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心理咨询的发展是否太“幼齿”?

网友问:李清晨说:「我对心理学及心理医生这一类从业人员,确实有“偏见”,我本人不会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学的现状,我觉得就跟没有解剖学之前的外科差不多,也许能解决那么一丁点儿的问题,但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限。」而大V中科院心理学硕士@科学家种太阳表示认同: 我在全国最好的心理机构学了7年,结论和李清晨一样。懂越多越觉无知,心理学太幼齿,爱它更要苛责。人类知识体系升级后,有没有心理学都不好说,意识不过是生化反应。不能认可原文,要么无知,要么不自信。——您认同他俩说的么?您怎么看心理学呢?我国的现状如何?盼点评,谢谢。

心理学幼齿

相对于某些学科,心理学确实幼齿,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心理学人认为教育学不科学,都不做实验,而医学又瞧不起心理学,认为你即使脑科学,发现也不那么稳定,不像医学生物学,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心理学的一些指标并不那么明确。多说一句,另外一些人也认为,医学也不那么科学,把人当成禽兽一样处理,问题也是多多,总之,各学科间充斥着鄙视链,五十步笑百步是这些文化人之间常见的现象。

心理咨询幼齿

相对于某些心理学

标签:

杂谈

​​
​Flow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状态:物我两忘,时光飞逝,从英语的角度说得很清楚,但翻译成相应的中文却总差点意思。现在标准译法是“心流”,学人看着没问题,但老百姓一看,拜托,这是人话吗?当然,还有“福流”、“神驰”等一些选择,总感觉差点意思。对这个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探讨:化境、无我、忘我、禅相……脑洞大开。

由于科学网络的原因,先转一下的原始文章:

每日一詞:Flow | 化境

黃少傑

Flow 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flow被這樣定義:a state of complete immersion in an activity (一種全身心投入某種活動的精神狀態)。提出這個概念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其著作《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說,那是一種完全沉浸在某件工作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裡,人感到充滿活力,精神高度集中,忘記了自己和周圍一切,並且從這件工作中享受到愉悅。

「Find your flow,」 你會在美國聽到人們這麼說,作為給你的幸福生活建議。

Flow雖然是一個在當代西方文化中十分流行的概念,卻也與古代東方哲學遙相呼應。《莊子》裡面就有很多關於專

标签:

杂谈

心理咨询辅导,各种流派,各种优缺点适应症,那么综合来看,各家各派是如何解决我们的心灵问题的呢?不求甚解,谈谈个人的总结:
1.第一种思路,有问题必有其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即可。心理咨询界第一个大的流派精神分析就是这么干的。追根溯源,找到你当前问题的早期源头,连根铲除,不用吃药,心病得解。
2.沿着第一种思路,问题本不是问题,关键你能不能乐观点看问题。所谓认知疗法大体这个思路,错不在问题,错在你对世界的非理性认知。给你上堂课,矫正人生态度,认识上去了,问题自然就没了。
3.问题确实也是问题,但是当前解决的条件也不具备,那就带着问题活吧,爱咋咋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便是森田疗法的思路。
4.那“为所当为”为些啥啊,聚焦于没病的时候你都干了些啥啊。这就是当前流行的焦点
标签:

杂谈

国内正在讨论Uber,让我想起了Airbnb,说两句,推荐一下Airbnb这种有意思的外出住宿方式。如果说Uber解决的是行的问题,Airbnb解决的就是住的问题。当然,这里的住不是买房租房,主要是外出旅行之类的如何找个高性价比的非传统酒店的暂时居所。Airbnb之前听说过,不过没在意,前些日子用了一下,觉得很有意思,推荐给大家。
事情起因是我在美国访学,要去芝加哥办点事。先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网上搜酒店,各种类型,大城市嘛,不便宜也容易理解,但是有一件事不大理解,就是在酒店住宿的停车费问题,不到百元的住宿费,但是一晚的停车费竟然动辄4、50刀,简直疯了,想想一辆车室外停一晚,要这么多钱,怎么也不甘心。便找啊找,结果找到了Airbnb。
按我的理解,Airbnb就是住宿界的淘宝,一般是住在民宅。谁在某地有空房,通过Airbnb就放出来,然后有需求者可住之。谁把房子放
(2015-05-04 21:40)
标签:

杂谈

去学校替小迟交某费,23刀,不收信用卡。没零钱,只好将一张百元钞交给收费大姐。她也没零钱,于是带我去财务兑换。以下是收费过程:
大姐将100元递给财务;财务拿出5张20刀还给大姐;大姐数一遍,然后将一张20递回财务;财务将4张5元递回大姐;大姐数一遍,将一张五元递回财务;财务将5张一元递回大姐。大姐将100元完整数一遍,全部递给我。我从中数出23元,递给大姐。
收费在中美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2015-05-04 08:34)
标签:

杂谈

【儿子】小迟热情好客,见着谁都想请到自己家做客,所以家里常来各色小朋友。人杂,为防事端,妈妈就把小迟赚的钱放在了自己的卧室,结果小迟把小伙伴带到主卧室,介绍自己的钱在哪里。爸爸一顿教育,爸妈的房间不能谁都进啊,爸妈的钱也在这里呢,别人进来就不安全了,有些秘密不能谁都说啊,等等……又带小朋友来家,小朋友进了爸妈房间,小迟赶紧拉出来,大声告诫:“不要进这个房间啊,我爸妈的钱都在里面呢!”
标签:

杂谈

电子产品=精神鸦片?

