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淺笑
淺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1,426
  • 关注人气:1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2-02-26 16:42)


Country Of The Deaf(1998):公认的Andrei Tarkovsky衣钵传人Valeri Todorovsky金熊奖提名电影。



The Beautiful Troublemaker(1991):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Jacques Rivette作品,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普通评审团特别关注

 


The Sweet Hereafter(1997):被公认为是Atom Egoyan继《Exotica》后,最平易近人,最具艺术爆发力的作品。

 


A Moment Of Innocence(1996):伊朗大师Mohsen Makhmalbaf经典作品。

 


Movie Days(1994):童年的温馨回忆,与电影相关的生活。《Börn náttúrunnar》导演Friðrik Þór Friðriksson另一部作品。



Little Bird(1997):西班牙影史上与Luis Bunuel齐名的大师Carlos Saura作品,一部充满童年味道的影片。



Qiu Ju Goes To Court(1992):张艺谋拍给外国人看的片子,里面花了很多功夫表现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



Before The Rain(1994):这是Milcho Manchevski第一部长片同时也是马其顿国开国第一部电影长片。一举夺得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Léolo(1992)故加拿大天才导演Jean-Claude Lauzon唯一两部长片之一。



Georgica(1998):Tarkovski式神作,爱沙尼亚导演Sulev Keedus的最高艺术成就。



Barton Fink(1991):Joel Coen、Ethan Coen两兄弟编剧执导,John Turturro、John Goodman合演的黑色幽默电影。

 


Europa(1991):丹麦导演Lars von Trier扬名国际影坛的代表作,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及高等技术委员会奖。

 


Chekist(1992):通过一个地区契卡头子的视角,揭示了契卡草菅人命,非法审判的事实。



The Stranger(1991):Satyajit Ray大师晚年的最后作品,直接触及了城市与乡村关系的问题。



Thieves(1996):André Téchiné继《Les roseaux sauvages》后之力作,Deneuve及Auteuil有精湛的演出。

阅读    收藏 



NBA现今总共有30只队伍,分为东西两岸6大组,若非资深专精的球迷,恐怕很难去细数所有球队名称,不过对于有一定程度热爱NBA的朋友,往往只要看到球队的队徽随即就可以判断出球队名称。

 


                   1980-2001                                                                                  2001-Pres

只有两种改变的球队可说是少之又少,但也显珍贵。Mavericks跟Heat就是这样的球队。

 

Dallas Mavericks
总是给人西部牛仔印象的球队,1980年3月,球队老板在征集来的大约四千六百个名称中,选中“小牛”为球队的队名。如今热血的老板依旧是球场上的注目焦点!


 


                   1988-1999                                                                                   1999-Pres


Miami Heat
1988年组建,如同当地气候,球队位于四季温暖宜人的佛罗里达的迈阿密,所以在众多队名后选名单中选中了炙热的Heat,没有太多变化,红火篮球一直也是翻玩的图腾之一。

 

 


                   1995-2008                                                                                      2008-Pres


Toronto Raptors

作为NBA海外扩张计划的一部分,Raptors队于1995年诞生,主场设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队名也是徵集而来的,最后选中了凶猛、速度快、弹跳高的Raptors。 




                 2004-2007                                                                                     2007-Pres

Charlotte Bobcats
山猫,北卡罗来纳州山林中的野生动物,它机警、善于捕捉猎物,拥有猫科动物的所有习性。Bobcats队于2004年加入NBA。
 
像是上面这两只较新的球队也可以发现只有在标准色上面做出变化。 




                  1968-1993                                   1996-2006                                  2006-Pres


Milwaukee Bucks
1968年的Buck看起来有些许的童趣,初期密尔沃基也不知用什么动物名称给球队命名、举棋不定,最后在包括“Skunk”、“Beaver”等一大堆动物名称中,选择了弹跳力好、而且是密尔沃基一带野生的Buck为球队的队名。队色也由众多球队的紫色改为酒红。 




                  1989-1996                                   1996-2008                                 2008-Pres


Minnesota Timberwolves
1989年加盟NBA,以明尼苏达地区数量一种凶猛的野生动物灰狼命名。2008的新队徽可以发现改掉了阴森的树林让整体较为明亮,当然凶猛的冲劲可是没有少。 


             1976-1989                                     1989-2002                                      2002-Pres


San Antonio Spurs
NBA的创始球队之一,最早时球队大本营在达拉斯,队名为Dallas Chaparrals,1970年更名为Texas Chaparrals,1973年移师圣安东尼奥后改名为Spurs队。Spurs是骑马者钉在鞋后跟上的一种铁制的刺马针,以此为队名,可以反映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代特征。知名街牌Supreme也曾经翻玩过1989年的队徽。 




                1989-2000                                      2000-2010                             2010-Pres


Orlando Magic
魔术队是1989年加入NBA。因为迪斯尼世界乐园是奥兰多的一大休闲娱乐场所,而“Come to the magic”又是奥兰多人最爱说的一句话,魔术队也因此而得名。2010后也将字体重整出新的变化。 




                1995-2001                                  2001-2004                                   2004-Pres


Memphis Grizzlies
同样身为海外计划的Vancouver Grizzlies队于1995年诞生,主场设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市,并以加拿大西部非常有代表性的动物Grizzlies给球队命名,象征着篮球的力量。2001年,Vancouver Grizzlies队迁回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更名Memphis Grizzlies队。其中早期绿色的模样都会让人想起Mishka这纽约街牌。




                1968-1992                                   1992-2000                                  2000-Pres


Phoenix Suns
球队建于1968年,菲尼克斯是亚利桑那州的首府,位于美国西海岸,当地沙漠居多降水量稀少且阳光充足以Suns为队名最有代表意义。队徽可说是NBA的经典之一。

 

 


                        1988/89                 1989-2002                  2002-2008                   2008-Pres


New Orleans Hornets
1988年在夏洛特组建并进NBA,球队的队标就是一只凶猛的班胡蜂,是征集来的作品,另外夏洛特市的市徽上也有蜂的图案。2002年Hornets队由夏洛特市搬迁到了新奥尔良。而至今却一直延用其队徽不变。

 

 


                 1967-1976               1976-1990                 1990-2005                     2005-Pres


Indiana Pacers
1976年加入NBA,Pacers发音和Pace car非常相似,而Pace car是在“Indianapolis 500”比赛中在前方开道的先导车,其风头不让名赛车。球队以Pacers命名,自然也是想借“Indianapolis 500”的人气一举成名。因此在设计上面也较为流线充满跑车味。



                   1970-1990                               1990-2002                                         2002/03

                  2003/04                                                                                                2004-Pres

 

而居多的球队都几乎有着五种变化更改革。


Portland Trail Blazers
成立于1970年,当时波特兰正好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地,因此用“Blazers”给球队命名也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垦荒拓野的象征。而红黑共十掉交错的线条也代表球队团结的精神。



                  1970-1983                                   1983-1994                                     1994-2003


                          2003-2010                                                                               2010-Pres      


Cleveland Cavaliers
1970年入盟,克里夫兰在给新成立的职业篮球队起队名时,在当地投票表决,结果6000张选票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票数都选了“Cavaliers”。2003年后的设计也改为金红相配的佩剑穿心!




