大学怎么办?

按说,上大学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转折时期的一个里程碑阶段,是很重要和很有意义的。

然而,就近10年的高教现实来看,我们的大部分高校已经变成了“屠宰场”:一方面用残酷的收费标准屠宰了很多经济并不宽裕的学生家长的血汗钱,另一方面又很不负责任地屠宰了无数学生的青春年华!

在工作中我也接触过不少的大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孩子,似乎都没有人知道,所谓学习是为了什么,更是有不少的孩子一直就有退学的念头,因为他们觉得学到最后等于没有学。

别跑题,还是说回本文的中心思想。

说实话,户口一直是我的一个噩梦,曾经在03年的时候,我也是北京第一批获得绿卡的公民,一直以为这也许就是一个未来户口的通行证,其实不是,只是一个虚幻的梦。

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这个城市,学习的内容,方式,氛围等等,都带着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模式,结果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却被告知,这个城市竟然不能接受他的高考请求,没有资格报名!

不知道大家能否想象到这个孩子的绝望和无助,还有家长的无奈和愤懑!

这个政策为什么竟然比神八上天还难?

有一个逻辑不知道有人想过没有,一个孩子之所以从小在这个城市上学生活,绝对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这里,而是其家长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换言之,他的家长是这个城市的纳税人之一,怎么就在关键时候连一个基本的公民权都没有了呢?

当然,我们也知道户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真的彻底改变可能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可是孩子高考的问题对于户口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呀!不就是给有户口的孩子增加了一点竞争的压力吗?“凭本事”有什么不对的吗?本来大家接受的课本和教学模式就是一样的呀!

但愿,这个政策不要成为更多家长的噩梦!

阅读    收藏 
标签:

冯小刚孙海英

杂谈

冯小刚跟孙海英的另类博弈

金马奖已经落下帷幕,来自内地的两大热门人物徐帆和吕丽萍带着各自的期待心情前往,却带着不同的心情回家,个中滋味只能独自品尝。

预料中,冯小刚和孙海英在结果出来之后全都开了金口,冯小刚说在预料之中,孙海英说要严肃地庆祝一下。

冯小刚是谁,孙海英是谁,想必中国人都知道,喜欢谁,不喜欢谁,估计也是泾渭分明。

作为演员,徐帆是优秀的,吕丽萍也是优秀的,作为导演,冯小刚是亲民的,优秀与否尚待历史评判,作为公众人物,孙海英是另类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坏来评价!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点就是在这两个女人的身后有着在公众视野中都那么“有个性”的男人给她们贴上了标签,不知道曾经怎么样,但在《唐山大地震》公演时,这两个男人却比划了一下,其内容的火药味很多人都闻到了,双方没有伤亡,公众好歹看了一个热闹,平手!

中国电影的话题已经快成了一个陈年话题,在艺术和市场之间的纠结也已经很多年了,每个人其实不必面面俱到,所以冯小刚同学既然已经赢得了市场,就应该放下心态别计较所谓的专业层面的评说,多少年的电影理论还真不是你一个导演能够颠覆的,所以你已经成为资本的赢家就别试图赢取专业大奖了,好事总不能一个独占,既然没获奖,假如真是心里很平静的话,其实不必口吐酸水,是吧?

孙海英在很多时候是以一种不怎么受欢迎的形象出现的,不过这次似乎侥幸赢得了一个回合,严肃的庆祝就显得有点伪善和矫情了,想想吕丽萍同志这么多年的辛苦,获这个奖其实应该大大方方高兴一下。

本事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家都是中国的电影人,都是骨子里尚存真理的中老年朋友,谁家老婆获奖不都是内地电影人的骄傲吗?真的不必吐酸水,又不是怀孕少女,是吧?

阅读    收藏 
标签:

电影植入广告

杂谈

植入广告其实是电影里的味精

说到电影,大家好像就是希望好看,但要说到电影中的植入广告,相信大多数人就该摇头或发怒了,问其何故,曰:讨厌!

电影曾经是艺术品,一直承担着“传到授业解惑”的光荣任务。

然不幸,在全球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电影一下子被赶出圣殿,“沦为”商品,一种带着工业附加值的商品。

作为精神消费层面的商品,电影在影迷和一般观众心里还依然还浑身带着一种神秘色彩,一种寄托梦想,表达情怀,抒发情绪的色彩。

但是,既是商品就必然逃脱不了“价格”“价值”“成本”“利润”等庸俗的经济学概念,请原谅我用了一个通俗的词汇,庸俗,绝没有半点亵渎知识的意思。

由于商品的天然属性,我们便不难理解,电影的成本来源于投资商或者投资人,而理性的投资商或者投资人投资的原动力一定是对于这部电影的预期利润或者说投资收益的强烈期待。

自从人类度过了最初的物物交换的商品时代,作为消费者对于商品就客观地产生了非常多的要求,这便是商品的品质,电影也一样,品质很重要。

但是,由于精神消费的特殊性,如何打造一部电影的品质就成为了投资人的难题,所以为收回成本降低风险并争取最大利润,就逼迫投资人把收回投资的眼光从单纯的电影本身转向了电影之外,这其实就是植入广告的最初缘起。

