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1-09-26 10:47)
标签:

陈曼生

杨彭年

申锡

朱石梅

紫砂生刻

分类: 紫砂壶
紫砂壶上的刻画可分为两种:生刻与熟刻。生刻就是在紫砂烧制前直接在壶体上刻;熟刻是指紫砂壶烧制完成以后再在上面刻。清嘉道时期流行把紫砂壶身当做纸,在紫砂壶生坯七八分干的时候进行生刻,一面刻诗句,一面刻画(以杨彭年,申锡等为代表)。生刻字的子口十分爽利,不会蹦砂。以下是生刻字的代表作。

一、杨彭年




(2021-09-25 08:50)
标签:

陈光甫

紫砂壶

分类: 紫砂壶
《阳羡茗壶系》: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乃时大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银沙闪点指的是胎中有石英点闪烁。这只紫砂壶的年代,大约在供春至时大彬早期。照片中的白点,在阳光或灯光下晃动,银光闪闪。


《阳羡茗壶系》:正始,董翰,号后溪。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这说明,自供春而下,乃时大初年,已经有菱花式造型。这只紫砂壶造型,符合时代特征。



《阳羡茗壶系》:雅流,陈光甫,仿供春、时大为入室。天夺其能,蚤眚一目。相视口的,不极端致。然经其手,亦具体而微亦。陈光甫一只眼睛患眼疾,做出来的紫砂壶,器口与盖钮,
标签:

紫砂壶

顾景舟

杂谈

分类: 紫砂壶
紫砂大师都临摹过前辈名壶。顾景舟民国时期就临摹过明清明壶。紫砂大师的名壶又被晚辈临摹。没人临摹就是对紫砂大师不尊重了。我们买不起顾景舟真品,就买一把仿品玩玩。



临摹分成对临,一模和二模三种。对临是对着真品进行临摹,对临摹者的手艺要求极高。顾景舟民国时期在上海临摹古代明壶时,采用的就是对临,月薪100大洋,而同时期政府职员的月薪是20大洋。一模是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人请宜兴师傅临摹的壶,根据真品制作石膏模具,然后用石膏模具规范壶型。二模是根据一模壶制作石膏模具,毕竟持有顾景舟真品的人极少。
(2021-01-10 16:44)
标签:

明代紫砂壶

承云从

分类: 紫砂壶
明代紫砂壶极少见。当遇到一件明代紫砂壶时,第一,一定要装作没看懂;第二,对方开价后不能还价,第一口价一定是最便宜的。2006年,北京某博物馆征集处头头就教我爱人这个收藏秘诀,可惜十多年没用上。


这把壶的壶把、壶钮和壶流都是方竹造型,在传世紫砂壶中极为罕见。明代流传一个朱元璋与方竹的故事,虽然忽悠人,但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朱元璋说方竹是他插下的筷子长成的,谁敢说“不”。参见参考文献一。


壶底篆镌刻承云从款。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承云从,善仿(徐)友泉,(沈)
(2021-01-08 14:17)
标签:

紫砂壶

裴永林

分类: 紫砂壶
裴永林的作品多数是嘉庆道光年间的。《中国历代紫砂茗壶珍赏》书中,例举了一件他的精品。参见参考文献一。


道光年间,紫砂壶流行一面刻画,一面刻字。


裴永林习惯采用牛角印章。牛角印章字体清晰,笔画边缘整洁。


(2021-01-08 12:52)
标签:

谈伯章

顾景舟

分类: 紫砂壶
谈伯章是因其他名人而有名的人。他曾经为顾景舟作品刻铭文,顾景舟有名,他跟着有名;顾景舟是大师,就不能说谈伯章很差了,因为谈伯章与顾景舟两个人的名字曾经出现在同一作品上。另外,这两人是老乡。


