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艺术研究 |
(二)美:基于心理距离
人面对物,物的形象性之所以能脱离其它属性而呈现出来,是由于人用审美态度去看的结果,在西方美学中,这审美态度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布洛(Edward Bullough
| 分类: 艺术研究 |
第三讲
| 分类: 艺术研究 |
| 分类: 艺术研究 |
中西是两个不同艺理,在互动与融合中,包括两个层面,表层是由语汇所呈现的概念,深层是由内容构成的思想,当两种性质迥异的艺理体系发现遭遇且必然融合时,深层思想是最重要的,表层语汇服务于深层的思想内容。这样,就可以理解在艺术前面加文学,及其把文学和艺术并置为文艺所透出的历史动向。中西艺理,不同之处甚多,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主要在,西方的各门艺术在本质上是平等而无等级差异的,艺术之“艺”可以平等地称谓所有艺术。中国的各门艺术在本质是不平等而有高低之分的,最高的是“文”,其他非文的艺术门类,靠近“文”等级就得到提升。在这一基础上,中西艺理在现代的互动与融合中,在艺术前面加上“文学”一词,其实际上的功能,是把在中国文化中
| 分类: 艺术研究 |
(六) 作为学科的艺术学: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观念差异 [1]
| 分类: 艺术研究 |
(四) 艺理路径之四:中国古代艺理的起源与特征
| 分类: 艺术研究 |
| 分类: 艺术研究 |
| 分类: 艺术研究 |
| 分类: 艺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