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因为最近忙,所以好几天没有登录公众号后台了。昨天写完新文章,打算发到公众号上去,于是登陆公众号,结果在后台,就看到了一堆过期无法回复的消息。
其中有个人,我其实并不陌生,她以前给我留过很多次言,而且还曾约好了时间,打算来广州拜访我,说是想当面咨询和请教问题。因为在后台看她信息久了,也没拿她当陌生人,于是就答应了。
不料到了约定的日期,她却没了音讯。后来又过了很久,她留言,说是因为太忙,行程太赶,所以没来得及联系我。
又有一天早上,凌晨五点多,刚起床,打算发篇文章,登录公众号,在后台,看到了她刚刚发的信息,说是想跟我电话聊。当时我正忙着写东西,想赶在上班前发出去;另外,一大早的,我也不太想接电话,于是没回。
结果,一晃,这么多天过去了,我就看到了在公众号后台,我无法回复的一堆信息。(公众号后台有信息回复限制,超过三天无法回复)。
所以,今天,我想就她的留言,谈几句我的看法。
她在留言中,他悲叹了很多命运对她的不公,倾诉了自己很多的苦恼,最终的结论是:“我总是做着一些没意义的事,我觉得上天给我这样的角色,实在是对我的惩罚。”
下面是我的回
标签:
杂谈 |
有人在读过我谈管理和职场经验的文章后,留言,说:“读你的文章,收获了很多,非常感谢。真的很羡慕你,做了那么多的职位,有那么丰富的经历,有那么多亲身经历的故事可写。”
我想他可能是误解。我的经历其实并不多,我也没有他想想的那么厉害,好像工作上的事情一切都能搞掂的样子。如果有人真仔细留心,我所写的东西,谈的经验,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区别是,我经历了,有些东西可能就沉淀下来了,并能让它们重新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起到新的指导作用。而有些朋友经历了,可能也就仅仅将之变成了一段经历,没有沉淀出太多的东西。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比他们厉害,恰恰相反,我觉得可能是我发展的没有他们那么快,成长的没有他们那么顺利,所以我留意的才会比较多一些吧,因此,能沉淀下来的,可能也就稍微多一些。
小时候,我们因为地理环境和条件比较差,学校请不到老师教书,就只能从很远很远一个小镇上请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来教书。她常常读错别字,因此我们念书的时候,一开始就学了很多发音错误的字,这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但我们都一直很感激她。因为她是少有的,能在那个年纪,去到我们那么条件差、贫瘠的地方教书
标签:
杂谈 |
文/古尔浪洼
1
我在24、5岁的年纪,已经做品质部经理3、4年了,算得上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常常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不成想,那年秋天,我们请了一位总经理助理(实际就是未来的副总,也是我未来的顶头上司),叫威廉姆,香港人,因为在考察期,所以老板就给了个总经理助理的头衔来过渡。
不料,他比我还志得意满,自以为是。我的那点自以为是的自我感觉,在他面前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他张口闭口就是“丢”(看过姜文《太阳照常升起》的人对黄秋生的那句台词应该印象深刻)。骂的我们的自尊心宇宙第一的计划部女经理天天眼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不到一周就给气病了,请病假住院了。
2
当然,这位一撮头发染成黄毛的香港“总经理助理”,外形虽然看起来像是个古惑仔,但水平可真不是盖的。他因为短短三年内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做到年销售额5个亿,因而在业内小有名气,成为多家公司抢手的香饽饽。我们公司老板下手早,且大方,因此就把他给挖来了。
但我们公司过去是个典型的和风细雨型的管理公司,大家沟通都比较注意言语分寸,虽然偶尔也争吵,甚至也有争论到面红耳赤的时候,但也就仅此而已,没有太过
标签:
杂谈 |
行政部有个女孩,长得挺漂亮,性格挺开朗,做事情也挺能吃苦的,接触下来,觉得各方面都好。但她每次做工作,总觉得少点什么。比如,让她安排车去机场接人,她想不起来给被接的人发个短信通知一下。比如让她给已经订过一次机票的客人订航班,她还要跑来问客人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她安排培训,只放一支白板笔,培训的人写着写着,没墨水了,于是她就跑出去,翻天覆地找笔。她发邮件出来,常常忘了附件。
有天,她又出错,被上司批评了,情绪不太好。于是,我跟她聊了会天。
她倾吐她的苦恼,说:“我也不是不想做好,但有些事,我只是想的不那么周全嘛。”
我说:“问题就出在不那么周全上。好与坏的区别,就在于这些细节。”
她问:“怎么讲?”
