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伊斯兰墓地 |
分类: 镜观天下 |
在鄯善县也是古代鄯善古国的境内,吐峪沟是世界多种著名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一直很想去吐峪沟看看,在新疆新认识的雕塑家王忠民介绍说,那里是他创作的源泉,这就让我更加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历史和延续的历史。但很多朋友都劝阻我这个时期不要去那里是维族区不安全,在我驱车离开新疆返程的时候路径吐鲁番,总觉得如果不去吐峪沟看看是不是白来了?下次再来又不知是何时,于是便壮胆前往。
走进吐峪沟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墓地,了解后知道那是古代宗教遗迹,俗称“圣人墓”,已有1300多年历史。本想走进去详细看个究竟,但一想墓地一般是不让生人随便进入的,不想打扰那些先灵们的宁静。这片墓地看上去很朴素,没有高大的石材墓碑,但感觉却是和土地一起生长的生灵。尽管是没有所谓艺术的价值,但仍然能让你肃然起敬和深深的震撼。
以最朴素的方法让灵魂安息,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
标签:
洛宁河底镇城村古村落历史 |
分类: 镜观天下 |
以前城村村四周有土砖混合而成的城墙,村南有条护城河,故称“
标签:
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产品设计杂谈 |
分类: 设计经络 |
Alvar Aalto(1898~1976)生于芬兰小镇–Kuotane,也许是受到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影响,Alvar Aalto展现出他在建筑及家具设计方面的天份,更擅长将自然环境与设计蓝图合而为一,若没有Alvar Aalto的出现,设计界将少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经典原创作品。
Alvar Aalto认为”大自然”是他所有灵感的来源,而他也能在这与世俗隔绝、远离尘嚣的环境中找到自我,因此他设计的商品系列造型和芬兰拥有众多湖泊的国土一般,在宁静、祥和之中却又充满不羁的力量,蕴含丰沛活力与动感。
任职建筑师期间,Alvar Aalto仍不忘实现「家具自然化」的理想,因此,他在后期反而更钟情于生活精品的创作;在众多作品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要算是他以芬兰湖泊造形设计的经典商品–「芬兰传奇湖泊花瓶」系列,Alvar Aalto的盛名,更因为这款持续热卖的造型花瓶,和他最喜爱的大自然一样永世不朽!
Alvar Aalto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从1923年起,他便在芬兰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先后开设建筑事务所。翌年,他与设计师阿诺·玛赛奥(
标签:
灾区汶川地震映秀废墟影像照片文明文化杂谈摄影 |
分类: 镜观天下 |
映秀,这是看上去很美的名字听起来也很美的名字,但在去年的那个时刻过后就突然间变得让人难忘。
走在映秀震中的废墟上,尽管脚步轻轻怕惊扰了那些无辜的亡灵,但还是被眼前废墟里的影像惊呆了片刻。
曾经的笑靥曾经的欢乐,留在了照片上留在了废墟间。雨水的侵蚀已经模糊了曾经的记忆,或许泪水能重新冲刷出新的内容。永远封存的记忆犹如时间的凝固,不会再有人拾起那枚微笑,那一本本被雨水抑或泪水侵蚀的相册不愿意腐烂,在等待阳光等待记忆的苏醒。如果一朵鲜花能换回一枚微笑,那我愿意在废墟上插满鲜花……
回来吧!一声永无回应的呼唤…………
标签:
汶川地震灾区罗卜寨文化文明杂谈摄影 |
分类: 镜观天下 |
这是广东江门设计院为罗卜寨设计的永久安置房,看结构是很结实,但如何居住?人在室内的感觉如何恐怕没人去过问了。真不知道当地政府是如何审批这样的方案,似乎是猪圈的建筑产生在21世纪,实属笑话。这样的设计和原来几千年前的没有设计院的设计似乎是无法比拟天壤之别,真想问问人类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对口援建是很好的策略,但只是盖房子不考虑人的居住感受,简单草率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垃圾。罗卜寨的自然景观相当怡人,真不知道设计者居然有如此下策他们自己该做何感想?问历史?问现代?
在汶川的几天,所看到的所有援建项目的规划几乎都是这样,似乎灾区成了所谓的设计院的垃圾制造基地,如此这般,爽吗?
真不知道拿着国家的钱竟是如此糟蹋该是怎样的感受。
标签:
汶川灾区月里村学校文化摄影文明杂谈 |
分类: 镜观天下 |
爱心之手
4月6日上午我们带着从广州“爱心集结号”专程送来的书,伴着蒙蒙细雨再一次来到海拔2000米的月里村帐篷小学。孩子们正在上课,教这些孩子的老师是来自义务设计团的学生志愿者,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在山上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孩子们见我们给他们送来了作业本铅笔还有五颜六色的铅笔刨刀,显得十分高兴,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内心。
随后我们有采访了在雨中盖房子的村民们,他们对我们对他们的孩子的这种关心表示非常感谢。问及村干部对修建小学是什么态度时,“一目了然”,回答的如此简单和深刻。
县里规定那些适龄儿童也就是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到山下的集中小学上学,而那
标签:
建筑文化文化 |
分类: 周游列国 |
犹如一片叶子飘落在山谷,这是圣-本尼迪克特教堂给我的第一感觉。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始建于700年前,被毁于最近的一次雪崩。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苏姆威格小镇的后面由Peter Zumthor设计的新教堂。
一个如此朴实的神灵空间,一个如此世俗的神灵归宿,匍匐于山间的宁静。当你静静阅读完这个建筑空间后,只想静静坐在那里接受阳光的沐浴,闭上眼睛聆听心灵和上帝的对话。这种感觉会久久蔓延在你的心绪中。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一个真正属于生活的空间,似乎在缩短了与上帝之间距离的当儿,又阐述了“落叶归根”的东方观念。
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开始。
标签:
建筑文化文化 |
分类: 周游列国 |
在建筑中 ,“表皮(surface)”不是一个清晰和单一的概念,它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
每一个建筑师都会对材料,这种构成建筑表皮的要素,有自己的理解,从没有一个建筑师会否认它对于建筑的塑造能力。但在众多的建筑
分类: 设计经络 |
分类: 艺术菜地 |
涂鸦之父――基斯'哈林(1958-1990)---(一)
基斯·哈林同涂鸦艺术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涂鸦艺术兴起阶段和狂热时期,他并不是运动的闯将和领袖。因为他直到20岁才进城生活。然而,哈林在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