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国学论语 |
分类: 国学之花 |
一、《论语》中的含“文”句例
《论语》中涉及的“文”不算太多,全部引出不难做到。 古人读到《论语》中的“文”字,不少都直接用诗书礼乐来解释。绝大多数例中的“文”,虽然古今很多注家都解释为礼乐之意,但依然有注家跳出了诗书礼乐的范围。我以为,这文字的含义,在孔子以前的时代,是不应该限制在六艺范围内。这里,就先对《论语》中出现的“文”字含义,作一个具体的逐例分析。
(一)争议之文(虚实之文?)
对这句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文,谓诗书六艺之文。杨伯峻则翻译为文献。这是老生常谈,不去细说。何晏的《论语注疏》收入的前人之论,各说不一,值得一辨。先看一下《论语注疏》引的马融之注:“文者,古之遗文也。”对“古之遗文”,何晏注之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后来的朱熹、杨伯峻都是这一观点。不过,何晏还加了一句:或问曰:此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后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学文或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国学论语 |
分类: 国学之花 |
论语辨义:“未知,焉得仁”的不同理解
论语里,孔子对弟子的回答,有时言和,或轻松或坦诚;有时语趣,或委婉或诙谐;有时话重,或严厉或坚决。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三大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孔子就以赏识、告诫、信任等不同语气作了交流。此外,论语中还有一个弟子,与孔子还有十多次对话;其中,孔子有诲人不倦的教诲,也有直言不讳的批评。只是这后一方面,《论语》的好多解读者没有察觉出来。
一、“未知”一词的误解
试看其例:
【文例】 1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标签:
春光野菜龙池天台驴友 |
分类: 人生之旅 |
野菜天台山·雪芽
一会,前队继续出发。我记得去年采雪芽菜,走了很长一段机耕道。但这次一直是小路,走得完全不同。林子里,走了冤枉路返回的白开水,这时一路采着折耳根。一会,我已走到前边,看见路上的折耳根,也停下来挖几株。一会,前边驴友传话说,已经看到雪芽菜了。不过,这时遇到的还不多,零零星星。
我最希望遇到的是群里这几天说的最多的刺笼包。结果这一路都是成熟线路,路边看不到张牙舞爪的带刺的树干。先遇到的雪芽菜,太少,当然就没有放在眼中。去年见过的,那龙池坪上,雪芽菜成片。现在如果为几棵雪芽菜停下来,那是耽误时间,还没
标签:
国学孔子论语文化山景 |
分类: 国学之花 |
论语辨义:三嗅而作的赏心悦目
先看一下网上的说法:
【原文】
10·27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子路共(5)之,三嗅而作(6)。
【注释】
(1)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2)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3)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4)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5)共:同“拱”。
(6)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评析】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关键是“三嗅而作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国学之花 |
论语正义:三十而立
先读一下孔子自述:
分类: 语文之迹 |
《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二诗的意境比较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首诗,作者都是宋代的著名人物,都具有唐宋八大家的文坛地位。一般地说,文学史上都强调宋诗的议论特征,把它与唐诗侧重形象思维的表达方式相区别。《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都讲了怎样认识事物的问题,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那就是要登高望远,使自己处于最高点;后者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移步换景,那就是换位思考,使自己取得最佳观察点。
这就是不同角度,就有不同收获。不过,这是哲理上理解这两首诗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意境上体会这两首诗,这就要理解两位作者的思想境界。
《题西林壁》是苏轼47岁时的作品。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经江西,游览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庐山之游的收官之作。
据《东坡志林·游庐山》载: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
标签:
国学论语孔子文化教育 |
分类: 国学之花 |
《论语》辨义:“互乡难与言”析
[原文]《论语·述而第七·二十九》: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这句话,自古以来,已是议论纷纷,认为费解,觉得其中错简与误读都有。比如,皇疏引琳公說:“此鄉有一童子難與言,以‘互鄉難與言童子見’八字爲一句。”非經旨。 又比如,《朱子集注》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已甚之意。
其实,如果抓住文中四个“与”字,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这四个“与”字,以往见过的注释,后三个都被准确的界定为“与,许也”(朱熹《集注》),但第一个无人明说,却无一例外被翻译作“跟、同”一类的介词。
其实,细读原文,第一个“与”字,引出了文中后三个“与”字,也是赞许的意思。
同时,断句方面,前八字“互乡难与言童子见”确应为一句,但还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人生之旅 |
标签:
科技赌瘾网瘾电子游戏厅杂谈 |
分类: 是非之地 |
网瘾、赌瘾则不同。网瘾是什么?网瘾,迷恋的其实不是网,而是网上载有的那个游戏。就像现在的网民,网上读书的当然有,但数量比不过
标签:
张艺谋《红高粱》兽性山楂树之恋娱乐 |
分类: 影视之语 |
从兽性到人性的张艺谋
——看《红高粱》与《山楂树》的审美轨迹
(——为了方便,《山楂树之恋》文中一概简称《山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