                1976-1981                                 1981-1993                                        1993-2003

                       2003-2008                                                                                   2008-Pres


Denver Nuggets
原名Denver Rockets队,是ABA创始球队之一。因为19世纪美国对西部进行大开发时,曾在丹佛发现了金矿。1974年加入NBA后改名为“Nuggets”,1981年的队徽被人戏称魔术方块,尔后的设计就一直针对标准色来做改变。

 

 


                  1967-1971                                      1971/72                                    1972-1995

                1995-2003                                                                                     2003-Pres      


Houston Rockets
球队最早是在盛行军需产业的圣地亚哥,1961年迁美国国家航空天局NASA所在地休斯敦后,“Rockets”这个名字更加名副其实了。95年的队徽较为pop之外,近年都改为文字化的队徽。



                     1974-1979                                 1979-1996                                1996-2004

                          2004-2010                                                                         2010-Pres  


Utah Jazz
创建于1974年,当时主场在新奥尔良,队名为New Orleans Jazz队。1980年移师犹他州的盐湖城后,依然沿用Utah Jazz队这个名字。 早期音符的图行被人形容过度软弱,后来改为盐湖城当地的景色作为配制。



                       1968-1972                                     1972-1977                                 1977/78


                   1978-1990                                     1990-1997                                 1997-Pres

那这边不得不把纽约两大球队拿出来比较一番,一城不容两强,似乎是不变的定律。


New Jersey Nets
Nets队于1976年加
入NBA ,篮网是篮球运动中不可缺的要素之一。Nets队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一方面是为了和篮球攀上点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早在New Jersey Nets成立之前,纽约已有棒球队Mets和橄榄球队Jets,当时这两支球队都已羽翼丰满,Nets队起了这两个队的谐音Nets,其实也想沾一下它的光。1997年后改为盾牌的立体造型。




                       1946-1964                                   1964-1976                                 1976-1992

                      1992-1995                                    1995-2011                                 2011-Pres   


New York Knicks
但若要说纽约客的最爱恐怕还New York Knicks这老球队,加入NBA时间1946年, Knicks的名字来源“knickerbockers”,因为纽约有大量荷兰移民,荷兰人最喜欢穿宽松肥大的灯笼裤。从最早期的队徽可以略探一二。这蓝橘配色与绿衫、紫金一起堪称经典,而92年后的队徽更是众多街牌翻玩的元素,由于身在世界最注目的城市当中,球场上总是众星云集。



                       1946-1949                                  1949-1963                                  1963-1977

                       1977-1997                                  1997-2009                                  2009-Pres  


Philadelphia 76ers
作为NBA中的一支老牌球队,在建队之初,当时的费城76ers队既没有把主场设在费城,也没有取名为76ers队,而是起了个非常富有爱国主义意味的名字──Syracuse Nations。1937年组建的Syracuse Nations队随着NBL与ABB的合并,于1949年加入NBA,1963年迁到费城后改成76ers,因为费城是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的地方。之中变化不到09年后队徽返璞归真,简化为基本。




                        1970/71                                    1971-1978                                    1978-1982

                    1982-1984                                   1984-2010                                 2010-Pres    


L.A. Clippers
1970年成立于水牛城,队名为Buffalo Braves。1978年迁到圣地亚哥后,更名为San Diego Clippers队,1980年又迁到至洛杉矶。设计上面一直都以平面意象居多没有太多的变化。

 

当然说了纽约提到洛杉矶,就要回归到NBA两大劲旅。


               1947-1960               960-1976                       1976-2001                       2001-Pres

提到NBA,不得不提最金光闪闪的紫金军和绿衫军。这两支球队从早期Wilt Chamberlain和Bill Russell的中锋对决,到中期Magic Johnson和Larry Bird的瑜亮情结,以及近年小飞侠大战GAP,这些恩怨情仇每每都造成了不少回响。


L.A. Lakers

1948年加盟NBA时,Lakers队还在明尼苏达阿波利斯,但是一次飞机失事,使Lakers老板痛下决心,于1960年搬迁到了洛杉矶。队名也是征集来的名字,大意是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作或者居住的人。跟Knicks一样,身在好莱坞加上战绩一直处于A级状态,一直都是众星爱载的球队。当然设计上面也都没有太多变化,除了有人常常会嫌弃早期的队徽就像是a dirty tennis ball。



                        1946-1950                                  1950-1960                                1960-1968

                         1968-1978                                1978-1995                                 1995-Pres


Boston Celtics
1946年,11个冰球大老板商量成立新的篮球联盟,于是BAA应运生,Celtics队是最初的11支球队之一。由于波士顿有许多爱尔兰移民,其中有不少移民是凯尔特人,所以球队初建时队名就叫Original Celtics队,后简化成Celtics队。1946年早期的队徽就代表的ㄧ个最基本的元素,直到1950年后,带着皇冠的爱尔兰妖精Leprechaun出现,奠定后来设计的基础。



                1967-1970               1970/71                         1971-1975                       1975-1995

                   1995-2001                                        2001-2008                                  2008-Pres  


Seattle Supersonics
球队诞生在西雅图,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Boeing公司的总部所在地。1967年球队建立的时候,Boeing公司正在开发制造超音速客机,因此选择了“Supersonics”这个名字。2008 年,新老板Clay Bennet与西雅图市政府谈判破裂,球队迁至俄克拉荷马市 ,并改名为Thunder 。Bennet保留Supersonics队名拥有权,承诺不会在至俄克拉荷马市沿用这个名字,如果西雅图有新的NBA球队迁入且欲使用Supersonics速这个队名,他将无偿让出。其中1975的队徽更是众多设计师的最爱。



             1945-1957                   1957-1971                      1971/72                        1972-1975

                      1975-1985                                    1985-1994                                 1994-Pres


Sacramento Kings
该队更名之多是NBA其他球队望尘莫及的,刚成立时叫Rochester Royals,1957年更名为Cincinnati Royals,1972年改称Kansas City-Omaha Kings,直到1985年才定居萨克拉门托,更名为Sacramento Kings。1971年后那摇摇欲坠的红色皇冠经过多次色变,1994年更变为较锐利的队徽。




          1963-1969                 1969-1973                         1973-74                       1974-1987

               1987-1997                        1997-2007                   2007-2011              2011-Pres


Washington Wizards
1961年加入NBA,球队大本营还在巴尔的摩时队名为Baltimore Bullets,因为巴尔的摩的军需产业非常发达。球队迁往华盛顿后沿用Bullets队这个名字,不过身在美国首府怎能采用有暴力倾向的“子弹”一词呢?到1997=1998赛季正式改为Wizards队。而队徽也在2011年球季准备开始新的配色。

 

讲了这么多,终于来到了变化多端组了。

 


         1941-1948                   1948-1957                       1957-1971                       1971-1975

                       1975-1979                                  1979-1996                                 1996-2001

                      2001-2005                                                                                     
2005-Pres 


Detroit Pistons
1948年加入NBA时大本营在韦恩堡,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Pistons就成了球队的队名。也可以看到早期的队徽是个活塞人,1957年,球队迁到汽车城底特律后仍然沿用这个名字但也改为简单的活塞头球类标志。1996曾经将其汽车引擎形象结合在队徽上面,宛如就像是超跑名车的印象,不过近年依旧走回复古路线。



           1946-1951                 1951-1962                        1962-1969                       1969-1971

