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国学

论语

分类: 国学之花

一、《论语》中的含“文”句例

《论语》中涉及的“文”不算太多,全部引出不难做到。 古人读到《论语》中的“文”字,不少都直接用诗书礼乐来解释。绝大多数例中的“文”,虽然古今很多注家都解释为礼乐之意,但依然有注家跳出了诗书礼乐的范围。我以为,这文字的含义,在孔子以前的时代,是不应该限制在六艺范围内。这里,就先对《论语》中出现的“文”字含义,作一个具体的逐例分析。

(一)争议之文(虚实之文?)

 1.《论语•学而第一•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对这句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文,谓诗书六艺之文。杨伯峻则翻译为文献。这是老生常谈,不去细说。何晏的《论语注疏》收入的前人之论,各说不一,值得一辨。先看一下《论语注疏》引的马融之注:“文者,古之遗文也。”对“古之遗文”,何晏注之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后来的朱熹、杨伯峻都是这一观点。不过,何晏还加了一句:或问曰:此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后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学文或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国学

论语

分类: 国学之花

论语辨义:“未知,焉得仁”的不同理解

论语里,孔子对弟子的回答,有时言和,或轻松或坦诚;有时语趣,或委婉或诙谐;有时话重,或严厉或坚决。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三大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孔子就以赏识、告诫、信任等不同语气作了交流。此外,论语中还有一个弟子,与孔子还有十多次对话;其中,孔子有诲人不倦的教诲,也有直言不讳的批评。只是这后一方面,《论语》的好多解读者没有察觉出来。

一、“未知”一词的误解

试看其例:

【文例】 1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2016-04-07 08:43)
标签:

春光

野菜

龙池

天台

驴友

分类: 人生之旅

野菜天台山·雪芽

一会,前队继续出发。我记得去年采雪芽菜,走了很长一段机耕道。但这次一直是小路,走得完全不同。林子里,走了冤枉路返回的白开水,这时一路采着折耳根。一会,我已走到前边,看见路上的折耳根,也停下来挖几株。一会,前边驴友传话说,已经看到雪芽菜了。不过,这时遇到的还不多,零零星星。

我最希望遇到的是群里这几天说的最多的刺笼包。结果这一路都是成熟线路,路边看不到张牙舞爪的带刺的树干。先遇到的雪芽菜,太少,当然就没有放在眼中。去年见过的,那龙池坪上,雪芽菜成片。现在如果为几棵雪芽菜停下来,那是耽误时间,还没

标签:

国学

孔子

论语

文化

山景

分类: 国学之花

论语辨义:三嗅而作的赏心悦目

先看一下网上的说法:

【原文】

10·27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子路共(5)之,三嗅而作(6)。

【注释】

(1)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2)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3)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4)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5)共:同“拱”。

(6)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评析】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关键是“三嗅而作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国学之花

论语正义:三十而立

 

先读一下孔子自述:

 

 

分类: 语文之迹

《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二诗的意境比较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首诗,作者都是宋代的著名人物,都具有唐宋八大家的文坛地位。一般地说,文学史上都强调宋诗的议论特征,把它与唐诗侧重形象思维的表达方式相区别。《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都讲了怎样认识事物的问题,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那就是要登高望远,使自己处于最高点;后者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移步换景,那就是换位思考,使自己取得最佳观察点。

这就是不同角度,就有不同收获。不过,这是哲理上理解这两首诗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意境上体会这两首诗,这就要理解两位作者的思想境界。

《题西林壁》是苏轼47岁时的作品。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经江西,游览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庐山之游的收官之作。

据《东坡志林·游庐山》载: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

标签:

国学

论语

孔子

文化

教育

分类: 国学之花

《论语》辨义:“互乡难与言”析

[原文]《论语·述而第七·二十九》: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这句话,自古以来,已是议论纷纷,认为费解,觉得其中错简与误读都有。比如,皇疏引琳公說:“此鄉有一童子難與言,以‘互鄉難與言童子見’八字爲一句。”非經旨。 又比如,《朱子集注》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已甚之意。

其实,如果抓住文中四个“与”字,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这四个“与”字,以往见过的注释,后三个都被准确的界定为“与,许也”(朱熹《集注》),但第一个无人明说,却无一例外被翻译作“跟、同”一类的介词。

其实,细读原文,第一个“与”字,引出了文中后三个“与”字,也是赞许的意思。

同时,断句方面,前八字“互乡难与言童子见”确应为一句,但还

(2011-04-10 15:58)
标签:

旅游

分类: 人生之旅
这一路不简单。昨日的青城后山到水磨公路之行,经历了不同的体验。
 
一大早,我们坐快铁到青城山。成都站上车时,位置还空着不少。郫县境内,车厢里都坐满了。快到都江堰,一个年轻人对他女友道:山顶有雪!我放下手上的列车读物,向车窗外望去,好一个晴天!不仅是面前的赵公山、青城山,而且远远的群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都能看见。远处的山顶上,浮云像山峰的围脖,白雪则像给顶峰戴了顶雪帽子!
 
在列车上,可以看见青城山上的一座亭子耸立峰顶。我知道,那是新落成的老君阁。我想,这么好的天气,下车后一定照一照远景。遗憾,火车站广场上,反而看不见远山上的老君阁了。一行人上了去后山的中巴车,车上一统计,我们这一路约有15人吧。下车后,人们感叹良好清新的山间空气。一位女士说,受点罪,好洗肺!同行人问:你受啥罪了?女士回答说,中巴车上,晕
(2010-11-02 10:36)
标签:

科技

赌瘾

网瘾

电子游戏厅

杂谈

分类: 是非之地

 瘾,作为特别深的兴趣或嗜好,应该是对某物的一种痴迷状态吧!本来好像也不分褒贬,只要痴迷一种娱乐或生活方式就都被称之为上瘾。虽然如此,褒义之瘾有限,贬义之瘾太多;特别是一个人对并无益处的事物出现的痴迷,这样的一种选择人们常称之为瘾。比如,网民再进一步,恐怕就带有了网瘾;赌徒再进一步,当然也就是带有了赌瘾;而类似的书痴如果再进一步,却不会被称为书瘾。原因简单,书痴即使可笑,绝不败坏风气,因为书卷使人高雅。

 

网瘾、赌瘾则不同。网瘾是什么?网瘾,迷恋的其实不是网,而是网上载有的那个游戏。就像现在的网民,网上读书的当然有,但数量比不过

标签:

张艺谋

《红高粱》

兽性

山楂树之恋

娱乐

分类: 影视之语

从兽性到人性的张艺谋

——看《红高粱》与《山楂树》的审美轨迹

 

(——为了方便,《山楂树之恋》文中一概简称《山楂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