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财经

12月20日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由于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溢价,期限错配导致无风险资金利率中枢上升至较高水平,明年融资成本将上升。

  曹远征强调,不要将流动性问题泛化,目前不存在流动性问题,但存在的流动性成本问题。而央的态度是保持流动性,但不保证能便宜地获得流动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风险会释放,而6月份是一个槛,市场开始关注流动性问题。央行的责任是双重的,除了货币政策还有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有关,但负责金融稳定是央行最初成立的初衷,要承担最后贷款的责任。

  2013年6月钱荒事件之后,央行持续在公开市场进行锁长放短操作,表明其有意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紧平衡,以此维持相对较高的货币市场利率,迫使金融机构去杠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指出,流动性问题值得关注,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面临从量向价的过渡,流动性风险变得非常重要,从行为模式上看,商 业银行和监管层会发生重大变化,商业银行原来的考虑角度会发生变化,央行监控模式的变化将使市场会出现波动和紧张,传统的手段在新条件下可能不太有效,并 会导致市场的紧张情绪
标签:

财经

    2004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在艰难中改革。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众国有行与多家股份行均在亚洲位列前茅,即使从全球排名来看,不少银行也是全球最大的交易中心。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业内重点关注的议题,最近两年得以加速推进。但利率市场化是风险价值的体现,对银行的竞争力来说,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不在于你的资产负债有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风险的处理能力和定价能力。

   毫无疑问,这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是一个挑战。过去利率管制情况下,人们认为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资产负债端,或者说是由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导致的风险 暴露。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放开,银行可能面临存款持续下降的境况,传统银行业对流动性安排将发生变化。流动性风险绝对不容小觑,今年6月份就是一次预警。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银行业正在提前布局,积极转型以应对金融脱媒。2002年中国融资规模90%是贷款,去年仅52%,目前约53%,非银行金融市场在急速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金融脱媒,就是对传统银行业的双重挑战。

  对银行业下一步改革来说,一定得放开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证
标签:

财经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三中全会决定,最看好财税体制改革,这是国家的基本安排,要重新决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责任,财政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

“第二看好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规则是更高标准的开放标准,如果和WTO做一个比较,WTO是在国际之间,减免关税,TPP、TTIP是更高的标准。上海自贸区是负面清单,也就是政府不要再管,这是最重要的行政体制改革,尽管现在负面清单比较长,但是表明政府管理的经济事务会越来越少。”曹远征称。

曹远征介绍,去年的时候博源基金会有一个课题。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解决市场的扭曲问题,核心是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二是解决社会公正,政府更重要责任是保证社会公正、公平。对照一下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曹远征认为似乎这次回应了这个关系。
标签:

财经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是怎样的?利率市场化后,对百姓理财投资会有哪些深刻的影响?近日,经济学家曹远征出席第九届北京金融博览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利率市场化后,百姓将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存款的方式。

预计中国两年内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华商报:利率市场化现在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揭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大幕。那么,您认为存款利率何时能放开呢?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会怎么走?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的路线很可能是这样的,贷款管制放开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从大额可转让存单入手逐步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该过程预计两年内 完成。2016年中国利率管制将基本市场化。但是从管制角度讲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因为竞争市场化还没有形成,从这个角度看,货币的信 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目前没有达成对称,也就是说,资金的供需双方没有对接的渠道。这就要求我们的利率市场化要开始形成金融市场,有金融产品,这才是真正的利 率市场化。因此,存款利率放开也只是万里长城走完了第一步。

企业融资不再主要依靠银行

华商报:利率市场化后,
标签:

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以下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演讲实录。

  曹远征:我想说的宏观金融改革都清楚了,现在微观金融,风险管理都跟这些紧密相关。我想在未来中国金融有两个问题大家会看到非常明显,第一个是 央行讲的竞争在放开,今后的利率还会很高,利率是个市场体系,并不是放开自然就会降低的,它是货币市场信贷跟资本市场,长期收益曲线没有形成,这是产品非 常稀缺的原因之一,不仅金融产品稀缺,而且衍生产品稀缺。