                         1971/72                                      1971-1975                                 1975-1978


                         1988-1997                                 1997-2010                                 2010-Pres


Golden State Warriors
1946年诞生与于费城,队名为Philadelphia Warriors,是为表达对美国独立战争中牺牲的勇士的一种敬意。1962年移师旧金山后改为Golden State Warriors。而早期1975年的队徽其实跟方Lakers队有些许相似。不知道为何近年许多球队都爱回归简化队徽的游戏,1997年好不容易复出的“勇士”模样,2010年竟然被金门大桥给取代。

而若要说NBA最爱换队徽的球队,莫过于…

 


                     1949-1951                            1951-1955                                  1955-1957

                     1957-1968                             
1968/69                                      1969/70

                  1970-1972            1972-1995               
1995-2007                         2007-Pres


Atlanta Hawks
最初命名为Tri-Cities Blackhawks,是借用了酋长风貌的队徽设计,之后从Hawks的名字转变。1951年迁至密尔沃基后易名为Milwaukee Hawks。1955年迁至圣路易斯,1968年迁到亚特兰大至今仍一直使用Hawks这个名字。加入NBA时间1949年,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972的队徽,这种意象图的设计有时也需要ㄧ定的理解能力,不能往往有许多人会误认为像是Pac-Man小精灵ㄧ般。



                         1966-Pres


Chicago Bulls
没错,NBA球队的队徽当中贯彻始终的就是1966年加盟NBA的Chicago Bulls,芝加哥畜牧业非常发达,该城的职业橄榄球队和职业棒球队各有一支以动物名称命名的球队,所以“公牛”便成了芝加哥职业篮球队的队名。而球队历史上最具代表人物的,也就是大家所熟识的篮球大帝Michael Jordan。火红又凶猛的牛头至今ㄧ直是NBA最具代表的队徽,也是唯一不变的!

阅读    收藏 



恐龙时代末期,处于阴影中的哺乳动物已经开始分化。其中有一个类群被称为古肉齿目,它们身体很小,样子像老鼠。它们的身体结构也非常原始,还没形成后来肉食哺乳动物必备的裂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肉齿类都只是不起眼的小型掠食者。即便在恐龙灭绝之后它们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种不能飞和能飞的食肉鸟、陆地上和水中的鳄类仍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而不是它们。

 

事实上,很多古肉齿目动物,也就是三角齿兽亚目(Deltatheridae)的成员,包括三角齿兽、倍齿兽等始终保持着很小的体型,直到在始新世末灭绝也未能产生什么令人兴奋的物种。另外一支名叫古猫兽类的发展成为后来香火不断的食肉目动物(Carnivora)。第三类便是鬣齿兽亚目(Hyaenodontia),它们在两千多万年间上演了一幕幕华彩乐章。

 

齿兽(Hyaenodon)是1853年由著名古生物学家Joseph Leidy命名的,意思是“鬣狗的牙齿”。当然,它们与食肉目的鬣狗并没什么亲缘关系,只是外表有些相似。在三千万年的发展历程中,鬣齿兽家族兴旺,种类繁多。狭义的“鬣齿兽”仅指鬣齿兽一个属,而最广泛的定义可以涵盖整个鬣齿兽亚目,包括鬣齿兽科(Hyaenodontia)和牛鬣兽科(Oxyeanidae)。   

 

牛鬣兽在古新世晚期的北美出现,早期种类很像猫或鼬类,都是些身体细长、四肢短小的食肉动物,它们动作敏捷、善于攀爬,很可能是杂食性的。由于当时的哺乳动物都还很原始,远不如猫、鼬灵活迅猛的牛鬣兽得以兴旺发达到始新世早期。晚古新世还出现了Dipsalodon和古拟猫兽(Palaeonictis)两个较为进步的属,它们的双颌与牙齿非常强劲,更擅长咬碎骨头而不仅仅是吃肉。古新世末期生活在美国怀俄明的P.peloria是当时最大的食肉动物(头骨长度就超过20厘米),欧洲的P.gigantea更是几乎与美洲狮一样大

 

然而这个家族最具传奇色彩的成员诞生在始新世晚期的蒙古,它们就是硕大无朋的裂肉兽(Sarkastodon):身长5米、肩高2米以上,体重超过1吨!与年代稍早且同样曾漫游于蒙古高原的另一种超大型猛兽——踝节目的安氏中兽相比,二者可谓难分伯仲,都是历史上最大的陆生食肉哺乳动物。不过,裂肉兽虽体大力猛、爪牙尖锐,但因为身体过于庞大臃肿,它们的行动可能很笨拙,更不利于隐蔽;掌行性的行走方式和较小的脑量也决定了它们难以成为积极主动的掠食者,而是靠腐食或杂食为生,就像棕熊。到35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中期,作为牛鬣兽科最后代表的它们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说牛鬣兽是最早的“猫形食肉动物”,那么当时已经有了“猫狗之争”,代表犬形类一方的便是更成功、更著名的鬣齿兽科动物,“正宗”的鬣齿兽。它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进化路线——适合“运动战”而非“伏击战”,像犬科动物一样善跑,又有鬣狗般的“好牙口”。鬣齿兽发祥于古新世晚期的蒙古,之后迅速扩张到除南美、澳洲和南极三大“隔离区”之外的世界各大陆。  
 

鬣齿兽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与有蹄类动物的出现结合在一起的,正是草原上新兴的有蹄类促使食肉动物变得更大、更快、更强。古新世和始新世早期的鬣齿兽一般不超过30厘米高,只能算是小型宠物犬;古新世晚期在欧洲的Arctocyon和北美的Claenodon已经长到狼一般大,但却是习性似熊的杂食动物;直到到晚始新世它们才成为陆地上的“百兽之王”。  
 

有幸在BBC《Walking with Beasts》中出镜的巨鬣齿兽(Hyeanodon gigas)是继安氏中兽、蒙古裂肉兽之后渐新世蒙古草原上的又一强者。 

 

巨鬣齿兽从头到尾长约3米,体重230千克左右,形如鬣狗,但比狮子还要强大得多。它的双颌具有每平方英寸1000牛顿的惊人咬力,满口利齿可以迅速致猎物于死地;而且头大腿长,嗅觉敏锐,奔跑迅捷。尽管没有群居生活的证据,但即便单独捕猎它们也是令人生畏。很可惜,由于渐新世以后蒙古地区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这片曾哺育过无数恐龙与巨兽的土地从此逐渐转为荒凉的温带草原和戈壁沙漠。

 

在同一时期,北美平原上则游荡着豺狗一样的H.crucians、体大如狼且凶猛善跑的H.cruentus,以及更大一号的恐鬣齿兽(H. horridus),它们与伪剑齿虎、巨猪等共同统治着新大陆,其中H.cruentus一直生存到了上新世。  

除此之外,鬣齿兽科还很早分化出一支向犬齿加长的方向发展,成为面目狰狞的“剑齿动物”,如远齿鬣兽、剑鬣兽、Apatelurus等等。

 

