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5 16:28)
题记:一个热爱诗歌的女人,内心该有多么柔情?一个经营着两大不同门类公司的女企业家,该有多么强大?就这么相识,就这么投缘,就这么成了好朋友。这是发在《川商杂志》第11月号获奖特刊上的一篇文章,以此分享。

缘份虽然来得迟了些,但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时
(2013-11-08 14:06)
题记:好久没写中短篇小说了,应凸凹大哥之邀,为改版后的《青年作家》龙泉专号提笔。思维方式回到文学创作中,太多平时不经意的故事纷纷涌向笔尖,一个在媒体工作每天都面对各色人等各种生活的人,从来不缺素材。但这一次,我最终却写了一个转业军人的故事,也可能那些天,这个人的故事抢了记忆之先。用了一个晚上,先一稿已基本完成,时近夜里九点过,但总是觉得调子有些压抑,于是全部推翻,重起炉灶,便是现在发在这期刊物上的作品。《青年作家》是一本有历史的文学期刊,希望它在我的文学圈内几位朋友们手上运营成功,能老树新花,将文学这个人类的精神食粮继续传承下去。同时,也谢谢凸凹大哥之约,让我重新找回文学创作的快乐和小小满足。下面,帖下我的近作《老兵的回归线》,分享给喜欢的朋友们。
转帖: 2013年6月28日19:00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新书首发仪式”在成都宽窄巷子东广场隆重举行!资深媒体人深入七里坪五载,用媒体人的理性和作家温婉的笔触记录了神奇的七里坪、美丽的七里坪,上篇 “神奇半山”,下篇“至美七里”,一个个来源于七里坪的小故事,向读者讲述了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七里坪秘境。
(2013-07-01 22:31)
上周一飞往南京和杭州考察,周四晚风尘仆仆回赶,没想到飞机晚点,晚上9:35的航班到凌晨12:15才从杭州起飞,回到家已是凌晨3:30,凌晨4:00睡觉,清晨7:30起床赶往单位开会,中午匆匆忙忙去做了下头发,化了个妆,赶到宽窄巷子,正是正午最热的时候,汗水将刚做的头发拧成绳,肚子空空也不觉得饿,只感觉脑子混沌,欠瞌睡。

现场签赠
晚上的“希尔顿酒店入驻七里坪
(2013-06-23 10:58)
春节后开始写作的休闲旅游书《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历经半年的写作、修改、出版,终于告一段落了!新书定于6月28日晚7:00在成都市最热闹的宽窄巷子东广场举行首发式,界时还有希尔顿酒店入驻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签约仪式同步举行。

这是一本写给七里坪的书,从2008年起,五年来,我的足迹始终不变地跟踪七里坪这个风水宝地,发现它,走近它并爱上它。一次又一次的探访、重访、又访直至今日,才有这本书的阶段性呈现。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用这么多的时间来完成一次较完整的写作,是七里坪让我在今年这个春天下了这样的决心,这也是我未来回归写作的一个重新开始,我感到很欣慰。
谢谢七里坪这么些年给我的灵感,谢谢七里坪度假区各位老总们对我
(2013-05-16 17:27)
不到一个月,先后接待了鱼儿的德国同学来家作客,“五一”小长假,又受命接待可儿的法国朋友来访,春节前,可儿已先到这位法国同学家住了九天,这次,轮到小美女到成都,到西区,也到家里回访了!这次,来访同学要在家里住五天。
之前在照片上已见过雅德(Jade)一家,没想到在学校接到雅德时,才发现,她应该是此行中最漂亮的一个女生!

(2013-05-16 16:13)
这个“五一”小长假,不再是我一个人上七里坪!
为了迎接法国友好中学同学的来访,学法语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早早地开始了假期接待的谋划,让我意外的是,成都周边好山好水那么多,在五天的假期里,居然自发地将宝贵的两天时间定在峨眉半山七里坪!

(2013-04-14 10:58)
来自德国波茨坦中学的同学们,其中的几位小帅哥在西区掀起了一阵小旋风,吸引了不少花痴小女生。
阳春三月,鱼儿所在实外西区迎来了德国波茨坦中学友好学校来访,除了校内活动,走进中国家庭也是其中重要一项。鱼儿早早就回家作了交待,要好好接待。那几天,鱼儿很兴奋,表现出少有的细心,每天都要叮咛几句,回家住哪个房间,两天的膳食怎么安排,行程如何更丰富。3月31日,周五。鱼儿提前一天放学了,当接到安排给她的德国同学苏菲时,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中。
苏菲是位很可爱的15岁女孩,住在德国的柏林市,是学校篮校队长,个子很高,瘦瘦的,不太爱说话,但很有礼貌。父亲是位老师,母亲从事幼教工作。鱼儿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房
一、这一年,“我爸是李刚”拉开了中国人拚爹的序幕,大量的富二代官二代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老子。
二、这一年,重庆的打黑运动让我们明白: 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衣着光鲜,人模狗样的公仆,他们往往在下一刻就变成了黑老大。而你是公仆还是黑社会,关键看你有没有站错队。
2013年1月6日。星期天·宽窄巷。这不是一个时间和地域概念,而是华西都市报2013年改版后推出的大周末版之华西副刊。按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晓梦兄的话说,真正的纯文学版。那天,我在那期副刊上看到了阿来、米瑞蓉、李明政、何小竹、西门媚等我熟悉的朋友的名字,我仔仔细细地将他们的几篇文章阅读完毕,内心起了波澜,这波澜从心底一点点泛起,慢慢扩散,直至将我的眼眶打湿。
它让我想到了太多太多,除了几位作家的文章本身的共鸣,更多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五年前的我,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