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7-02-22 22:26)
标签:

杂谈

现代社会,手机简直成了某些人的第二生命。在美国也一样,手机通讯至关重要,市场接近饱和而又竞争激烈,有很多和中国市场不一样的地方值得说一说。

美国有四个传统的无线通讯公司,这四个公司各有特点各有优劣。这从它们自己做广告的广告词就能看得出来。有号称网络覆盖面最大、有说网络最稳定、也有说速度最快的……这些广告词倒也有根据,一般都是第三方独立测试出来的结果算是有口皆碑。但都不全面,最快的那个差不多是覆盖面最差的,也就是在有信号的地方最快但它盲点恐怕也最多;覆盖面最大的速度比较慢而且恐怕也最贵……

很多年前有名人说美国的手机一年(后来改口为一个月)10美元随便用,这个说法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笔者以前也有文章批驳过。其实在当时,无限量手机服务是不存在的、自然无法“随便用”。但时过境迁,现在四大公司都真的开始提供无限量服务,基本真的可以随便用,当然价格并非一个月10美元更不是一年10美元。

为什么说“基本真的”而不是完全真的呢?这些无限服务的通话和短信确实都是无限的。世界上没几个是话痨,给你个电话你总不会时时刻刻在说话,因此提供无限通话完全没问题;但数据就不行了,一天看几部高清电影一

标签:

杂谈

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教育,而目前很多国人对教育意见颇大,很多想改变、也在着手改变。因此很多人向国外寻求改变模版,美国也就成了追求的重要对象。网上关于美国教育的说法多如牛毛,其实读者只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就会发现很多说法本身自相矛盾,如果动手查证一下更会发现漏洞百出。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说法就是私立学校好教育质量高。经济过得去的家庭,孩子上私立中小学,负担不起私立的才上公立。这个说法和有钱人看私立医院没钱看公立医院异曲同工,都基本不正确。 美国公立医院很少因此有钱没钱基本看私立; 美国基础教育却相反,公立为主,大部分孩子就是上公立。

  美国教育部统计,2012年公立中小学有4980万学生,但私立学校仅有520万学生。公立学校的老师学历更高,56%有硕士以上学位,但私立学校仅43%有。收入的差别更大,公立老师平均税前年收入5万美元,但私立老师仅3.6万,除工资外,公立学校老师医疗退休等福利也一般更好。

  读者这时候肯定很迷惑了,既然如此还送去私立干什么?别忙,不要忘了这是平均数字。美国私立学校基本是两类。一类顶尖贵族学校,这些学校老师学历经验及收入是远高于平均值的。但这是私立学校的另类,一年学费很可

(2016-12-09 09:22)
标签:

杂谈


一说起美国人看病,很多国人会说:简单,没钱看公立医院,服务比较差等待时间长但免费;有钱人相反,看私立医院,又快又好就是比较贵。

这可以算是对美国社会最大的曲解,应该不用加“之一”。笔者上星期文章已经说过,美国社会一向相信甚至有些迷信私营企业私营经济,整个医疗系统的基础就是私有。简单的说大部分医院是私有、保险公司是私有、医疗保险大多数情况下是私人自己通过工作单位买的,有钱没钱都大多数看私有医院。

美国仅有不到1/5的医院是公有的。更重要的是,不论公私有都是收费的。美国没有物价局,一个疗法到底要收多少钱由各个医院自定。更具体的说,如果病人没保险,价格由医院说了算,但病人可以哭穷砍价要求打折;如果病人有保险,价格一般由医院和保险公司共同商定,如果嫌自付太高,病人拿到账单后还是可以考虑砍价,能否成功看运气。因此,同个疗法的价格差别是可以很大的,但这个差别和医院是否公立无关。其实,前几年《时代》周刊出了一篇医疗的长篇报道,里边收费最离谱的恰恰是公立医院。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公立医院等待时间更长。可以这么说,公私立、收费高低、等待时间长短这六个关键词你可以自由配对得到八

标签:

杂谈

       提到美国的福利制度,一直以来国内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医疗是免费的,上大学是不用钱的,孩子是国家养的,甚至生孩子是有大量补助的……

  但是你如果细心注意一下新闻,特别是如果你不放心并且英文没问题、可以自己看美国媒体的新闻,你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明显不靠谱。比如说医疗明明是很贵并且个人负担很重,大学学费也是非常贵,大学学费贷款总额早就已经超过万亿美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出现理解偏差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很多国人使用自己对福利的逻辑思维去套美国,编造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社会。在大部分国人看来,之所以称为福利,自然是国家统筹资金统一发放,并且越多越好。但是,这并不是美国社会对福利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南辕北辙。

  美国社会和政治一直有左右之争。需要说明一下美国的左右和中国左右定义是不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完全相反。左派主张大政府高福利随之而来自然是高税收;右派相反,主张小政府、请政府不要太干涉私人生活,因此肯定低福利,但也低税收。左右之争向来此消彼长,但社会的共识基本是不要走极端、以中间偏右为好。

  既然是中

标签:

杂谈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可能要说,嚓,停下,我知道,月到手至少5000美元,医疗免费。网络上到处都是,需要你说吗?

需要吗?不需要吗?请问那些说法可有来源?可有来源?是不是公知们上嘴唇碰下嘴唇放出来的气?是啊不是啊?

我来告诉你,美国人年中位税前收入是2.7万美元。看到这你又要高潮的问:这是新闻联播来的?