按人类的审美标准,鬣齿兽活着时很可能比今天的鬣狗还要“丑陋”:它们的头太大太重,一张血盆大口露着暴牙,身体前高后低,尾巴半长不短,而且复原时可能还要加上乱蓬蓬的毛皮、贪婪呆板的眼神和难听的磨牙声(化石显示,雄鬣齿兽之间可能通过磨牙进行示威)。然而正如被人鄙视多年的鬣狗其实是积极凶猛的猎手,当初雄霸一时的鬣齿兽肯定也自有其突出本领。另外,我们恐怕也没有鄙视它们的权利——因为在它们繁荣的时候“人类”还处于猴子状态。  
 

鬣齿兽的“霸主地位”事实上从来就不稳固,从地栖食肉鸟、踝节类到巨猪类都是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强大对手,而食肉目动物的崛起更是给了它们以致命打击。尽管鬣齿兽在体格和“装备”(爪牙)上都不处劣势,但生存竞争毕竟不是打擂台。与食肉目动物相比,鬣齿兽的身体结构不如后者适合快速运动,大脑也较小(头大主要是为了让大嘴更厉害而不是智力更高),再加上某些化石无法表现的劣势,作为“古”肉齿目最后代表的它们输给“新”食肉目动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鬣齿兽在蒙古、非洲和北美的最后几个据点终于在上新世陷落,从此食肉目动物彻底接管了古肉齿类曾经占据的位置,并且不断证明自己更为出色。其中某些未能生存到今天的种类受到古生物fans们的深切怀念,如威名赫赫的美洲剑齿虎、巨鬣狗和洞熊;然而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在它们之前还有另外一群哺乳动物,它们也曾用爪和牙在进化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而且时间更长。  

 

阅读    收藏 

 

1、马来熊对东南亚虎基本处于完全的下风,体型、重量和东南亚虎基本没法比。除了个别文学作品外,看到的都是被虎捕食的例子。也许面对老虎,马来熊只有靠凶猛让一些不那么坚决的老虎放弃,或者上树来保全自己吧。



2、懒熊和孟虎。懒熊比马来熊大,它们的长爪是强大的武器,速度比虎慢,擅长爬树,但仍然是孟虎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公懒熊的体重比起母虎仍然要稍轻一些,母熊就更轻了。总的来说,两者更多是互相回避,冲突属于少数情况。真打起来,似乎大的公熊能对母虎做到大致有来有往,能抢到一部分母虎的猎物,偶尔也会被母虎杀死,但对公虎只能很偶然的抢到一些食物,更多是作为被捕猎对象,这在多个公园都有发生,甚至有个别公虎会经常捕猎懒熊。

 

(1) 图中有尼泊尔的2只熊抢母虎食物以及不少地方老虎杀死懒熊的例子。Corbet甚至提到了一个懒熊杀死公虎的例子,但这肯定是非常非常偶然的。

 


(2) 另一些虎捕食懒熊的例子,老虎基本是从背后突袭,直接攻击懒熊的后颈部。

 

(3) 在一些公园,比如Ranthambhore,两者互相回避,偶尔有了冲突,基本是场短暂的拳击赛,然后懒熊先离开。

 

(4) Steven Mills:(Tiger)一只擅长捕猎懒熊的公虎——“smith's tiger”,利用懒熊喜欢吃白蚁的弱点,从背后悄悄接近然后全力猛扑向懒熊的背,接着躲开。从蚁窝里拔出头来的懒熊在这样的重击下会无助的乱转,老虎则抓住机会安全的杀死熊。

 

(5) 懒熊面对老虎似乎比黑熊做的好点,虽然输的多,但抵抗的更猛。

 

(6) 这里说懒熊经常被虎杀死,Sanderson提到的一头“懒熊杀手”

 

(7) Corbett说过2次黑熊(应该是懒熊吧)趁虎不在偷走孟虎的猎物。然后就是一个很详细的公虎和熊冲突,过程相当少见:一只Temple tiger(名字)刚猎到鹿,(在一个洞里?)吃了一刻钟时间,Corbett看到一只他见过的最大的黑熊从山顶上走过,它突然趴下,顺着风闻到了老虎和猎物的气味,然后开始弯着腿偷偷靠近老虎!(正常应该只有老虎stalk其它动物的份)熊毫无声息的潜过了200码的距离,肚子贴着地面,现在它和老虎进食的地方有15英尺的落差。当老虎试图咬断一根骨头时,熊突然大声叫着向下扑进洞里,接着是老虎的一声更大的吼叫。两者打了大约3分钟或者更长点,接着老虎快速跳出了洞来到开阔地,熊继续叫着紧追出来。熊的头面部受到很多很深的抓伤,部分头皮处甚至可以看到骨头,鼻子也被撕开。(抢这顿饭的代价真不小)

 

(8) 一些文字资料,多是母虎对懒熊。   
《Tiger: The Ultimate Guide》by Valmik Thapar    
“In 1999 there were at least six instances of tigress and sloth bear interactions and in all these cases the sloth bear chased away the tigress after they had both reared up their hind legs as if to box each other. These are unique encounters in the natural world. ”1999年至少6次母虎和懒熊相遇,每次都是懒熊赶走母虎。它们都是站起来“拳击”,显然这里熊拳击厉害些。(也是ranthambhore的情况,和前面说法对照比较有趣,应该是它们非常接近,难说谁占便宜,旁观者也只能见仁见智了)   
In on incident the tigress charged the sloth bear, but in another the sloth bear was feeding at a tendu tree and the tigress was stalking the bear. The bear turned and charged the tigress and then there was a sort of a hide and seek situation until the bear left.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tigress was trying to lure the bear away from her kill so her cubs could feed。   
(母虎佯攻引诱懒熊离开幼虎)   
In another incident the two cubs come across the bear. The cubs are bigger cubs. One of the cubs stalks the bear as it laps up water and then starts eating fruit. The tiger cub continues to stalk, but the high grass prevents him from charging the bear. The bear then turns around after a half an hour and charged the young tiger and then they start to stand on their hind legs and box, but the bear gets the better of the tiger and the tiger retreats. This repeats itself three times before the young tiger leaves the area. The tiger抯 brother simply sat and watched. The brother walked in front of the bear, but the bear simply walked by this was in December 2002.   
Two months later (February 13th, 2003) the bear meats up with the two young tigers and displaced them from a sambar they had killed. The more dominant of the young tigers repeatedly charges him and tried to drive the bear off the kill, but the tiger did nothing but watch. In the end the he simply ignored the young tiger.    
Finally one month later in March 2003 there were a lot of bear hairs found and drag marks and tiger tracks. The bear was not seen in the area since. It seemed that the mother tiger had finally got fed up and summoned the courage to kill the bear.    
(懒熊两次欺负2只亚成年公虎,最后似乎是母虎鼓足勇气杀死了懒熊,应该还有幼虎的帮助吧)
News From Bandhavgarh    April 2006   
Life is not always plain sailing for the tigers, and in April Chorbera's two cubs had a lucky escape, as witnessed by one of the mahouts. She went hunting, after carefully selecting a cave in which to leave the cubs, and made a kill nearby. As she began to eat, she called for the cubs to join her, and a short meal went back to the den looking for the cubs who had not appeared. The reason for this soon became obvious -a sloth bear had discovered the cubs and was attempting to get into the cave. It would have killed the cubs given the opportunity. Fortunately, Chorbera had picked the cave well, and the opening was not large enough for the bear to get all the way in. The cubs, wisely, stayed put. A fight ensued, with bear and tiger claws missing the other by fractions as they tried to land a blow without receiving a serious injury in return. Bear and tiger are more evenly matched than most people imagine, the sloth bear having immensely strong front legs and sharp claws. Any injury which limits an animal’s ability to hunt can ultimately prove fatal, even where it is not killed outright, and both animals realised the potential danger posed by the other. Eventually the bear decided that discretion was the order of the day and retreated, leaving the cubs unharmed.  
B2的一个“妹妹”把孩子藏在一个洞里。等回来时发现一只懒熊正在试图钻进去,但是洞口太小。2者上演了一场拳击,但都没占什么便宜,最后熊离开。观察者认为懒熊和(母)虎的差距 比多数人认为的要小的多。

