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5.教育研究

第一次公开课课后自评

09-1  冯童鞋

结束了这次的公开课,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继续完善。经过小组说课、班级说课展示和本年级的说课展示,对所要上课的内容已经熟悉,但是真正要上好这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一套理论,即使是很完美的理论,付诸于行动时,都是一次挑战。

 

标签:

杂谈

分类: 5.教育研究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般认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20-40%之间为宜,但究竟练习密度为多少才合理?这必须由练习的强度、学生体质水平,学校设备条件及学生学生人数而定,不必—概而论。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测定心率方法。用测定心率变化数据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标准也是不—致的。苏联学者提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59次/分为宜;日本学者从体育心理的角度提出体育课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为宜。
—堂体育课的

标签:

杂谈

分类: 5.教育研究

一、基础知识: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获得对环境的最初的知识。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婴儿动作的发展反映着心理的发展,通过动作发展的研究,可以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
(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等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婴儿空间认知的发展。运动经验在空间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标签:

杂谈

分类: 5.教育研究
  施良方,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理事,我国著名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专家。1997年11月1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举行的会议上作报告时,因脑血管破裂,不幸殉职,年仅45岁。   施良方1951年12月21日出生于上海,1968年参军,1970年入党,197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校任教,1983年赴加拿大学习,获硕士学位,回国后继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教育系主任,师范教育研究所所长,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   施良方教授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课题《教育学文集》的编辑工作,文集共30卷,耗时5年。他还主持过1项国家“八五”重点课题,2项国家“九五”课题和1项上海市教委“九五”课题,硕果累累。施良方出版专著3部,译著2部,教材1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和译文100多篇,是一位在中国教育理论界造诣很深,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专家。   施良方教授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名利,为他热爱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
标签:

杂谈

分类: 5.教育研究
       

http://hiphotos.baidu.com/sinetell/pic/item/92db0508316b4ee563d98610.jpg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是我买的几本关于课程论书的当中一本,这小小厚厚的一本应该很多人拜读过吧,是关于课程论的基本读物,但是我只挑了几章自己想看的来读“课程的定义”、“当代心理学流派与学校课程”、“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课程观”、“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和“未来课程面临的问题”。

    

虽然这本书有点久远了,但这是我看过的把课程的定

标签:

火箭

姚明

分类: 5.教育研究

  

体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季浏、符民秋,当代运动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