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些电子产品给整个人类生活带来了无穷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争议,如,高大上的Ipad要不要给孩子玩?

http://ww2/large/62cd9dc5jw1eq51wz9zk0j20hs0b4401.jpg

有的家长死活不让孩子玩这种带平明的电子产品,原因很简单:

一是这种电子产品无一例外有一个耀眼的显示屏,这对儿童眼睛的发展是有害的;

二是电子产品中的游戏太吸引人了,孩子玩了往往容易上瘾,而电子游戏就是残害孩子的精神鸦片啊。

有的家长则采用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的考虑是:不让孩子玩有什么办法啊,也不能制止他,随他去吧。

两种意见虽然表面上不同,但这两种意见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Ipad之类的产品当做了孩子成长中的负面因素,当做了洪水猛兽,对电子产品对孩子影响的评价是负面的。

其实,换一个角度,我们是否思考一下,这些新近的电子产品,如苹果公司的Ipad,能否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发挥一个促进的作用呢,通过它

标签:

杂谈

先来几个热身的:

  • 中国公民。(打一心理学家)
  • 肤色第二好。(打一心理学家)
  • 整形手术。(打一心理学家)
  • 集体腹泻。(打一心理学家)

公布答案:①华生;②皮亚杰;③荣格;④班杜拉

接着再猜几个:

  • 想要说话。(打一心理学家)
  • 请端正态度。(打一心理学家)
  • 开心一星期。(打一心理学家)

公布答案:①张侃;②莫雷;③周欣悦

继续:

  • 什么动物容易得抑郁症? 
  • 屋内藏男人。(打一心理学家)

公布答案:①马。因为马斯洛,马,总失落。②塞里格曼——塞,里,个,man。

现在难的来了:

  • 心理学家里面谁没有教师资格证?
  • 哪位心理学家没有过四级?
(2015-01-03 10:58)
标签:

杂谈

本来,趁着假期,吃点海鲜就是自驾去佛罗里达的理由之一。不想,阴差阳错,游轮虽然海上海岛转,提供的餐饮还是牛排汉堡系列,基本没海产品;回到奥兰多,找了两家中餐馆,出品麻麻哋,也就放弃了点海鲜的念头。然后,去亚特兰大水族馆,各种海鲜、海产品,一看到各种小鱼就想到做汤多鲜美,还有各种螃蟹大虾之类的标本,这还用解剖吗?直接动手操作不感受更深吗?
最后朋友推荐:去某地Casino赌场吃海鲜吧,自助餐,性价比高。不是周末能有吗?打电话啊,一问,还真有,而且,为了迎接2015年,当晚的海鲜还有龙虾。这个好啊,驱车走起。

http://ww4/large/62cd9dc5jw1enw57q3mrpj21kw23uhdt.jpg
路上边走,朋友边介绍这个自助buffet的高大上,其实赌场的吃喝我也了解一二。去澳门上课多次,最具性价比的饮食都在赌场,好吃好喝好招待,为的是你上赌台来。相对于当地饮食,赌场吃喝的性价一般高,玩不玩赌没关系,吃喝也很好啊。不过这次朋友介绍,赌场的规矩,只要你上赌场,玩项目超过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免费吃自助了。哎呀,这
标签:

杂谈

《新周刊》(427期)做了一个专题:中国笑点——喜剧怎么那么忧伤?我也应邀凑了凑热闹,谈了对中国人及其幽默的一些认识。杨杨的文字很好地整理了我的一些观点,收录于此。以下是采访文字: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专访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幽默感?

文/杨杨
<<新周刊>>第427期

除了对智力的要求,幽默还需要一个相互民主的气氛。在一个官本位的等级社会里,很难产生幽默感。

赵本山的小品、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和美剧《生活大爆炸》,有什么共同点?

仅仅是它们令人发笑?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从中看出相同的幽默逻辑:“主人公都有‘一根筋’的性格,认准一件事一定要走到底,用同样的生存逻辑去解决任何问题,比如,用村里父老乡亲交往的逻辑看待国家大事,或者用实验室里的逻辑去面对生活,用古板的科学研究解释生活,特好玩,同时又让你觉得搞研究的都傻乎乎的,哦,原来高级的科学家在生活中也不过如此——你心里会感觉好一点。”

“幽默”并不是迟毓凯的研究方向,而是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