 

(9) 懒熊在孟虎的食谱中占一些比例,但是很少,只有0.7%。甚至比棕熊在西虎食谱中所占比例还要小得多。大概食物密度丰富的孟虎一般情况下犯不着去惹懒熊。

3、讨论最多也是最激烈的应该是西虎对amur棕熊了。这里棕熊的体重平均要稍大,但也不算多。公熊平均比公虎重20%左右,母熊平均比公虎轻。它们的冲突也远比前面激烈和平衡。   

先说说亚洲黑熊。The main predator of U. thibetanus is the Siberian tiger (Panthera tigris). The fact that tiger kills are a favorite food of U. thibetanus leaves it susceptible to tiger attacks when the tiger returns to its kill and finds the bear feeding on the carrion. (Kanchanasakha, B., S. Simcharoen, and U. Tin‐Than. 1998. Carnivores of mainland South East Asia)   
尽管偶尔会被大黑熊抢走些猎物,但老虎常捕食黑熊,不过这里提到一个有趣的情况,就是黑熊经常在吃老虎吃过的食物时被回来的老虎袭击。   
The Asiatic black bear lives in the same areas traditionally inhabited by tigers, so there was no escape for them. Indeed, tigers often pounced upon them from these very trees. The Asiatic black bear compensated by becoming really mean. Despite the fact that tigers prey on them, they sometimes get even.One researcher observed a tiger drag a wild goat it had just caught into a natural pit and began feeding. He then saw an Asiatic black bear sneak up to the pit with the greatest care and caution. Taking only quick peeks to see how  things were, he waited until the tiger was totally engrossed in feeding.   
He carefully placed all four feet on the edge of the pit, checked his balance and aim, then suddenly hurled himself into the pit with a tremendous screaming roar. Some truly appalling sounds of combat ensued and the tiger soon came leaping out of the pit, blood streaming from numerous wounds and ran tearing off into the forest. The black bear delightedly ate the rest of the goat at his leisure.   
(一个黑熊抢公虎猎物的例子,找不到出处了,不过相信这种事不会多)

面是棕熊。

关于棕熊和虎对抗资料,一方面来自于苏联动物志等老资料,另一方面来自于1992年“Amur Tiger”工程开始以后Dale等学者的一些论文,主要有:  
"Brown bear Sikhote-Alin: ecology, behavior, conserva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锡霍特——阿林保护区棕熊的生态、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  
"Brown bear of Sikhote-Alin ecology, behaviour, protection and commercialisation"   
I.V.Seryodkin December 2006   
G.F. Bromlej (1965),S.P. Kuczerenko (1972, 1983),W.K. Abramow (1975, 1979)W.E. Kostogoda (1976, 1977, 1982), D.G. Pikunowa (1987) W.G. Judin (1993).   
It was supplemented for newest scientific informations.   
《锡霍特——阿林保护区棕熊的生态、行为、保护和商业化》  
Тигры Сихотэ-Алинского заповедника: Экология и сохранение (Владивосток, 2005 г.)    
《锡霍特——阿林保护区西伯利亚虎的生态和保护》,(Vladivostok, 2005)中的第十八章:《远东地区熊和虎的竞争关系》  

 

苏联动物志里显然包括很多的例子。秋天得不到足够食物的熊有时会袭击虎。  

成年虎遭到袭击是罕见的,1959年冬天,一头大棕熊杀死了在一头带仔成年母虎捕食野猪归来的路上杀死了她,并吃掉了野猪和母虎。
 

1956年一头棕熊杀死并吃掉了3岁年轻公虎

 

1957年一头棕熊杀死母虎和她的三岁幼仔

 

成年虎是没有天敌的,但是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会由于野猪、棕熊或者野牛袭击受伤致死。  

 

1913年一头大棕熊杀死了成年公虎。这里还提到了野猪杀死老虎的两次战例。

 

Baikov对老虎捕猎棕熊的描述是“虎可以对付体重和自己接近的熊,它们会从后面跟踪然后利用山崖、倒下的树来伏击。当没有警惕的熊慢慢走过时,虎会突然从上面跳下,一爪抓住下巴,一爪抓住脖子,然后咬断颈部血管”。

 

1961年一头棕熊被虎杀死并吃掉。有趣的内容,老虎的脂肪可以到20%。。。

 

 

上面举了一些二者冲突的战例,如果总体来说的话,虎杀死的熊肯定比熊杀死的虎多得多。  因为棕熊的洞更好找,熊在老虎食谱里占一定位置。 


发现了一具熊的尸体,158cm,170kg重,明显是被虎杀死

 

概括一下西虎和远东地区棕熊的关系,我们应该可以发现虎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 


简单的说:大个体的熊有时会去抢虎的猎物,更多的时候还是吃虎吃剩下的食物。小熊、母熊会沦为虎的猎物,而大公棕熊则会对老弱病残的虎以及带仔母虎造成威胁�

阅读    收藏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像的两个人。可是,根据“差不多先生”的理论,长得差不多相似的人是存在的,不然,也不会有“明星脸”这回事儿。

 


雪村基本是前面二位的混合体,嘴像赵本山,长脸像吴耀汉。


第一次看到明道的戏错认为是动力火车的尤秋兴。


汤灿和杨恭如是我认为长得最像的,可她俩如果都卸了妆是否还这么一样一样的就不确定了~~


蒲巴甲、王力宏和李治廷,谁家的仨小子?


早就在网上听人说连战和金庸长的像,果然~~


张默和房祖名,俩人老爸可就没这么像咯~~


刘文正和黄日华,大家还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最像。


解晓东和陈楚河,他俩真的没有血缘关系?


蓝正龙和黄勐,又一对失散的兄弟?