我答:“比如去机场接客人,你发短信给客人,告诉他接机人的手机号码跟车牌号跟不发短信给客人,客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即使是接我们公司的人,你也应该发个短信告诉他接机人的信息,这样,下机,他就会直接找司机,起码可以减少很多来来往往的电话和沟通的时间。”
她答:“有时候我想,自己公司的,就那么几个司机,都认识,下机找不到,可以打个电话问嘛。”
我说:“
标签:
杂谈 |
谁小的时候没有过荒唐的想法?
我就曾经有过很多。
比如能不能拿着伞当降落伞啊。但直到我长大到高中,却都不曾摸过真正的伞。因为我们那里是北方,干旱,雨水少,风大,伞基本上没鸟用,大家都穿雨衣,所以我也就没有了亲自实践的机会。
但在铁轨上尿尿会不会被电着小鸡鸡这样的事,我是的确担忧过的。那时候去放驴,驴放出去不用管,我们一帮小孩儿就在铁轨上用铁丝让火车轮压刀片玩,有天,个头和年龄大的小朋友建议我们排成一队往铁轨上尿尿。我尿到一半,忽然想到铁轨导电,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会不会产生电,会不会导过来电到我小鸡鸡?于是尿一半提裤子逃了,后来,因为这件事,被小伙伴鄙视了一整个夏天。
最搞笑的,莫过于自己把母鸡赶跑,爬在鸡窝上孵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结果,还没有等实验结果出来,就被我老妈的鸡毛掸子一通招呼,打得到处乱窜,后来,老妈留在我屁股上几条红印,肿了好几天才消下去。
再后来,等到自己大一点,读书了之后,这种好奇而又荒唐的想法,就渐渐变得少了,直到自己成人,觉得这类问题幼稚、无聊,再也不愿意提起。
但最近,我儿子终于子承父业,接了我的班,开始干各种
标签:
杂谈 |
昨天与广东工业大学一位教授去一家公司参观。
在东莞的常平镇见到老板,约50岁,华发早生,但却穿粉红色立领衬衣,精神非常好,气质极其佳,行动敏捷,嫣然年轻人。好奇,于是问他精神状态何以如此好?答曰:每天早上跑步10公里,已经坚持了30年了。
我被吓了一跳。我也曾经早起跑过,可是,我没能坚持下来。
而他,竟坚持了30年,而且是每天早上都跑步,可真的不简单。
——有时候,有些东西我们之所以没有别人做的好,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人家那么坚持。
在办公室坐定,谈起产品,是一种特种膜,用在电子产品表面做防护用。
我对这产品并不陌生。十年前,我就曾接触过。记得当时,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小,我还曾说,这种膜前景看好,是一种新型产品,未来的需求量会逐步上来,值得一做。但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跟进和行动。
而他,也差不多也是在我接触到这种产品的前后,接触到这种产品的。但他采取的方法却完全与我不同。他也是看到后,觉得有市场,当时,他还在工厂打工,但他却利用业余时间,花了大半年
标签:
杂谈 |
一、一本出了18版,畅销80多年,170所高校指定的教材,而且内容跟你息息相关,看见这样的书,你不用思考,可以直接掏钱买下来,可以放在书架上命名为“经典”的格子里
我们常常苦恼于怎样选书。但其实,选书的方法很简单。类似于我上面说的这样的书,你就完全可以买回来,不用多思考,直接当它的脑残粉,不管是认真读读,还是随手翻翻,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价值。
我们因为读了很多年书(从幼儿园小班算起,到大学毕业,至少是二十年),对于教材,有一种太过于亲近而本能产生的反感。但当我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我才慢慢发现,原来我们最需要的东西,能系统告诉我们,并极其负责的讲记清楚的,还是教材。
我真正抛掉对教材的偏见,是过了而立之年之后,到了这个年龄段,我至少有十年不读不翻教材了。当我遇到各种困难,不得不重新回炉,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时候,才发现,不管是所谓的励志书,还是所谓的畅销书,都无法提供一本与你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哪怕是乏味之极的教材所能告诉你的知识有用。
二、它的生命力表现在不仅能重印,还能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订,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经验传达的载体,更
标签:
杂谈 |
1
这个话题,纯粹是看大前研一的自传引起的,他给书起的名字叫《家是教养的起点》。在阅读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职场中所需要的教养起点是哪里?
