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化学史教育

分类: 拓展阅读

       17世纪下半叶,冶金、炼焦、烧石灰、制陶、玻璃等工艺有了很大发展,这些工艺无一不是与燃烧反应密切相关。在当时的化学家们的实验室里,无论是元素的发现和鉴别,或是单质与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比较,几乎都离不开火的得用。工艺和化学的发展都需要从理论上阐明燃烧的机理。因此,对燃烧现象本质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以致整个18世纪化学的中心课题。
       1673年,波义耳等人做了煅烧金属的实验,发现金属煅烧之后总是比金属本身还重。他解释为:在煅烧过程中“火微粒”穿过容器壁与金属结合,形成比金属本身还重的煅灰。
       在波义耳之前,法国医生雷伊(J.Rey,1583-1630)通过铅和锡的煅烧实验,已注意到煅烧物的重量增加了。他认为这是由于空气凝结在烧渣中的缘故,就象干燥的沙吸收水分而变得更重。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3)在《显微术》一书中描述到,空气是所有硫素物质(可燃物质)的溶剂,溶解时产生大量的热,则表现为火。溶解作用是由空气中的某种物质所产生

(2014-03-22 10:04)
标签:

化学史教育

教育

分类: 拓展阅读
    自19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1910年英国化学家F.索迪提出了一个假说,化学元素存在着相对原子质量和放射性不同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变种,这些变种应处于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上,称做同位素。不久,就从不同放射性元素(铀和钍等)得到一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6.08,另一种则是208。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
标签:

教育心理学

教育

分类: 交流研讨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他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认统治是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阶段,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与其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受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被称为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他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分析基础上,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特别是美国和前联邦德国的教育界的很大反响。

    科尔伯格主要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发展的,他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强调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有关;强调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 

    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海因茨

标签:

化学奥赛

教育

分类: 化学奥赛

                                        一等奖

(50名)


序号

姓名

1

刘  驰  &nb

标签:

教育交流

教育

分类: 交流研讨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实施,伴随接轨教材的使用,由传统的教案制作转为教学案例制作,是用好基础教育实验教材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剧本式”的教案制作,只注重教的过程的具体描述,只注重教师单边活动的规范,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探究、自我探索、积极动手作操作的作用,就必须把这种“剧本式”的教案积极转化为课前设想,课中实践,课后反思的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人们从实践到理论,再在理论指导下继续实践,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设计是人们根据某种理论、主观设想成的一个知识建构流程图(俗称教案),缺乏实践的证实过程。

二、教学案例与教学设

标签:

专家资料

教育

分类: 教育专家

 

郑长龙教授

                   姓名:郑长龙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64年1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