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戴为众辽宁书法家文化历史 |
分类: 书法日志 |
序Preface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结晶。它既实用,可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又有艺术品质,可以表现点、线的结构与力度之美,被誉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开原书法文化底蕴丰厚,书法活动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代又一代的开原书法人积极探索,奋发进取,书坛思想活跃,硕果丰盈,有着雄厚的书法梯队和人才储备,成为开原文坛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书法艺术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助推我市“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大光明眼镜杯”开原市首届中小学生电视书法大赛。大赛自7月15日启动后,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24轮的激烈角逐,于9月11日圆满落幕。此次展览,即为获奖选手作品展览。而恰逢此时,市教育局顺应大势,特别策划了全市教职员工书画展,向第31个教师节献礼。两展联袂推出,师生欢聚一堂,反映了时下校园书法创作的整体风貌,体现了对传统经典的继承和亲近,集中展示了我市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当前,我市正在不断深化“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推进,形成了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相信通过展览,必将激励更多的师生投身书法学习,使书法梯队建设获得充实的人才储备。同时也将以其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全市书法同道,不断自励奋发,以民族文化复兴为己任,将自身对时代的感恩、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书法的深刻体悟融化在笔墨中,创作出具有时代审美与人文内涵的作品,承担起弘扬国粹与激发人民群众精神意志及湿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使命,以不负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共开原市委
开原市人民政府
标签:
戴为众教育局警察开原书法家 |
分类: 日有所得 |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实验小学六年一班的祁舒婷,在这隆冬时节,我们迎来了开原市教育系统“联通杯”首届师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能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的心情,我只想说两个字“感谢”。
首先,感谢教育局的各位领导。是你们的重视给了我们展示的舞台,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支持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鼓舞。同时,我还要感谢培养我的学校,为我发展特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为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还有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收获,才给了我站在这里的机会。
三年的书法学习,使我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我知道:书法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她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她引人入胜,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她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就象知识世界中的一派田园风光。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习惯,促进了其他功课的学习。今天,我虽然获奖了,但我深知: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努力,踏实勤奋,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冬至刚刚过去,元旦即将到来。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开原素质教育大繁荣的春天吧!
谢谢大家!
http://s2/mw690/48bfb6e9hd1ddba2e7e11&690
http://s1/mw690/48bfb6e9hd1ddba5cd7e0&690
标签:
戴为众警察书法家开原书画院 |
分类: 书法日志 |
http://s15/mw690/48bfb6e9hce55b5099eae&690
开原书画院院长 刘世业
(2012年11月5日)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同道:
大家好!
今天,备受社会关注和广大书画艺术家瞩目的开原书画院,即将正式揭牌成立。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开原书画院全体人员向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鞠躬)!感谢你们对书画院的热切期待,感谢你们与我们共同分享和见证开原书画史上这一重要时刻。
书画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成立开原书画院,是开原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文化大格局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书画院自年初筹备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于书记、政府李长涛市长经常过问书画院建设,热心关注筹备进展;社会各界尤其是书画家们,积极献计献策,并不计回报,慷慨捐赠了一批书画精品。可以说,书画院的成立是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在此,一并向所有关心支持书画院筹备工作的各界人士以及为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原书画院的诞生,标志着开原这座历史悠久、书画渊源深厚的城市结束了一直没有书画院的历史,掀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我愿意尽最大努力,团结全市书画艺术家,与各位同道风雨同舟,携手并进,以更高的状态更高的标准,一道承担起繁荣开原书画事业的使命,立足民族性和传统性,弘扬传统艺术文化,在继承中求创造,在创造中求发展,力争多出好作品,多出优秀人才。我相信,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在各领导部门、全市书画家以及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原书画院一定能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建设战略去发展,以学术为本,艺术为本,以传统为本,以文脉为本,创造生产更多讴歌时代、反映生活、礼赞家乡艺术精品,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生活,为现代艺术创造和先进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分类: 兰亭之约 |
轻轻合上赵之谦年谱,薄薄的册子显得异常沉重,任煦暖的阳光散满周身,一丝挥拂不去的寒意还是袭击了我。忽然生出的渴望驱使我又捧起了书,想仔细找寻一番这位大师“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光阴,然而冷酷的现实告诉我这一切是徒劳的,搜遍他五十六载生命旅程,我无法发现那光彩的一天。
明清时期,对联、中堂、条幅大盛,“将‘捧在手上’欣赏的书法变成‘挂在墙上’欣赏的书法”,“悬之厅堂,尺幅宽展,字变增大,而尺牍手札的一些微妙之法一经‘扩大’,往往意味大减”(《书法篆刻》)。赵之谦在此大气候下,正是扬己之长凭藉着对联极强的视觉感染力跃上晚清书坛的。
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赵之谦的魏书实乃独树一帜,放之北魏亦自成家。在这块沃野上,赵之谦的学识、修养、才情得到了最大能量的释放。委婉活脱的线条和神秘变幻的节奏感就象冰上芭蕾演员脚下的冰刀在冰面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谓得千古遗韵,融天机于自得。
帖学的陷落,使相距遥远的汉碑,从冷落中受到青睐,“溯源”“崇隶”“返古”观念被包世臣一扬再扬,邓古如奇迹般崛起,巴慰祖、黄易、伊秉绶、何绍基的禀承,赵之谦再以他轻松的笔调别开生面,杨岘、俞樾、吴昌硕的推波助澜,促成了一种既庄重又强烈,既刚健雄劲又超逸多姿,既有汉碑规范又具个性特征的隶书风貌的早熟。
“野蛮年轻了我的艺术”(高更语)。
“三辰既朗望慈父,两金相对凝神锋”,这是赵之谦最早的对联作品,那年他二十七岁,作品明显胎息于颜字,与刘墉、钱洋学颇有所不同。之谦的不凡身手,很快便在其后的“秋草独寻人去后,水云初起雁来时”和“引竹得与可,游山若少文”两联中得展露,外形虽不若其他诸家漂亮,内含却更具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