大左和边策,俩帅哥分不怎么太清。


史玉柱和冯小刚,说这俩爷们是亲兄弟我绝对相信…


谭咏麟和伍卫国,打小就看他俩像。


张一山、夏雨和姜文一家三口。这里是姜和夏当年的合影。


吴诺弘和陈汉典,长大后我就像了你…


光头的徐峥与王凯极


这哥俩长得有区别吗?可他们一个叫马景涛,一个叫李宗翰。


林立雯和潘慧如,演艺圈最让人傻眼的一对。


刚看李小璐的戏,我一直都以为那是周迅在演,好长时间才弄明白不是一个人。这里有俩妞的合影。


王力可更像年轻时候的宁静。


夏雨和任正彬,我被搞晕了…


何庆魁如果想为跟自个有那么几分像的阿庆写点段子啥的估计困难,上海话他拎勿清啊~~


你不一定这么认为,但我看易中天和寇世勋有点神似。


陈为民和周华健,没错,都是戽斗下巴。


传说中长得很像的阿朵和陈好。


罗湘晋很像林熙蕾,特别是脸型和嘴吧


周丽淇、陈敏之和李彩桦,若是3者是亲姐妹的话,陈敏之是大姐,周丽淇是二姐,李彩桦是小妹妹。其实陈敏之和李彩桦两人关系不错,彼此就以姐妹相称。


周冬雨和蒋梦婕,PK吧~~


纪相近的陈伟霆与向佐也恍如失散兄弟,二人曾一同出席活动鬼马的杜汶泽更推波助澜,叫“两兄弟”合照


赵颂茹自出道以来就一直被拿来与郑秀文比较。而郑秀文与吴美珩也有相似的嘴型和气质。


梁永斌和安虎,前者也承认与后者在语气和动作上很相似


许孟哲和范逸臣,有那么点哦~~


杜汶泽和年轻时的郭峰。找他俩的对比照花了我不少功夫。


巩俐和龚蓓苾,后者常被称为“小巩俐”。



萧蔷和胡静,后者常被称为“小萧蔷”。


郝蕾和刘心悠,被我混淆的很严重。


任达华和谭耀文,两人一起拍过一两部电影,嘴巴极像…


杨议和林保怡,南人北相或北人南相的范例~~


梁文冲王宝强,又一例南人北相北人南相的范例~~


周炜阿进,嘴巴很像!


最初在戏里看到张延就觉得眼熟,后来才顿悟,原来是和周海媚长得酷似的缘故。


倪景阳和吴倩莲,同上。吴倩莲与徐濠萦,亦然。


许怀恩和张智霖,适合扮演孖宝兄弟。


李晨和彭于晏,其实这里也有他俩的合影。



刘璇和董洁,笑起来神似,尤其是一对酒窝。


许晴和张定涵,前者要圆润不少,后者则明显娇小很多。


顾宝明午马,经常有人把他俩搞混。


万峰和余秋雨,估计愤怒起来会蛮像。


詹瑞文和蔡康永,相似度不低。


黎诺懿和陈晓东,陈晓东改名了吗?陈晓东同埋梁咏琪~~好吧,也就嘴巴像点而已啦~~这里有俩人的同台。


姚晨和李菁,大嘴巴和鱼泡眼都神似~~


钮承泽像屈中恒~~屈中恒像宋少卿~~


李晨,缩了水的易建联。这里有俩人合影。

 


岳红和郑海霞。同上。


陈振聪和颜福伟,外貌一样,富贵人家,惹上官非。陈振聪年轻时又像是甄子丹和张耀扬的混合体。我看白花油王子颜福伟与甄子丹也有兄弟相。


阿涩和张朝阳,还是阿涩蟋蟀点…


张震和戴立忍留了胡子更像。


曹永廉和林峰我对TVB一些人一直是晕的~~


杨怡曾经演过张可颐的妹妹。


蔡依林和林心如到底什么关系?


蒋勤勤和孙俪又到底什么关系


天心和刘品言,如果忽略身材,光看脸蛋蛮像。这是两人的合影,还敢再像点么~~


发现她俩脸上的痣没?曾在电视上看到一支杨丞琳的MV,错看成了阿娇,当时还纳闷,怎么没阿Sa呢?


桂纶镁和赵琳,后者好看些;赵琳和马伊琍其实倒没那么像,但看《奋斗》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女主角还演过《别了温哥华》


章和黄磊。小文两口子~~怎么都爱跟人撞脸呢~~


高虎和喻恩泰,不知他俩熟不熟?


刘孜和扬扬,不知他俩又熟不熟?


魏宗万和刘洵,都是老戏骨。

 


单立文和林瑞阳,混淆的一塌糊涂。



萨日娜和方青卓。晕了,一直把萨日娜当方青卓看。



SMG的金炜和BTV的董路,同为主持人,后者名气大多了。


香港狗仔认为赵增熹与杨千嬅老公丁子高激似。


陈志朋不是每一刻都很像张国荣,但要说到谁长的最像,相信百分之百的人都会投票给他。


陈观泰和李龙基,那个年代流行一撇小胡子,白彪的小胡子照陈观泰也挺像。


 

延伸阅读:他们长得都一样一样的之老外版

阅读    收藏 

 

 

中型猛兽之间的对抗,体型大小不是绝对因素。因此,尽管欧亚猞猁在体型上(体重、头骨长度)上要略微胜于狼獾,但并没有什么优势而言。决定两者胜负的关键,是它们的搏斗技巧和战斗决心。

 

在捕猎能力上看,两者虽都以小型动物(雉鸡、兔类、大型啮齿类)为主食,但都有猎杀大型动物的能力。且不同地区的种群,在食物的选择上是不同的,比如青藏高原的猞猁,就偏好捕杀中型有蹄类.。在东北亚,猞猁和狼獾都能捕杀原麝、狍子、幼龄鹿类动物。在青藏高原,猞猁能捕杀成年的藏羚。

 

另一方面,猞猁和狼獾都是小型食肉动物的杀手。在欧洲和北亚,猞猁是赤狐的主要天敌,最近看一篇瑞典报告,表明瑞典20%的赤狐非正常死亡都是由猞猁而为,有些地区为了降低\控制狐的数量而引进猞猁。此外,狼獾也会捕杀它的鼬类兄弟,赤狐,小型猫类也会上其食镨。 

 

关于猞猁和狼獾之间的关系,俄国学者是作的最多,最深入的。现在的主流观点是,两者总的来说是一对竞争者。但我并不完全信服这个观点。我觉得狼獾还是占了一定的优势的。例如,在某些地区,狼獾会成为猞猁种群下降的一个因素。通常来说,北方深雪地带的猞猁会回避同狼獾的直接冲突,而狼獾,则经常跟踪猞猁而抢夺其食物。在某些情况下,年青的猞猁会在这样的冲突中被狼獾杀死。当然也有猞猁战胜狼獾的记录,那些都是大个雄性成兽。但几乎没有猞猁捕杀狼獾的报道。狼,则是猞猁最大的天敌,在狼种群密度高的地区,猞猁种群相对很少,或几乎没有,但狼却影响不了狼獾的数量。 

 

为什么狼獾在与同级别的食肉兽的竞争中会有优势?主要在于它们的皮肤较厚,颈部粗短,四肢特别强壮,趾端具有长而锋利的爪(如果按大小比例看,我认为它们不会逊于棕熊)。同时,它们咬杀对手的部位是头部。狼獾头骨的双腭特别粗壮,从发达的矢状嵴和颞区来看,上面附着的咀嚼肌是相当发达的,再加上粗而厚实的犬齿,它们能给予对手毁灭性的咬杀。在俄国学者的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被狼獾杀死的猞猁,都是因头骨被咬碎而死的。这样的情况我本人也曾碰到,一位老同事在70年代到东北采集标本时,就采到狼獾和猞猁,当时还带回来一具残破的猞猁头骨,头骨脑壳完全被咬碎。据现在我的判断,能造成这种伤口的,也只有狼獾了(狼、虎、豹都不会去咬碎头颅) 。

 

在猞猁同狼獾的搏斗中,狼獾会占尽便宜,它们的身体结构使它们不太容易会被咬住喉部。同时,抗击的能力、体力上也有优势。反观猞猁,就显得很单薄了。猫科动物的身体结构,注定它是一个高度特化的职业杀手(它们的优势是针对它们的猎物),但不是同其它对手战斗的搏击运动员。除了顶级的大猫,如虎、狮、美洲豹,其它的猫类都会避免同大型犬类、鬣狗类、熊类动物冲突。只有在非对称情况下,它们才有能力击败其它食肉类,例如猞猁对赤狐,豹对胡狼、豺、马来熊。

 

阅读    收藏 

 

 

今天登场的两位,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它们都是迅猛扑击的技巧型杀手。那么,在人类设想的狭路相逢之战中,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呢?

