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网友问:李清晨说:「我对心理学及心理医生这一类从业人员,确实有“偏见”,我本人不会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学的现状,我觉得就跟没有解剖学之前的外科差不多,也许能解决那么一丁点儿的问题,但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限。」而大V中科院心理学硕士@科学家种太阳表示认同: 我在全国最好的心理机构学了7年,结论和李清晨一样。懂越多越觉无知,心理学太幼齿,爱它更要苛责。人类知识体系升级后,有没有心理学都不好说,意识不过是生化反应。不能认可原文,要么无知,要么不自信。——您认同他俩说的么?您怎么看心理学呢?我国的现状如何?盼点评,谢谢。
相对于某些学科,心理学确实幼齿,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心理学人认为教育学不科学,都不做实验,而医学又瞧不起心理学,认为你即使脑科学,发现也不那么稳定,不像医学生物学,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心理学的一些指标并不那么明确。多说一句,另外一些人也认为,医学也不那么科学,把人当成禽兽一样处理,问题也是多多,总之,各学科间充斥着鄙视链,五十步笑百步是这些文化人之间常见的现象。
相对于某些心理学
标签:
杂谈 |
Flow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状态:物我两忘,时光飞逝,从英语的角度说得很清楚,但翻译成相应的中文却总差点意思。现在标准译法是“心流”,学人看着没问题,但老百姓一看,拜托,这是人话吗?当然,还有“福流”、“神驰”等一些选择,总感觉差点意思。对这个词的中文翻译进行了探讨:化境、无我、忘我、禅相……脑洞大开。
由于科学网络的原因,先转一下的原始文章:
黃少傑
Flow 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flow被這樣定義:a state of complete immersion in an activity (一種全身心投入某種活動的精神狀態)。提出這個概念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其著作《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說,那是一種完全沉浸在某件工作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裡,人感到充滿活力,精神高度集中,忘記了自己和周圍一切,並且從這件工作中享受到愉悅。
「Find your flow,」 你會在美國聽到人們這麼說,作為給你的幸福生活建議。
Flow雖然是一個在當代西方文化中十分流行的概念,卻也與古代東方哲學遙相呼應。《莊子》裡面就有很多關於專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些电子产品给整个人类生活带来了无穷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争议,如,高大上的Ipad要不要给孩子玩?
http://ww2/large/62cd9dc5jw1eq51wz9zk0j20有的家长死活不让孩子玩这种带平明的电子产品,原因很简单:
一是这种电子产品无一例外有一个耀眼的显示屏,这对儿童眼睛的发展是有害的;
二是电子产品中的游戏太吸引人了,孩子玩了往往容易上瘾,而电子游戏就是残害孩子的精神鸦片啊。
有的家长则采用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的考虑是:不让孩子玩有什么办法啊,也不能制止他,随他去吧。
两种意见虽然表面上不同,但这两种意见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Ipad之类的产品当做了孩子成长中的负面因素,当做了洪水猛兽,对电子产品对孩子影响的评价是负面的。
其实,换一个角度,我们是否思考一下,这些新近的电子产品,如苹果公司的Ipad,能否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发挥一个促进的作用呢,通过它
标签:
杂谈 |
先来几个热身的:
公布答案:①华生;②皮亚杰;③荣格;④班杜拉
接着再猜几个:
公布答案:①张侃;②莫雷;③周欣悦
继续:
公布答案:①马。因为马斯洛,马,总失落。②塞里格曼——塞,里,个,man。
现在难的来了: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专访
文/杨杨
<<新周刊>>第427期
除了对智力的要求,幽默还需要一个相互民主的气氛。在一个官本位的等级社会里,很难产生幽默感。
赵本山的小品、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和美剧《生活大爆炸》,有什么共同点?
仅仅是它们令人发笑?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从中看出相同的幽默逻辑:“主人公都有‘一根筋’的性格,认准一件事一定要走到底,用同样的生存逻辑去解决任何问题,比如,用村里父老乡亲交往的逻辑看待国家大事,或者用实验室里的逻辑去面对生活,用古板的科学研究解释生活,特好玩,同时又让你觉得搞研究的都傻乎乎的,哦,原来高级的科学家在生活中也不过如此——你心里会感觉好一点。”
“幽默”并不是迟毓凯的研究方向,而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