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教学大课堂
    有同学问: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是什么?在作论文时应当从哪些方面用力?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搞清楚。
    以下是导师评阅论文时掌握的大体标准,发出来仅供同学们参考:
    根据有关规定,学生毕业论文的评阅成绩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
   ▲优秀:

   1、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2、能密切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创见,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主题鲜明,论点突出,论据充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能力较强。

   4、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良好:

   1、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2、能较好地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指导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主题

分类: 教学大课堂
    “知足常乐”是一句古语。现在有许多人把它作为一种处世哲学。前天,在同学聚会时,不少同学以这句话相赠、相勉。回来的路上,我对这句话作了些思考。

    说实在的,以前我对“知足常乐”这句话并没有作过什么系统考证。当年学习老子的《道德经》时,还曾把它作为老子宣扬消极处世哲学的典型例子来作过一番“剖析”。

    现在仔细想来,“知足常乐”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生心态。从处世态度来讲,人生处世一方面要讲究“积极进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知足常乐”。科学的人生处世态度其实就是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无论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不足取的。

    人生当然首先要积极进取、不断有所作为。这是人生的重要职责。如果人人无所作为,这个世界就既不能永续存在,更不可能持续发展。

    但是,人的锐意进取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当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限度时,人们就要正视主客观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程度,而不能超越规律的限制去发挥所谓

分类: 教学大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充满矛盾的“文化统一体”。在这个“文化统一体”中,既有精华思想,也有糟粕观点。这里仅以传统文化在对“以什么为本”这一问题的回答入手,反思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

     当然,什么也不是绝对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些观点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比如是“以官为本”还是“以民为本”这个问题,本来从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事实来看,中国封建体制显然是“以官为本”,皇帝的“圣旨”决定一切;但是,许多文人墨客(包括皇帝本人)却大肆渲染所谓“以民为本”(其实整个封建社会哪有一天“以民为本”过?)。这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其实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概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只是从相对意义上的概括,大家千万不可把它绝对化:

             ▲在世界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天为本”;

             ▲在历史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君为本”;

         &nbs

分类: 社会热点评述
   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生理的成熟并不等于心理的成熟。大学生个体因素特别是个体素质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是影响和制约其心理健康的内在主观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个体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格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孤独、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导致难与同学相处;强迫型人格障碍导致过分自我束缚,自我怀疑,常常紧张、苦闷和焦虑;自恋型人格障碍导致自负,不接受批评和建议,人际关系困难。
    2、自我意识缺乏客观性。大学生进入学校后,总是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但是许多大学生由于期望值过高,偏离实际水平,自控能力又差,因此经常出现忽高忽低的起伏现象,导致情绪极不稳定。
    3、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由于思想观念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在评价外界事物和自我评价时,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因此,在看问题时容易片面化和理想化。比如,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