 

结构对比
先来说说雪豹,对这个神秘大猫的研究与一直不够充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也是仅仅是一个开始。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雪豹是第二个从豹亚科线系中分化的成员。要早于虎、美洲豹、豹和狮。因此,雪豹属于一个较原始的豹型猫类。与云豹不同,雪豹是一个高度适应中亚山区高海拔高原生境的特殊形态。进化选泽的压力,使它们在结构上注定要协调平衡两个主要因素:适应高原的特殊气候和捕猎中大型有蹄类动物。看看雪豹的头骨,你就会看到,它们的鼻腔在整个头骨的比例上占有很大的空间,这与寒冷\气压低的环境密不可分的—它们有着特殊的呼吸系统。鼻腔的增大,使额骨高高的隆起,吻部显的短而宽,整个颅型显的高而宽。在与杀死猎物相关的部位上,吻、下颌、雪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这方面,它倒是和猞猁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要比猞猁更加粗壮。身体骨骼上,雪豹和豹属动物没有多大的差别。虽然在行为上,它是一种跳跃型大猫,但在四肢骨骼上,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地方。
豹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种类。先看看头骨,这个大猫有着豹属最典型的头骨型式,颅骨狭长、面颅的比例增长,吻部也相应的增大,大型的壮、老年雄体,具有极其发育的矢状骨嵴,后枕部,也发育出了相应的骨嵴,这些,都是充分的给咀嚼肌、颈部肌肉提供附着。在颅骨的大小上,豹比雪豹表现出了更大的变异。牙齿上,豹的犬齿要略比雪豹的长、粗。身体骨骼、肌肉结构,豹和雪豹是类似的。
在外型结构上,雪豹具有更为宽大的足掌和长而粗的大尾巴,这是对在高山上跳跃的适应。

 

体型大小
在哺乳动物学领域,三个指标是判定大小的关键: 头骨的绝对尺寸、身体全长和体重。
在头骨大小上,我和英国的同事,一起测量过保存在中国、欧洲动物学研究所的雪豹标本,这可能也是迄今为止测量的最丰富最多的一份样本,我们一共测了近50个雪豹的头骨,颅骨最大长的95%置信区间范围应在170-200MM。雪豹的地理变异较小,因此,并没有特别巨大的个体。再来看豹,前面说过,豹的变异要显著的大于雪豹。在我测量100个豹头骨里,最大的一个头骨,来自南非,颅骨全长达到250MM,但这还不是最大的个体,非洲豹的头骨,普遍的大于亚洲豹,在文献里最大的一个公豹,颅全长竟达到270MM!这已经相当于一头雌性虎的标准。印度豹的范围,一般在190-260MM之间,而中国地区的豹,则普遍较小,范围一般在170-220MM。远东的豹,大小和中国豹相似,但也有一些特别大的个体,最大的记录,头骨全长也有260MM的。
在头骨大小上,豹大于雪豹。
体全长上我给不出特别详细的数据,我没有量过多少雪豹和豹,这个大家可以去可靠的网上去查查资料。
体重上,雪豹的体重应在45KG-70KG之间;豹就比较复杂,从30KG-90KG都有。苏联动物志上,记载过一个130KG的个体。我虽然有点怀疑,但这个数据已被广为引用。就且把它当成事实吧。这样一来,豹在总体上又大于雪豹。

 

战斗杀伤力分析
夏勒对尼泊尔和青藏高原上雪豹的食性分析,表明雪豹能捕猎其生境内除了野牦牛外的所有有蹄类。雪豹也有捕杀大型家畜的记录。
豹,那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它们不仅是中大型有蹄类的梦魇,也是各种中小型肉食动物的终结者。在战斗杀伤力上,两者打平。

 

生态竞争
雪豹和豹都有彼此的竞争对手。前者的首要竞争对手,是狼,虽然单个的狼不具有挑战雪豹的能力,但夏勒的分析,表明狼在对猎物的适应能力上,要优于雪豹。因此,同一生境里,狼(主要是狼群)要优先于雪豹。除了狼外,棕熊也是雪豹的有力对手,雪豹通常对狼和棕熊退避三舍。当然也有例外,苏联学者曾记录有一对雪豹联手杀死一头幼年棕熊的战例。

豹,在非洲的主要对手:狮、鬣狗(斑鬣狗、棕鬣狗)、非洲野犬;亚洲:虎、豺、狼、缟鬣狗、熊类。大部分学者认为,在非洲,狮群是影响豹子种群最重要的物种,是豹的头号敌人;在亚洲,豺是豹的头号敌人。我老师在上世纪60年代,遭遇过豺群围攻并杀死、吃掉50KG的豹子的战例。虎虽然是豹的另一个可怕敌人,但豹子会尽力避开与虎的直接竞争。有人研究过印度的虎、豹、豺竞争关系,表明虎豹对单个体豺有绝对压倒性优势,对小群体豺(5只以内),虎有绝对压倒性优势,豹则很小或没有。当然,一有机会,豹会毫不犹豫的杀死落单的豺。
在生态竞争上,豹的压力要明显大于雪豹。

 

结论
综上所述,我把雪豹和豹的各方面(每一指标的满分为100)比较列表如下:
                        雪豹         豹
体型结构          80          85
体型大小          70          85
战斗杀伤力      85          85
竞争压力          40          60
总得分             275        315

因此,基于各方面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我们的花豹要强于雪豹。

阅读    收藏 
(2007-08-12 14:22)

美国,李小龙和Muhammad Ali都是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无敌英雄,一个是扬威世界的功夫皇帝,一个是称霸拳坛的世界拳王,这两个人尽管曾处在同一个年代,但是始终没有真正交手,不仅我们现在遗憾,在美国更是一直遗憾,在200012月李小龙诞辰60周年之际,他被《Time》杂志评为21世纪对人类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一,同时美国《Black Belt》(其名源于武术段级,黑为最高,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武术杂志)也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李小龙电影回展以及个人纪念电影拍摄,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在民间调查李跟Ali谁更厉害的问题。但是因为拳击跟武术规则的差异人们争议很大(Ali在70年代出访日本曾跟空手道有一场较量,规则争议也很大,后来Ali取胜,但他的腿部伤痕累累)。来组织者作了一个假设,即把李跟拳王Ali同时关进一个黑房子里面,然后过一段时间打开选择谁最后走出来。这个假设本来很有意思,很多人参加了调查,最后超过65%的人选择李。   

   

网上找到一篇李小龙自己的一段表述:

 “很多朋友都关怀我的过去,其实,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譬如我曾在美国的国际性拳击赛中,击败了曾经取胜的选手。然而,这是我还未深入哲学领域时做下的傻事,那时候,确因此使我成为武术界的‘强手’,但这到底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匹夫之勇而已,也是侥幸的‘胜利’。因为,中国有一句老话:‘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这是每一位拳师授徒时,总会以这句话作为对弟子的赠言。”