虽然工作了这么多年,过去我还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就讲讲,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开始前,先说个我自己的故事。
去年6月份,我携妻儿游台湾,回程时,落地深圳机场,约中午11点半左右。刚开机,有电话打进来,是一位曾经的下属,现在创业了,与我有点业务往来,他说有点很急的事情商量,约我到他办公室碰个面。
原本之前的行程中没有碰面计划,但因为他的办公室离机场近,不到半小时,于是决定临时改变计划,先不吃饭了,带上妻儿一起去,顺道处理一下。之所以如此调整的原因,也是因为他跟我好多年,对我家人都很熟悉,而且他也知道我是携家人旅游归来,行程中并无碰面安排。我担心我们一吃饭,一两个小时就没了,耽误他时间,所以不如趁早敢去处理了得了。
路上车有点堵,耽误了十几分钟,我们赶到他楼下,正好是十二点四十。于是,我打电话给他,道歉说耽误了他时间,请他下来一起吃个饭,顺便聊聊。他告诉我:你们先去吃饭吧,我刚才太饿,吃过了。
标签:
杂谈 |
谈时间管理的书太多了,今天我们不费劲读那么多理论文字,直接帮你脱水,让你看看在这本《超级时间管理倍增术》里,到底有哪些新鲜观念值得学习和借鉴:
1、时间不能平衡,应集中使用
很多人说平衡分配好自己的时间,来照顾家庭或者是做好工作。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时间是不能分配的,应该:
A集中起来,向某个方向倾斜。成功者通常都会吧自己的才能、金钱、是时间或精力,在短期内集中起来,投入到一个优先的项目中,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B为了拥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应该在短时间内加倍努力。比如作家写作,大多都会在搜集好了素材,有了整体的构思之后,会闭关写作,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段内,高强度工作写完。
2、时间无法管理,你能管理的其实是自己
下面是三张“五星级人生”的六个领域分配图。可能很多人一开始是第一幅,但其实这种分配方式是不对的。事业型的人分配方式可能是第二幅,显然比第一幅科学,但仍然不是最佳分配。第三幅才是真正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毕竟,我们有了健康,才能有一切。
标签:
杂谈 |
马克·佩恩的这本《创新者的变现力》,是我在读过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之后,读过的有关创新的最棒的著作了。
首先说说作者其人。马克·佩恩是沸点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专注于创新研究二十多年。而沸点公司,则是一家专注于创新的顾问公司,在创新方面鼎鼎有名。也正是因为作者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使得本书有别于很多创新书籍,其讨论的主题非常实际和实用,叫做“创新者的变现力”。简而言之,就是说,本书专注于解决企业的产品创新,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是:在产品的创新中,怎样变现的问题。是本完全实打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凭的是硬功夫,花架子在这里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也正是作者这样的主题和立场,使得我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作者对于产品创新所持的观点和态度,非常对号入座的找了几个关心的问题,看看他讲的到底靠不靠谱。结论是:作者对产品创新确实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也非常地具有可行性,值得学习和实践。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谈谈对我有启发的地方:
1、所谓产品创新,不是非此即彼,而应一箭双雕
何为一箭双雕?就是指,在创新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