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08:46)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杂诗七首·其一 (宋·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qú]庐,
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
不知终日梦为鱼。
四个点:1.蘧庐,2.绿鬓,3.真得鹿,4.梦为鱼。浅解大概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就像天地间的一个传舍(旅馆),在世事的消磨中一点点老去。这世上究竟有几个人最后真正得到了鹿呢?殊不知,大多数人整天做着一个鱼的梦罢了。
他想表达啥???
前半部分还好理解,首句也是苏轼常说的“此身如传舍”,“人生如逆旅”,表达一种暂寄人间,身不由己的人生况味,同时还带有一种看透人生本质的超脱之感。次句的“绿鬓”也即黑发,如晏几道“我鬓无重绿”,意思是人一旦老去就难回少年。“绿鬓疏”,即黑发萧疏,表示白发增多,人变老。两
(2020-09-18 18:32)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沁园春》 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
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
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
当年壮烈,那日从容?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
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2020-08-08 08:41)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这两句诗,大概是饱受暑热折磨的人类共同的心声。明明立秋已过,但“大火飘光,炎气酷烈”的天气依旧穷追不舍,我们亟待一阵西风,一丝秋凉,助自己顺利躲过秋老虎的荼毒。如果凉风不起,暑热难退,不如让自己静下心来听一支曲子,毕竟黄庭坚说过,音乐可以驱散人心头的燥热,不信来看——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的威力,我们每年都有深刻的体验,如果离开空调房、电风扇的庇护,生命早已被暑气所摧残。可是,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古代,人们不但度过了炎夏,而且还那么诗意……
大暑那天,黄
(2020-07-02 08:00)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逢 旧》 白居易
我梳白发添新恨,
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
少年离别老相逢。
“逢旧”即邂逅故人,能让白居易“惆怅”的“青蛾”,只有一个,那就是湘灵。
815年,44岁的白居易正经历着中年危机:因上奏宰相武元衡被刺案,得罪了朝廷利益集团,遭到诽谤中伤;母亲去世后,他诗中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字眼,被认为是“有害名教”。白居易因此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赶往江州的途中,白居易正好遇到了湘灵,二人抱头痛哭,为那段深埋在心中的“少年情事”——
白居易长湘灵4岁,他们第一次在符离相遇时,湘灵才不过7岁。就像青春小说里写的邻家女孩一样,湘灵可爱伶俐,阳光灿烂,让男主看一眼就忘不掉的那种。果然,8年过后,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初恋,
(2020-06-20 09:07)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见惯了山色空蒙、烟雨迷离的西湖,忽然把一个狂风暴雨的西湖放到你眼前,你还能心存诗意吗?反正,苏东坡呵呵一笑:没问题!
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喝酒,醉后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五首绝句,是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季夏,雨多半是一场过路的骤雨,来得疾,去得快,十分果断利落。
当时,苏轼还在小船上玩,忽然看到天边黑云滚滚,活像一瓶打翻了的墨汁,还没等他上岸,大雨就砸下来了。
“黑云翻墨”这个说法简
(2020-06-14 07:14)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夏至将至,“暑”字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大暑小暑还未到来,可人间早已开启了“上蒸下煮”的模式,所以,如何消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我们来说,坐在空调房,或吹着电风扇,便可轻易凉爽起来,而对古人来说,想达到电风扇和空调的效果,实在太费劲了,因而,古人便开始追求“心静自然凉”。
白居易说“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陈师道说“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都是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读一首白居易专门写“消暑”的诗,愿你读后,心中也得一缕清凉。
消(销)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
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
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
(2020-05-26 09:08)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居洛初夏作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
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一场夏雨,刚刚下过,天光重又放晴。正对着“我”门户的南山,也由雨中的模糊、不清晰,逐渐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明亮。在这样的季节里,再也没了柳絮因风缭乱飞舞,只有葵花,金灿灿的葵花,一直向着太阳倾斜着自己的初心和身姿。
粗略的读一遍,这首诗确实很像一首纯粹的景物诗。一切都是四月该有的样子,花谢尽了,柳絮飞残了,几株向日葵,占据了作者视线的中心。杜甫说:“葵藿倾太阳”,这也是葵花的本性啊,它本来就是要向着太阳倾斜的啊,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又有什么好深究的?
然而你若真的这样理解,那你无疑又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司马光可是《资治通鉴
(2020-05-25 07:58)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喜晴》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
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觉夏深。
这是一首六言绝句。关于六言绝句,前面我们提到过,因为其停顿节奏是二-二-二,与五言(二-二-一或二-三)和七言(二-二-二-一或二-二-三)相比,缺少双音节和单音节词的交替变化,而显得呆板单调,因此诗歌的那种韵律美就大打折扣了。诗人们当然也意识到了这种缺憾,于是便有意无意地强化诗歌的另一种美,那就是绘画美。洪迈评六言绝句欣赏“清绝可画”,说的正是六言诗的这种特点。
来看范成大这首诗。前两句意思很简单,但它体现出来的美却是直观可见的。
窗前的梅子已经黄熟,时不时坠地。墙角的竹笋已经长成竹林,清阴蔽日。
两个意象:梅子
(2020-05-08 08:48)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
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
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
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
时弄小娇孙。
诗的题目为《池上早夏》,早夏,本身就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在它的前面加上更具诗意的“池上”,虽还未读,就令我们产生了美好且文艺的想象:诗人居所之处必有一小荷塘,春夏之交,阴阳之气相交,阳光与绿阴也交融,诗人坐一摇椅于树下小憩,何其甜美哉。
果不其然。他写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与想象的一致,诗人门前确实有一池塘,春夏之间多雨水,所以池塘里积满了清澈的春水。太阳一晒,气温上升,水汽蒸腾,树木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迸发出勃勃的生命力,开
(2020-03-29 09:54)
标签:
每日读诗
深圳
大宋工作室
宋达熹
|
分类:
图片
|
题海棠美人图 (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
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
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棠花本来就如一位多情的美人,若她与美人相对,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幅画面呢?
大画家唐寅就忍不住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并作了以上这首题画诗。当然,他不是凭想象乱画的,据说灵感来自著名的“海棠春睡”典故。
典故的主人公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一个春日,唐明皇在沉香亭赏花,好景须美人相衬,于是便把杨妃召来。刚好杨妃喝了酒,酒还未醒,只得在侍女的搀扶下前来拜见。玄宗见杨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欣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玄宗直接把杨妃比如未睡醒的海棠,大概自此以后,海棠花便有了“花之贵妃”的称号。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