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世(院政期---战国时代) |
四、文永甲戌之役——1274年冬,对马、壹岐、博多
日本文永十一年(1274)10月5日,当这天清晨六时左右,对马国府的八幡神宫突然被熊熊的火焰包围。在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世(院政期---战国时代) |
三、三别抄与日本——战争前夜的朝鲜抗元斗争以及其对日影响
自1196年高丽武臣崔忠献杀李义汶夺权以来,高丽的实权,处在崔氏武人政权所掌握之下。1218年,为平定侵入高丽的契丹人(他们本是耶律留哥所部起义军,留哥本为金朝千户,因金人压迫而起兵反金,并于1212年遣使向铁木真输诚,尽有辽东。后部下劝其叛蒙,留哥不从,走蒙古,引蒙兵攻其部,败之,其部遂遁入高丽),高丽开始了和蒙古的交往。并于12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近世(织丰,江户) |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中世(院政期---战国时代) |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中世(院政期---战国时代) |
众所周知,镰仓幕府中后期的政治形态是以北条氏嫡流——“得宗”家为中心的专制体制。在元寇以后,作为幕府中心执政机构的评定众和引付众等要职皆由北条氏一族担当,诸国守护多半被北条一族垄断,而得宗的家督是否是执权,已经和其是否担任幕府实权地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种现象的萌芽,在五代执权北条时赖(1227——1263)当政时业已形成。本文试对时赖政权为何要屏弃自义时,泰时来成熟的执权政治,走向得宗专制道路的原因做一粗浅的分析。
1242(仁治3)年6月,为镰仓武家政权打下坚实基础的一代名政治家北条泰时因为过度操劳国事,身染赤痢而逝。
泰时在他18年的执政期中坚持御家人合议(评定议事制度)和公武合体两大主要方针,制定武家成宪《贞永式目》,着手武藏野的新田开发和治水计划,推行编制大田文的工作,以利稳定税率,制止庄官地头对农民的过分剥削,以“抚民”“仁政”作为幕府执政的主眼,对于武家还是公家,武士和百姓都以公平的态度行政。在他的稳健政策下,北条氏执权政治的根基得以巩固,基本结束了日本自保元平治之乱以来“枭恶”“得逞”,“天下叛逆之辈”“不绝”的混乱局面。
泰时毕生为自己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中世(院政期---战国时代) |
在地领主制的发展
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中世(院政期---战国时代) |
分类: 近代(幕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