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旅游

大沽口炮台

遗址博物馆

“威”字炮台

京畿海门

杂谈




             本人今日起外出三周,在外上网诸多不便,不及拜访敬请见谅!

           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约11公里,我们行车不到20分钟,就来到了博物馆停车场。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炮台路1号,地处海河入海口两岸,占地面积93.8公顷,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现在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天津大沽口自明嘉靖年间(1522-1566)开始设防,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77)在南北两岸各建炮台一座,清道光二十一年(1847)又增建炮台三座,南岸两座,北岸一座,加之原有炮台,共计五座,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咸丰八年(1858)开始,僧格林沁在修复五座炮台的同时,在北岸另建石头缝炮台一座, 炮台建筑用石、三合土砌筑,配置千、万斤级铜、铁大炮多门及附
标签:

旅游

塘沽火车站旧址

洋务运动

大沽船坞

化学工业

杂谈



             6月5日我们驶离天津城区,行车50多公里首先来到滨海新区的塘沽。
           塘沽是原天津的一个区,现已撤区,为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区,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毗邻首都北京,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拥有92公里长的海岸线,东部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
           塘沽火车站旧址位于滨海新区新华路128号,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条自主运营的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延长线是的车站,由英国人金达主持修建,詹天佑参与建设。当时是开平煤炭和北洋海防线军队、军火调运单重要站点。此后历经沧桑,1958年原新河火车站与塘沽站合并,新和站改为“塘沽站”,而此处改名为“塘沽南站”2004年结束客运业务,铁路仍在使用中。原“塘沽火车站”坐东朝西,与铁路平行,占地面积25920平方米,其砖木结构欧式建筑群
标签:

旅游

意风区

马可波罗广场

天津记忆

百年工业

杂谈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金朝贞佑二年(1214)在三岔口设直沽寨,直沽是天津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名称,明永乐二年,为纪念燕王朱棣在此度过大运河南下成功称帝,改名为天津,并开始建卫筑城,清代渐发展为州、府。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天津被迫拆城墙、毁炮台,最多时九国设租界,惨痛的经历令人今天还是痛心。
        在血与火淬炼之中,天津引进了现代文明,开始了近代改革,造就了“万国建筑博物馆”,发展教育,创办工业,成就了多个中国第一,我们在参观了“天津记忆”博物馆后感慨良多。

标签:

旅游

梁启超旧居

饮冰室

戊戌变法主将

与时俱进

杂谈





           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保存尚好,2001年进行整修,2003年4月18日作为天津市第一个名人旧居纪念馆对外开放。2006年“梁启超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梁启超旧居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故居”和“书斋”两栋楼组成。“故居”建于1914年,为意式楼房,砖木结构,坡顶出檐,两层带地下室,建筑面积1019.8平方米,是梁启超全家定居天津的寓所。“饮冰室”书斋建于1924年,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位于旧居西南侧,为意式楼房,两层带地下室,钢混结构,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梁启超晚年在此著书立说。
        梁启超旧居现辟为“梁启超纪念馆” ,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由故居和“饮冰室”书斋两部分组成。故居是主题为《梁启超与近代
标签:

旅游

静园

溥仪

婉容

主楼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距同在鞍山道59号的张园很近,我们步行没几分钟就到了。现在静园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每天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
            静园占地面积3016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原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院。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在此居住,并改名为“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正气”、“静观变化、静待时机”。园内建有西班牙式与日式折中主义风格砖木结构楼房一座,两侧配有平房,后院建有附楼。溥仪离津后,静园几易其主,最终沦为居住45户居民的大杂院。2005年天津市启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复工作,按照“修旧如故,安全适用”原则,历时600天修复后于2007年7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主楼室内完全依
标签:

