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北魏

造像

佛像

石雕

河南


赵安香造一佛二菩萨石像
北魏( 386-534 )
郑州市西郊红石坡发现
高95厘米,寬55.5厘米,厚8.8厘米
河南博物院藏


标签:

佛教

佛像

菩萨

石雕

造像

交脚弥勒像
隋代(公元581—618年)
1950年西安市南郊塔坡清凉寺出土




高185厘米,宽90厘米,此尊弥勒着菩萨装,交脚坐于莲花座上。头戴宝冠,其上用
标签:

佛教

敦煌

刺绣

佛像

壁画


MAS,0.1129-凉州瑞像图

(一)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7年从敦煌掠走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有一件高241、宽160公分的巨幅刺绣,编号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00260),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刺绣中最大的一幅。1921年,斯坦因在其所著《塞林底亚》一书中刊布此刺绣的图片并作简单说明。1983年,史苇湘先生发表《敦煌石窟中的瑞像图》时就谈到这幅刺绣的名称;1984年,英国国家图书馆与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了由英、日两国专家合著的《西域美术·
标签:

佛教

净土

莲社

慧远

李公麟

白莲社图(摹本)北宋  李公麟 原作  南京博物院 藏


描绘东晋元兴元年(402),僧慧远与刘遗民等百余同道在江西九江庐山东林寺创立白莲社,专以念佛为修行法门,共期往生西方净土的故事。同类题材的莲社图在上海博物馆亦藏有一卷,对照二图,可知其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人物动态及组合等基本相同。唯上海博物馆藏的横卷故事情节采从右至左顺序描述,此竖轴则是从下至上的方式展开。

(2016-10-18 14:35)
标签:

佛教

和尚

寺庙

法器



在万籁俱寂的清晨或黄昏,每当那悠扬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清韵悠静的深远遐想,所以文人墨客咏钟的诗词,历来是很多的。唐人张继著名的《枫桥夜泊》,其中“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从另一个解读意义上,也说明了钟在佛教寺院生活里,是最具有标志性的礼拜法器了。

标签:

佛教

印度

佛像

犍陀罗

中国



犍陀罗地区,学术上一般认为其中心在布鲁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河瓦)及印度西北部一带,为犍陀罗故地。此地原是上座部,尤其是说一切有部的中心。大致来说,犍陀罗属小乘有部教派,世友、法救、胁尊者等,都是犍陀罗有部的杰出论师。无著、世亲之时,犍陀罗也奉行大乘,但小乘教是主流。
犍陀罗式雕刻,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内容与来自欧洲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结合而产生的。

(2016-10-06 14:08)
标签:

佛教

佛陀

三宝

比丘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的舍卫城里有一位财富与多闻天子一样多的大施主,与他的妻子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的妻子怀孕后,出现许多瑞相,例如:他们居住的宫殿自然显出宝幢、宝伞等等饰物,大地开满各式鲜花,芬香四溢,睡觉的床也变成天人的宝床……。这些瑞相让大施主疑惑不解,他担心妻子着魔了,或是遭到夜叉的危害。
于是他跑去请教一位相士,这些异相究竟是福是祸?相士告诉施主:“这不是什么灾难,而是胎儿的福德力,才显现出这些瑞相,不需担心。”听了这些话,施主才放心。
标签:

佛教

佛像

阿弥陀佛

鎏金

隋代


董钦造铜鎏金阿弥陀如来像佛坛

隋   开皇四年(584年)
高41cm  宽29cm  厚24cm
1974年西安市南八里村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标签:

佛教

佛像

观世音

石雕

甘肃

隋代
秦安县出土
像高132厘米


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石观音菩萨立像为隋代文物,于甘肃省秦安县出土,像高132 厘米。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
标签:

佛教

佛像

阿弥陀佛

观世音

上海


阿弥陀佛三尊铜像
隋  
通高37.6厘米;底纵23.8厘米,横32.8厘米;重6.74千克
上海博物馆 藏品

常见的金铜佛像往往为单件,而这件作品则以佛床的形式来表现,给人以立体的空间感,似是将佛国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长方形底座上承一佛二菩萨、二供养人、二狮子。主尊阿弥陀佛左右还有两个插孔,原应置二弟子形象,现已佚。主尊佛像结跏趺坐於莲台上,袈裟右袒,作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