  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的体会,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股权问题,最核心的汇率,这个市场可能是未来金融机构本身的产品创新和风险定价问题。

  第二是治理结构改善和其他方面都有很多问题。2004年我们改革的时候,要叫银行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如果进一步改革的话,我希望从微观还需要 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可以讨论为什么金融机构需要国有持这么多股份,也包括如果对民间开放,能不能民间不要去竞争什么金融机构了,办银行并不一定办的好的, 为什么不能开放,使大家共同来,既促使金融机构的机构改善,同时也给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渠道。

  互联网金融是个革命,它的革

标签:

财经

http://i3/cj/hy/20121221/U2104P31T1D14081337F46DT20121222235434.jpg   “2012第二届产业中国年会”于12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英才》杂志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力支持的2012产业中国年会于20121221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产业转型与升级之路。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论坛上阐述了金融变化、尤其是金融脱媒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曹远征认为这是中国近年来发生最重要的变化。

 

标签:

财经

  新华网新加坡6月13日电(记者胡隽欣)中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黄祖耀新中金融与银行业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使用是满足国际需求的结果,“始于贸易”但“不止于贸易”。

  曹远征指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2008年底到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高潮时出现的“美元荒”,使得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新兴市场开始考虑通过本币结算减少地区贸易受到非本地区货币波动的影响,同时推动本币贸易融资,减少对非本地区货币贸易融资的依赖。这种务实合作的需求最先产生于亚洲,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蓬勃发展、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深化使得加强本地区金融货币合作显得水到渠成。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始于贸易”。

  而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开放,因贸易在海外积累的人民币头寸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将削弱人民币使用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国际使用不能深化,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的范围就难以扩大,因此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不止于贸易”。

  曹远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香港在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内地外汇管制的大前提下,香港能为境外头寸拥有者提供理财、存款以

标签:

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14日消息,央行今日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新浪财经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扩大将促进汇率市场化。

  “这是预期中的事情,”曹远征说,过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呈现单边现象,或贬或升。而此次央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形成上下浮动的双向浮动机制。

  “这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产生重要意义。”曹远征说,“央行将不再成为唯一的供应商,市场能够加入进来。这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合理化。”

  关于央行此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曹远征指出,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将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利于要素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将使央行利用利率工具来调节经济的作用扩大。

  外贸企业方面,曹远征进一步指出,企业是根据汇率和利率的波动来决定生产和销售,要素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将会促进企业资源配置合理化。

标签:

财经

和讯银行消息 2012年3月28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2012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针对目前热议的银行业暴利问题,会后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和讯银行表示,讨论银行业高利润总量是没有意义的,应从银行的资产回报率看待银行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利润总量不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强,目前银行业资产收益率水平较低。

曹远征指出,目前国内银行业掌握资源优势,同时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业较高的利润总量是必然结果。企业的债务资本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决定,只能提供短期的流动性贷款,这对企业的经营和规划也带来很多的困难。通过发展债券市场,中国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过渡的问题都会相应的有所改善,并且分解银行的高利润总量。

3月9日,在深发展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肖遂宁对此回应称,“银行业既非暴利,也非高利,目前银行业资产收益率只有1%,而一般制造业这个指标能达到5%”。

发布会上,曹远征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表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可能不是人民币自身的

标签:

财经

中国网1月17日讯(记者 徐娜)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1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测算,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就该数据,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联线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他表示,GDP同比增长将继续回落,一季度会将至8%左右,现在还不能看出是否有硬着陆风险。

曹远征表示,GDP数据是在预期之中的,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甚至比预期还要高一点,预期201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将继续回落至8%水平,三、四季度将有所回升。此外,GDP值同比增速的回落是属于正常的范畴,在政策方面不会有大的调整和变化。

当问到经济硬着陆风险时,他说:“硬着陆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及欧债危机的缓解程度;另一个就是房地产受政策的削弱影响程度。”所以他认为,现在谈经济是否有硬着陆风险,还为时过早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