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雅正杂谈周易 |
分类: 易语 |
除了
标签:
历史文化雅正杂谈周易 |
分类: 易学评论 |
1、
传统易学的立论基础是:华夏先祖在远古时期就发明了(阴阳)八卦,并建立八卦象数思维模式来认识世界。后人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创立了以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孔《易传》为脉络的易学体系。八卦是易学的根本,《连山》、《归藏》、《周易》中的卦爻辞都是运用八卦象数思维观象系辞而成。
2、以上立论基础并不成立
标签:
雅正文化杂谈周易历史 |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标签:
雅正文化杂谈周易历史 |
揭秘《周易》系列之八:“无”有两义
1、这是个“微不足道”的字
翻阅诸多《易》注,鲜有注意“无”这个字的。这个字平凡地让读者没有兴趣哪怕只是停留一瞬。
2、这是个“牵动神经”的字
这个平凡的都快让人忘记,被读者一带而过的字,其实很重要很重要。
标签:
周易雅正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揭秘《周易》系列之九:《易》注鉴别
1、《易》解繁多,如何取舍
历代研究《周易》的著作数量繁多,仅《续修四库全书》就收录了643部3061卷以及附录9部12卷。更何况近几十年来井喷式的《易》著出版。这些《易》著观点多样,立论往往水火不容、互相矛盾,传统易学美之名曰“易学三千”,从而回避判别的问题,你对我对大家都对。
标签:
文化 |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揭秘《周易》系列之十:“周易”的含义
1、目前所见最早的史料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公元前705年)。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约为公元前700年),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1、
关于《周易》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在这点上,我赞成主流的结论:作者为周公旦。
我的具体看法是:
《周易》是周公还政后在丰邑颐养时(公元前1036年左右)创作。周公主创,制定主题、思路、框架,并最终审定。具体内容则是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1、什么是卦团
一个卦描述一个主题,相当于一本书的章节。当几个卦共同描述一个完整事件时,就可看作一个卦团。
2、研究对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卦团成立的前提
一本唐诗集,不论是按照作者,还是时期、内容、形式分类,都不会影响我们对作品的阅读。因为这些诗内容是独立的,之间没有逻辑关联。
《周易》卦团
标签:
雅正文化周易 |
分类: 易理探微 |
读易三把钥匙之三:卦序
1、64卦是《周易》的文本架构而非文本来源
《周易》与其他经典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独特的64卦架构。对64卦作用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五花八门的易解。
传统易学对《周易》的基础认识是:古有八卦,然后有人重叠八卦为六十四卦,卜者在占卜时通过观察所得卦爻的阴阳、八卦组合关系写出卦爻辞,周公从众多应验的卜辞中摘选相应卦爻辞中编成《周易》一书。
标签:
雅正文化周易 |
分类: 易理探微 |
·揭示《周易》本义,是今人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