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翻译航空公司用词文化 |
分类: 文化杂谈 |
跨文化交往离不开外语,但语言的麻烦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有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还有一套更加不可捉摸的“语用”规则-文化习俗,语言的真正涵义,往往受到特定文化场景的制约,有时候讲外语的人(non-native speakers)刻意避免了语法错误,却陷入更大的文化语用错误。一些根据语法规则和词汇手册“翻译”出来的词语,在母语人士(the native speakers)看来却成了大笑话。
2006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机餐盒上的英文Airline Pulp被欧洲某语言杂志评为“年度语言笑柄”。南航用Airline Pulp这个词是想表示“航空餐”(food served aboard airliners),该杂志一位翻译专栏作家调侃说,这顿把Airline(航空公司)绞碎捏烂做成的盒饭,估计“味道一定会不同凡响”。
2008年,在全民狂热学英文的浪潮下,来中国看奥运的老外在飞机上又见识了给力的英语。这次是国航的班机,笑话出在机上发的消毒湿巾上。清新的包装印着中文“免洗湿巾”的字样,下面赫然一句英文wet turba
标签:
幽默英语翻译叙事策略文化 |
分类: 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 |
作为承载文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中文和英文都有各自的一套幽默表达。通常情况下,只要文化含量不太过密集(文学典故、历史人物故事等),通英语的中国人都能在源语言状态下理解英文中蕴涵的幽默并报以会心的一笑。通汉语的西方人士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对外语学习者而言,理解幽默一般不是问题,困难在于翻译。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幽默信息常常发生“火耗”衰减,甚至踪迹全无。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Why is river rich?”
“Because it has two banks.”
“为什么说河流是富裕的?”
“因为它有两个银行啊!”注:原文是双关:一指河岸,二指银行。
标签:
中文翻译圣经译本新约全书文化 |
分类: 文化 |
《圣经》翻译起自久远,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翻译活动就是对这部宗教经典的翻译。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化埃及王朝的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统治小亚细亚,为复兴地方文化,他组织了72名精通希腊文的希伯来学者把上古犹太人的宗教经典《摩西五经》(即旧约《圣经》中《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翻译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七十子圣经”。
景教《尊经》
中文版的圣经则要稍晚于佛经。直到公元八世纪才有把圣经译成中文的文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即当时的罗马帝国;景教即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Nestorian Mission)。该教派始于叙利亚,其始创人聂斯脱利因提倡“基督二位二性说”而于公元431年被基督教会第三次大公会议定为异端。然而,饱受压迫的聂斯脱利派仍然积极传教,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并为契合中国信众风俗习惯改名“景教”。在
标签:
文化诗歌翻译英文 |
分类: 我的汉译英 |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两句为中国广大读书人耳熟能详的诗,来自宋真宗赵恒(968-1022)的杰作《劝学诗》。今天在网上搜索有关中国教育的文章,无意中看到一篇论文中有《劝学诗》的译文,是两个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做的,中国留学生,说真的译得实在不象话,感觉中英文都不是很过关(部分“海龟”质量低劣的又一明证),连《劝学诗》这个题目都没看懂,居然给译成Urge to study
poem!!!有些忍受不住,于是自己动手来译,也不见得就多高明,不过至少是通顺的。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
书中自有黄金屋。
标签:
文化翻译英语警句人生社会 |
分类: 我的英译汉 |
The paradox of our time in history is that we have taller buildings but shorter tempers,wider freeways,but narrower viewpoints. We spend more, but have less; we buy more, but enjoy less. We have bigger houses and smaller families,more conveniences,but less time. We have more degrees but less sense, more knowledge, but less judgment, more experts, yet
标签:
文化传统家庭翻译英文 |
分类: 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传统向来“国”和“家”并提,因此家庭关系也被列入政治范畴,同君臣放在一起,并称“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Three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husband guides wife)。这里的“纲”就是支配和统治。因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和社会各阶级一样,家庭中各成员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
为了强化夫妻间的不平等,儒家及其他学派的社会理论还特意强加给女子一种非常苛刻的行为规范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即所谓“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Three Obediences: obedience 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 obedience 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 and obedience to son after the death of husband),“四德”指“德”(妇德)、“言”(辞令)、“容”(仪态)、“工”(女红)四方面的修养(Four Virtues: immaculate conduct,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needlework)。
看看典籍里都怎么说的: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