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割裂广告与我们的关系,所以尽管很少听到消费者说很喜欢广告,但我们依然时刻与广告和谐相处着。

而电影本身又是生活的一种反映和折射,那么在银幕中的生活里出现广告就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力量所在。

仿佛做饭做菜,在菜里加点味精似乎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所以在一部电影里出现一些植入广告的身影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我们知道,在菜里如果味精加的恰到好处的话,是会增加我们的美好感受的,就像电影的植入广告,如果做得很讲究的话,不但观众会很欢迎,广告主也会喜笑颜开,因为这种广告毕竟比“赤裸裸”的媒体硬广告更有效,更价廉物美。

但是,假如我们做菜的时候没有一点讲究地放味精的话,估计只能作出难以下咽的菜,所以在一部影片中,假如我们没有考虑剧情本身的需要和照顾观众观影的感受随意或者盲目地植入广告的话,就只能是一个很大众的词能让观众感受了,那就是:恶心!

所以说,其实植入广告与电影的关系是非常暧昧的,仿佛生活中的一些异性关系,处理得好的话,是一种生活的美妙,处理不好的话,就会成为一种生活的灾难!

所以植入广告需要技巧和艺术,就象处理异性关系,也同样需要技巧……

阅读    收藏 
标签:

美国梦

杂谈

美国梦可能是一场噩梦

美国梦,从上世纪的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很多人的一个梦,一个美梦。

美元更是从很久以前到现在都是全世界的一个经济图腾。

美国梦和美元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在基因关系,已经牢牢地印在了很多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但是,从两年前的一个新名词开始,全世界对美元和美国梦开始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一个带有颠覆性的认识,那就是:美国梦可能是一场噩梦,美元其实就是一张纸!

这个崭新的名词叫“次贷危机”,这个名词的父母是“贪婪”和“欲望”,这个名词的兄弟姐妹是“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萎缩”、“老牌金融机构洗洗睡”、“大面积失业”等等。

从近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史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美国梦其实是基于美元的某种神秘和强势,而美元作为一种货币本身跟其他国家的货币一样,并没有多少神秘之处,只是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因为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开始变得日益强大,从而使美国逐步拥有了对世界货币的定价权。

众所周知,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在欧洲和亚洲,所以欧亚大陆在战火中遭受了摧残和蹂躏,而美国本土却没有收到任何直接打击。因此在战后,美国便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社会的工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们的军工业、制造业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45年,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并投向日本提前结束了“二战”,美国人也凭借着原子弹成为了当时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取代了英国、法国等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美元逐渐成为了世界货币。

由于美国的经济强大和科技领先,从而使得美国的综合实力变得非常雄厚,也正因如此,美元的强势霸主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60多年。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移民国家,可是却尽享了工业文明的智慧和成果,不但设计了巧妙的经济规则,还设计了颇有欺骗性的社会机制,所以美国便在美元的“世界货币”影响下更是相得益彰,变成了全世界人心中的天堂,美国人可以用一张叫“绿卡”的塑料卡片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精英为美国工作,这就是常说的美国梦!

在早年间的经济学论著中,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货币的产生最早是跟贵金属挂钩的,就象美元,曾经也一直是跟黄金挂钩的,在二战之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国际会议,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的协议,并约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所以美元也有“美金”的美誉。

所以,当时很多欧洲国家便开始把自己的美元储备在美国换取黄金从而很快使得美国的黄金储备发生了危机,这就是1970年代二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当时的美元大幅贬值。

因此到了1971年的时候,当时的尼克松政府便彻底取消了美元的金本位制,使得美元成为了没有黄金依托的纸币,走下了带有“天使”色彩的神坛。

于是,从那个时候起,美元便徘徊在了一个“摇摇晃晃”的边缘,并终于在“美国式的贪婪”中,拉开了美国噩梦的序幕……

我们知道,人类的自然属性中,欲望是一个典型且明显的标签,假如这种属性被某种“自欺其人”的魔咒触发的话,一切就成为了噩梦的开始,假如没有理性的神手可以及时张开,那么这一切就有可能成为毁灭的引发器。

上述表达绝非危言耸听,更非痴人说梦,不信就请去读读《美元是张纸》这本书吧!