旅游

张园

红色旧址

溥仪行宫

孙中山住处

杂谈





            离开瓷房子我们找地方用午餐,休息后步行近千米来到张园。 张园位于鞍山道59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为日本租界,是清代两湖提督张彪的宅邸。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75平方米。
         “一座张园,半部津史”,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将军邀请,偕夫人宋庆龄北上商谈中国统一和建设问题,由上海绕道日本到天津后,下榻于此月余,1925年2月24日清逊帝溥仪从北京逃至天津也曾居于此处近三月,后迁至附近的“静园”。1935年日本驻屯军强购张园后将原楼拆除,在原址上重建二层楼房作为日军司令官官邸。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度被美军征用,1947年张园被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征用。19491月23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迁入张园办公,这是天津解放后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个对外公开挂牌的办公地点,是天津市的红色革命遗址,2019年被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旅游

瓷房子

古瓷片

法式杨楼

瓷龙

杂谈





           闻名遐迩的瓷房子,当然也得去看看,从利顺德大饭店到瓷房子也就1.6公里,我们溜达一会儿就来到了景区前。
            瓷房子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2号,为一个用古瓷器修建而成的法式洋楼,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这幢洋楼曾是清廷驻新西兰领事馆第一任领事黄荣良的故居,后为外国驻华大使住所。1950年后作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的办公用房,1990年后迁出,曾十年空置。2000年天津爱国华侨张连志先生买下了当时已十分破败的大楼,进行了近十年的改造,共耗用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盘碗,300多尊历代石像、300多只历代石狮子,300多只明清瓷猫枕以及20多吨天然水晶玛瑙。把中国的瓷文化与西洋楼房巧妙结合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瓷房子。
         张连志先生未施草图,全凭想象,以独特的表现方法把毕生所藏瓷器与西洋建筑实现了完美结合,赋予这座百年洋
标签:

旅游

利顺德大饭店

160年历史

近代史见证

五星级酒店

杂谈




             从天津庆王府旧址打个出租车很快来到利顺德大饭店,这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座涉外饭店,中国唯一一座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五星级大酒店。这当然也是我们到天津必游的景点。
           1863年春,在天津传教的英国牧师约翰·殷森德在英租界内购地6亩,建造了一座瓦楞铁顶平房,作为货栈、旅馆之用,人称“泥屋”、“老屋”,取名“利顺德饭店”,“利顺德”三字源于孟子“利顺以德”,亦于其中文名“殷森德”谐音。1886年,殷森德与他人合资将饭店改建为三层、转角塔为五层的楼房,成为当时天津最高建筑物,1924年秋,因宾客增多,在老楼北侧又建了一座四层楼房,楼房内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奥的斯电梯,成为我国现存仍能正常运行的最古老电梯。大饭店历经五次扩建、九次易主,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利顺德大饭店经历了160多年的风雨历程
标签:

旅游

五大道

疙瘩楼

庆王府

“四绝”

杂谈





             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华北平原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市,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现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66.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4万人。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码头,金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设直沽寨,为天津最早建置,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正式筑城为天津卫,清雍正三年升为天津州,雍正九年再升为天津府,民国初年撤府,直隶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设立直辖于中央的天津特别市,此后数次改变为河北省会再改为中央直辖市。
          天津五大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的历史文化街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设立租界,城厢东南的海河两岸,先后设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
标签:

旅游

北疆博物院

桑志华

河套人牙齿

百年珍蕴

杂谈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位于天津河西区马道场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1914年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在天津法租界的崇德堂创建,1922年桑志华得到法国耶稣会的支持在天津修建了专职馆舍,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桑志华(Emile Licent,1876-1952),法国博物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桑志华”是其来华后自己起的中文名字,1912年桑志华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后,了解到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尚无人考察,便提出了考察黄河流域并在中国北方建立博物馆的计划,得到法国政府和天主教会的赞同和资助。1914年起他搜集了大量地质、岩矿、古生物和动植物等方面的标本和化石,1922年修建了北疆博物院的专用馆舍,聘请了德日进等多位外籍专家工作,填补了以黄河、海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古生物领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