不是。本人没啥不良嗜好,CCAV基本不看。来源是民主自由伟光正华尔街日报。不服自己看去啊,看看是公知靠谱还是华尔街日报靠谱。你还可以输入数据看到其它百分比,比如年税前1万是底20%,5千底9%,5万顶27%,10万顶8%,20万顶2%,31万顶1%。

年5万就27%啦!还是税前?是,因为华尔街日报明显也是五毛。

http://liveinna.com/wp-content/uploads/2016/10/personal.jpg

(credit: Wall street journal)

这时,你肯定有个问题。

(2016-08-11 23:24)
标签:

杂谈

注:网上看到的文章,希望原作者莫怪

潜水很久,看板上对小企业的税收有些有意无意的误解。注册个马甲随便说几句。

赤贫和普通中产拿W2的不说了,没啥猫腻。湾区马工W2数字大,其实都是受雇,每年报
税,熟悉得很。为数不多的工具401k/403/HSA等等,其中有些pre-tax/after-tax区别
,大多是延税,不算避税。

收入继续往上可以分两种:
1)    小业主,包括小企业主/自雇,小投资者,等等
2)    金领 (大公司高管),大投资者,大企业大股东等等

小业主逃税避税方法有限。常见的是几大块:
1)    减收入,比如餐馆收现金
2)    增开销,最常见的是把个人花销作为公司开销。比如出去旅游算做公司业务
3)    折旧,一般指房地产折旧。很多房地产投资折旧以后纸面上都是亏本的,经过39
.5年折旧,房子纸面上一钱不值,但仍然可以为你持续创造利润
4)    经过上面三项以后还有利润怎么办?可以在退休金上动脑筋。SEP IRA, Simple
IRA, Defined Benefits, Defined

(2016-07-10 10:14)
标签:

杂谈

学区房这个概念国人已经很熟悉,最近吵闹很多。大量屁民认为学区房天朝特有,这倒也罢了。屁民大部分连护照长啥样子都不知道,国外有天堂,意 淫一下不是死罪。但最近看到某著名人士、貌似还是个经济学家也这么说,我只好大喊一声“嚓”;后来还听说此人是当今中堂座上客、高参,我去,大清果真的药 丸?

先声明,本文所说学校特指中小学,大学不算哈。大学明显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招生的。

其它国家我不知道,不想和公知一样瞎扯。就说美国。说这问题之前,得说两条公理。第一美国公立学校有好有坏;第二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上好学校。你能同意吧?不同意的话你大脑花岗岩制造的,走好不送了。

该名人高参的第一句话是“租房即可获得公立学校入学资格,一般的家庭都不会为‘学区房’而一掷千金”。美国租房确实可以就读房子所属的公立学校,这一点没问题。但是,得多脑残才会抛出这么一句话啊?而且还是个经济学家?

说他脑残的理由至少有四。第一,根据上面两条公理,好学校附近房子难道不是更热门,简单经济原理不是会房租要更高?租房照样是一掷千金。第二,美国 公立学校办学经费很大部分来自学区内的房产税。好学校之所以好主要是因为

标签:

杂谈

美国教育最近几十年有了很大变化,在美国国内批评声非常大。教育界骂政府瞎指挥要埋葬美国的声音此起彼伏。时差党也时不时给国民看美国普通人对数学等学科的伟大奇葩理解。华盛顿大学一名教授也曾经长篇吐槽过,我这里有详细介绍。建议看一看,包你眼镜下巴一起掉到地上。

但国民对此鄙夷的很多,他们的常见理由就是:人家美帝诺贝尔奖拿到手酸,根本没减少的趋势。危言耸听,明明是教育改革对头正确。

其实这种观点很可笑。诺贝尔奖看的是顶尖水平不是平均水平,姚明很高不等于中国人都很高。我一再强调的是美国普通人的科学水平已经低到严重影响生活的地步,但一直也强调顶尖中小学、不论是公立私立都水平很高,就是那里的教育一点都不是国内流传的美国快乐教育的样子。

另外一个更严重问题是,诺贝尔奖不限制年龄,很多获奖者是半个世纪前上中小学的,美国诺贝尔奖拿到手酸说明的是当时的教育方法对头和现在无关。但很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

你可能要说,你不要骗我,空口无凭。没事,诺贝尔奖不限年龄,数学的顶级大奖菲尔兹奖却限制为40岁以下,对教育制度的反映简直立竿见影。咱们就来看看了。

标签:

杂谈

更多文章看我的网站哈:liveinna.com

又到了选举美国总统的季节,什么人可以当总统这个问题网上又开始吵起来。吵的没错,其实美国国内也不是意见一致的。但有些网上观点就有点可笑了,这里我就来说说主流的意见谁能当总统的。

美国宪法是这么要求的:be a natural-born citizen,at least thirty-five years old,a permanent resid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at least fourteen years。后面两条好办,35岁以上至少在美国住14年。问题出在第一条,谁算“天生公民”?有个说法是,剖腹产的不算哈。好吧,大家都知道这是搞笑说法。

施瓦辛格同志就肯定不算的,他原本是奥地利公民后来入了美籍,他能当州长能当议员等,但他不能当总统副总统,他不算天生公民。

谁肯定不算没啥异议,但谁算就很多可以撕了。宪法仅仅提出天生公民这个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定义由最高法给出,但最高法这几百年过去了并没对此问题做出明确的正面回答,因此确实还是很能一撕的。

有一种人肯定算天生公民:父母都是美国公民本人在美国国土出生。你想不算都难,对吧?也有人持这样的观点,仅有这种人算天生公民,

http://liveinna.com/usknowledge/usedu/uwmathanalysis/

说明1:本文是对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 Cliff Mass 的博文的介绍和评论。他博文在我网站有转载,英文过关的同学一定要看


说明2:他博文挺长的,全文翻译没必要也费时间,我抓壮丁也没抓到。因此我这文章的定位是介绍不是翻译,在尽量忠实原作的同时完全用我自己的语言(包括网络语言)书写。


说明3:我自己会做评论,对于完全是我自己的评论,我用斜体字以示区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