 

 

阅读    收藏 
(2010-10-29 00:15)
标签:

杂谈

“西风烈”是?片

“西风烈”是一个电影的名字。

电影在我看来,通常会用两个词去描述(词汇量有点贫乏,对不起),一个是好片(就是好看的,土吧?这么说。),还有一个就是LAN片(是拼音哈,觉得这个词有点土,所以羞涩一下表达)。

好片需要什么,我觉得需要故事,好看的故事和精彩的情节(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特不喜欢玩思想),但西风烈没有,看到一半有点不耐心,觉得在东拼西凑玩拼图,但似乎每一个图块的版本不一样,所以拼在一起特别扭,不知道是我的水平太低,还是导演的水平太高,反正不好看。

好片还需要什么,我觉得需要好的画面和音乐,但西风烈似乎也没有,(并不高明的打斗会让你神经疲惫)虽然漫天黄沙营造的气质似乎在突出导演同学的酷,但画面的精致性却远没有达到,音乐更是胡来!

烂片需要的是什么,就一条:让你上当,想骂人。

烂片的具体表现是:陈词滥调的宣传,高调的娱乐亮相,到处叫嚣的与高手较量,背地里却又一换再换上映档期,然后让人看完之后满脑门子问号!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爱信不信!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中国的和谐到底是什么样子?

新闻:2010年10月16日早晨6点左右,河南平煤集团平禹四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事发后239人撤至地面,目前死亡21人,仍有16人被困井下…

相信大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心情跟我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和愤怒,想骂娘,可就是不知道该骂谁。

骂矿主?似乎不准确,骂地方领导?似乎也不准确,骂政府,对吗?只有天知道!

具体技术原因是什么,好像不是我们想知道的,虽然我们觉得这大概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总有一种善良的侥幸在心里呼唤:到底谁他妈的该对死亡的人负责呢?!难道就不能不死人吗?哪怕少死点也行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矿难”一词,已经成为了中国一般受众最木然的词汇,因为在近10年来的新闻中,这个攸关生死的词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拷问了每一个人的脆弱神经,最终使得大家开始变得麻木了,最终导致官场的应对技巧变得丰富了,不知道最终能否“最终”导致中国能源结构的魔咒发生改变。

最近,大概最激动人心的要数“智利矿难”的奇迹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尊重生命的意识!估计咱们那些死难的矿工泉下有知的话,都会埋怨自己太爱国了,不然生在智利去下井,怎么也能活着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我相信全体中国人都会跟我一样相信,中国的技术绝对不会解决不了一个“矿难”的症结,怎么也不会比让一个卫星上天那么难吧?但不知道是不是数以千计的矿工的生命是不是没有一颗卫星上天那么有价值!

屡次发生的矿难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更确切!

关于这一点的证据,应该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应该会在一个无形的天平上拷问执政者的良心,我曾经记得,咱们有一个词叫做“执政为民”,我从字面上早就感动地理解了,可是从现实中我一直就觉得这个词有点诡异:正因为执政,无辜的被拆迁者的生命消失了,正因为执政,无数矿工的生命消失了!

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在讽刺着我们的和谐,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在呼唤着对生命的重视!

阅读    收藏 
标签:

汪峰发飙

杂谈

汪峰发飙的真实原因

“汪峰发飙”已经成了近几天的各类媒体热点词汇和抢眼新闻,大致原因就是说汪峰离开香港机场时因为随身携带的吉他到了最后一关不允许登机然后发飙。

单从一个狭隘的侧面看,汪峰做得很不妥,但究其事情的原委全面看的话,我认为他做得很对,相当对!

作为一名乘客,每个人都有自己带行李的习惯,我们不是航空安全专家,不可能知晓那么多的详细规则,所以登机手续办理处以及安检的地方就成了我们的实质性咨询处。

所以当一个乘客可以带着自己以为能随身带的行李并顺利通过前两个地方的时候,自然就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因此到了最后一关该进舱的时候,你不允许我登机那就是你的错了,不管你是机场方面的空管,还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反正作为乘客没有义务去了解这些,而且也没有时间再去进行其他处理了。

汪峰是谁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的表现只是一个正常的乘客或者侨情点说一名正常的男性乘客最正常的表现,说实话要是换一个人的话说不定还有发生肢体冲突,如果是我就一定会!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人在内心感受到自己受了委屈或者伤害的前提下,从口腔里出来的语言,不管是普通话还是粤语还是其他人类语种,大概不会是什么好听的,因为这就是人性本源!

所以,有人纠缠他爆粗口有损形象等等,就等于是在吹毛求疵,因为他毕竟珍惜的是自己谋生的家伙,不是一只宠物或一件无所谓的物件,而且又是在“你们”严格安检之后,想想看,你让我托运,已经没有时间,而且又不能保证托运的物件的安全,然后更可笑的是要去买一张机票,这就更是“穷疯了”的写照了,我不占别人的空间不行吗……

其实,从最后的结果我们大家已经看到了,这把不幸的吉他依然还是跟着主人登机了,也没见有什么异常现象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判断,导致汪峰发飙的真实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理性的原因,航空公司和机场的管理漏洞,一个感性的原因是,那个工作人员临时见到汪峰那么潇洒有点不爽,于是干脆让自己陷入了更不爽……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