 

那时不少武师曾以言语激李小龙向拳王Muhammad Ali挑战。Ali是李最佩服的美国职业拳手,Ali叱咤世界拳坛,保持不败的纪录。Ali的每一次拳王卫冕战,李必收看不可。   

李是这样回答武师的:“我为什么要向阿里挑战?这就象拿笔的人,不可跟操刀的人在一起比文才和武功的高低一样。” 

 

李的回答,自然遭到好滋事武师的嘘声。李说:“按职业拳击的规则,我不是阿里的对手,若是民间性质的比武,我未必就会输给

阿里!”李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明智和客观。大部分武师无言可对。不过,仍有几个武师缠住李不放,他们想借此出出曾落败局的怨气。直到有一次,李当着这些武师的面,将一名主动向李挑战、号称中西部重量级拳王的黑人打倒,这些人才无话可说。 
李至生命的终结,都末跟阿里交手过。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全美武术界和职业拳坛的顶尖人物,他们只会接受他人的挑战,而不可能向他人主动挑战。 
 

 

事实上Ali曾经拜访过李,便切磋技艺,不管谁跟谁学习过。李是第一个将拳击融入中国武术的人。  

 

以下是各界顶级高手对李小龙的评述:

李是一个虔诚的武术家,他非常专注自己的武术,他从不满足于现状,并愿意为此作出牺牲。——Muhammad Ali

李全身的每块肌肉是如此结实,击出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人。—— Dorian Yates (世界健美界权威、奥运健美先生)

我无法再遇到一个像李那般对武术狂热的人了,他能够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赋外,其余都是肯努力的结果。他出拳快、狠、准,足以令他傲视武坛。—— Jhoon Rhee Lee (美国跆拳道之父)

在李短暂的生命岁月里,他的生活充实,积极而富有创造力,即使比他多活两倍时间的人,说不定也无法达到他的人生之终极境界。——Ed. Parker (美国空手道之父)

谁要跟小龙辩论,到头来将会张口结舌;若与他动手则更加愚蠢,因为这与自杀无异。—— Joe Lewis (美国重量级空手道冠军)

李能够称霸武坛,不是因为别人不行,而是他实在是太突出了。—— Doug Palmer (美国擂台捍将) 

李是不可能被替代的,作为本世纪最优秀的武术家,他虽然已去世多年,但他仍为世人之偶像。—— Benny Urquidez (世界搏击名将) 

 

另外一篇报道似乎被证明Muhammad Ali与李小龙有着密切的交往,报道中刊登了一张合影:

Very very rare shot of Lee and Dillman. Dillman was one of two people who trained both with Bruce Lee and Muhammad Ali. Nowadays a big Kyoshujitsu instructor.

 

注解翻译过来就是:

    李与Dillman非常非常罕见的合影!
  Dillman是跟随李小龙与Muhammad Ali分别共同训练过的两个人之中的其中一位。
  (另一位有待考证)

  现在是一个杰出的kyoshujisu(应可译为柔术?)教师。

 

 

 

PS:George A. Dillman,不仅曾和Muhammad Ali训练过,还担任过他的保镖。在李的介绍下,对于点穴功夫十分爱好,已经成为个中高手兼大师级人物。曾与李切磋,在《Black Belt》纪念李小龙专辑文章中称李是踢中他头部第一人,而他不知李起腿何处。

阅读    收藏 
伊朗有着视觉艺术的优秀传统,书法艺术也源远流长,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对其他艺术形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朗平面设计中的经典之作往往就是书法与字体设计的有机结合。
 
伊朗官方语言为波斯语。波斯语的书写由右向左,共有32个字母,几乎每一个字母都可以与其他字母连写,这意味着写一段话可以不必停顿,一笔书就,非常灵活流畅。
 
Ali Vazirian 
 
 
 
 
 
 
 
 
 
 
Mehdi Saeedi
 
 
 
  
 
  
  
 
 
Reza Abedini
 
 
 
 
 
 
 
 
 
阅读    收藏 
 
“华荷”者,鼎鼎大名的安迪·沃霍尔是也。沃霍尔不只是波普(POP)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有名的实验电影作者,其影片极重概念性,常引起争议,如著名的《帝国大厦》,全片只是以固定机位对着帝国大厦连续拍摄了9个小时。本届电影节特设的这一“华荷制造”单元,所放映的并非沃霍尔本人的作品,而是由他制作,保罗·莫里西(Paul Morrissey)执导的《肉》(Flesh)、《渣》(Trash)、《热》(Heat)三部曲。

 

1960年代末,安迪·沃霍尔减少自己执导,转而支持“沃霍尔工厂”大管家,另类导演保罗·莫里西的创作,后者顺势拍成多部美国另类电影经典,《肉》、《渣》、《热》三部曲就是1970年代美国嬉皮社会及人性的戏剧性记录,至为赤诚大胆。保罗·莫里西以此三部曲证明自己是记录美国心灵的最佳导演之一。《肉》的主角是双性恋男子祖,妻子要为女情人堕胎而逼他上街卖肉,镜头名副其实地紧紧扣住以他为中心的一具具肉身,对裸体及其功能角色赋予暧昧多样的意义。由于场面大胆,此片几经电检机构非难才得以公映。

 


《肉》(FLESH)
简介:影片的主角是双性恋男子乔,妻子要为女情人堕胎而迫他上街卖肉,镜头名副其实地紧紧扣住以他为中心的一具具肉身,一时有「丝带扎阳物」表现身体物化的鲜明场面,一时是父亲和幼儿相裸嬉玩接近古典祟敬的礼赞。对裸体及其功能角色赋予如此暧昧多样的意义,美国电影此前从未做到,也几经电检机构留难,才得以公映。从《肉》一片起便见莫里西不囿于冰冷自溺的华荷电影特性,反凝聚精简绝妙的情节和异色人物生涯。

《渣》(TRASH)
简介:取材于七十年代毒品文化的《渣》便非渲染迷幻的潮流之作,而是一部具批判意味的黑色喜剧。男主角继续赤身裸体引介迷幻世代的边缘日夜,片中充满为毒卖身、注射海洛英、孕妇做爱……无奇不有,但莫里西总抱持着道德的目光,用最冷静准确的镜头把种种畸态捕捉、讽刺,尽显毒品和嬉皮理想已变成潮流商品的下场。达利桑德罗被海洛英掏空的性无能、脸上的茫然迟缓使他不负「地下马龙.白兰度」的外号。

《热》(HEAT)
简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发生在阳光普照的洛杉矶,新世代的颓废生涯与好莱坞的传奇背景糅合发光。莫里西在经典电影《日落大道》的桥段上添油加醋,达利桑德罗扮演大发明星梦的混混,终日男女不拘、以肉体博上位。女主角是过气女星,形象刻薄妖艳,实则外强内虚。姣婆遇上脂粉客,再配上周遭的一帮垃圾人物,画框里尽显梦工场盛世过后的凄凉荒唐。《热》在三部中戏剧性最强,但态度保持尖锐,现实社会的物欲关系在冷嘲热讽间原形毕露。莫里西拍完三部曲,已足证他独特的创作观念,是记录美国心灵的最佳导演之一。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