这把紫砂壶没有一点文人气息。丁亥年是1947年。民国末年,文人没钱了,紫砂壶业极为凋零。顾景舟在上海失业了,回到了蜀山。谈伯章也好不到哪里去。从这把紫砂壶的风格看,它应该是面向不识字的小微地主销售的紫砂壶。“鸳鸯戏水”图中的荷花含苞欲放,刚劲挺立;荷叶折断倒下,被任意摧残。想想也是下流之极。“连年有余”图中,鱼是金鱼,谐音“金余”,小微地主自然希望不仅口粮有余,并且期盼黄金有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这把紫砂壶虽然大俗,但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格。我们判断,金彩不是手绘,而是民国时期流行的印花贴纸,因为手绘写不出'蝇头行书'。金彩
(2021-01-03 16:59)
标签:

陈天佑

雍正紫砂壶

紫玉金砂

分类: 紫砂壶
明清时期紫砂壶高手数量不少,但是要成为“名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不会年纪轻时就嘎嘣西游了,那个时代医疗条件,连皇子都命不长。(2)被文人看中,并且记载在文人笔记中。(3)不被皇家看中,否则就是“大清雍正年制”款了。


陈天佑不是紫砂名人,没人会仿无名之辈的壶。这把紫砂壶的造型和泥色,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雍正紫砂圆壶—听禅,极为相近。颜色虽然有所区别,但都不是常见的紫砂壶颜色。参见参考文献一。


清代紫砂壶是很好辨认的。紫玉金砂,指的是紫砂壶泥与砂的关系。刚烧制好
标签:

天青泥

风卷葵壶

分类: 紫砂壶
节选于'逸壶清茶'原创《构思巧妙,善用贴塑,风卷葵——杨凤年》

爱好紫砂壶收藏的人都知道《风卷葵》,它典雅别致的造型,雍容大度的气质,充满魅力的动感,吸引着无数爱好者的眼球,那它的作者是谁?作为清代藏品,它背后又有着什么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风卷葵》诞生在清代嘉庆年间。作者杨凤年,是紫砂古代史上唯一留下姓名的制壶女艺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把杨氏《风卷葵》原作,尽管近二百年的岁月风霜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老味”,可它依然还是那么典雅奇特,风姿不减当年。大风是无形的,而《风卷葵》壶身上的“大风”却是有形的,那一条条婀娜的线条在翻滚、流动,似乎能听到阵阵呼啸的风声,锦葵枝叶在大风中卷曲,包住壶咀,花枝自然弯曲成壶把,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花朵在风中摇曳,壶虽无语,可生命的活力、艺术的魅力跃然眼前。
(2020-12-31 10:31)
标签:

紫砂壶

“三平”原理

分类: 紫砂壶
紫砂壶“三平”原理指的是壶流、壶把的最高处,要与壶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凡是近现代做紫砂壶的人,都知道遵循“三平”原理。壶口是一个制壶的“天花板”,制约了壶流、壶把往上的发展空间。


紫砂壶如果不遵循“三平”原理,那么在倾倒注水时,茶水极容易从盖与口之间渗出。“三平”原理是一个前人总结出来的物理原理,几乎没有紫砂匠人去违背它。但是,有例外,主要出现在两种类型的紫砂壶上:(1)明代紫砂壶,那时候还在造型摸索中;(2)乾隆御制紫砂壶,那时候有些紫砂壶只是摆设器,不实际使用。


(2020-12-01 09:42)
标签:

民国瓷器

印花彩瓷

分类: 明清瓷器
民间收藏中,搞清楚三个时期的瓷器比较重要:(1)万历时期;(2)乾隆时期;(3)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瓷土粉碎依然是传统的水碓法,釉面追求雍正时期的那种粉白釉(但是没有橘皮棕眼),规模化生产的商品瓷出现(生产效率较高的金水、丝网彩印、青花印花纸等进入生产领域)。当然,艺术瓷(例如珠山八友,王步)和仿古瓷的手工作坊生产也同时存在。


这件瓷器就是规模化生产的商品瓷。金属搭扣属于当时西方流行元素:镀成金色,搭扣扣上时“咔嚓”地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