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言: 本人已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的内容一周后都会在豆瓣及微博存档。若要阅读最新内容,欢迎订阅:阿罡版画书斋。或扫描本文结尾处的二维码。
英国篇
英国藏书票历史悠久,纹章学书票占很大比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工艺美术运动波澜起伏,威廉姆莫里斯、比亚兹莱及其追随者们在插画、书籍装帧、纹饰设计等领域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英国藏书票在这个阶段可谓百家争鸣,独放异彩。
标签:
杂谈 |
前言: 本人已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的内容一周后都会在豆瓣及微博存档。若要阅读最新内容,欢迎订阅:阿罡版画书斋。或扫描本文结尾处的二维码。
藏书票中出现的格言警句,最受欢迎的自然与书有关。以下作品皆归于此类,诸看倌请欣赏!
(美国篇)
标签:
杂谈 |
前言:本人已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的内容一周后都会在豆瓣存档。若要阅读最新内容,欢迎订阅:阿罡版画书斋。或扫描本文结尾处的二维码。
细心的藏友一定会发现,西方早期书票经常印有各种形式的格言警句。本公子无意借微信平台“放射正能量”,只是在此向大家展示一些三观积极向上的老书票作品。
首先出场的是大熊题材的书票。大熊,乃18世纪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语词典》的编撰人Samuel
Johnson之戏称。“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即语出其人。这位顶级学霸有无数的粉丝。英国著名的藏书票收藏家、董桥书中经常提到的伦敦旧书商威尔逊先生便是其一。该票为威尔逊先生的大文豪约翰逊博士专题藏书所特制,下方刻有约翰逊博士的格言“乐善好施,人之大乐”
标签:
杂谈 |
前言:本人已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的内容一周后都会在豆瓣存档。若要阅读最新内容,欢迎订阅:阿罡版画书斋。或扫描本文结尾处的二维码。
目前藏界公认的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是1450年至1470年间制作的“刺猬藏书票”,画面是一只刺猬,“若不还书,这个刺猬就替我刺你”“慎防刺猬随时一吻”。从功能上说,早期藏书票是为了警示心存歹念借书不还的家伙, 贴在爱书上宣示主权。
以下一些作品都有借书的主题相关:
标签:
杂谈 |
前言:本人已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的内容一周后都会在豆瓣存档。若要阅读最新内容,欢迎订阅:阿罡版画书斋。或扫描本文结尾处的二维码。
《超时空少年》里有句经典的台词,“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小丑,和憎恶小丑的人。”D.J.MacHale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如果你不厌恶小丑,你就应该是个小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难在一个合格的小丑身上看到这种恶毒和尖刻。在舞台上,小丑的义务是博君一笑,装疯
标签:
杂谈 |
前言:本人已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的内容一周后都会在豆瓣和微博同步存档。若要阅读最新内容,欢迎订阅:阿罡版画书斋。或扫描二维码
分类: 随感 |
标签:
藏书票版画风月文化 |
分类: 版画和藏书票 |
《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二则“乳姑不怠”,讲述了唐代崔山南人家里媳妇用乳汁孝养婆婆永不懈怠的故事。我一直好奇,如果是换作公公,这则故事是否成立?
那些prudish的卫道士怕是要惶恐不安了罢。
最近错过了一张日本藏书票,木版套色,作者待考,印有“岸氏爱书”字样。我一直试图猜出这张书票的genra,该把它归入风月类,烹饪类,还是民俗类?这是俏皮的恶趣味,还是真有这方面典故?恳请方家解惑。
最近东夷动静很大,就拿这张书票调侃一下罢。
标签:
版画插图风月文化 |
分类: 版画和藏书票 |
博客久未更新,有藏友发消息催我怎么的也要时常上来说几句,否则关注你的人都跑了。我一直很反感attention-seeker,也怕成为那样的人。且当写着玩,有没有人看,什么人看,我都无所谓。
前几天收到一套版画插图,挺有意思。1939年法国AuxGalant出版的《天使的自白》,限量毛边插图本,每本都有编号。该部小说为G.Donville所作,因其中虐恋的情节而被视为Femdom文艺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该书至今依然有再版。共有16幅照相腐蚀版版画插图,整版单面印刷。风格香艳,典型的三十年代法国风月文学的插图。
所用照相腐蚀版技法也是二十世纪初流行的,早年拜劳斯就使用这种技法印刷藏书票。印刷极精美,肌理细腻。
该作品编号为3
标签:
chanel香奈儿梦露毕加索达利拉格斐蒙德里安勒韦迪时尚 |
分类: 随感 |
“Madame Gabrielle Chanel is above all an artist in living.”——最重要的是,香奈儿女士是位生活的艺术家。
221号展柜里摆放着1937年11月《Harper's Bazaar》杂志,在5号香水广告上印有这一广告词可以用来概括本展的主基调,也间接回应了对于奢侈品牌在国家级美术馆举办展览的质疑。的确,这是场名符其实的“艺术”展览。这一重要的展览的主标题是Culture Chanel,图录的封面上并没有印文化香奈儿这几个字,导致了不少观众误解。策展人并未也并不希望翻箱捣柜将香奈儿的所有产品摊开来,将展览布置成时装发布会(售卖会)。首先要强调的是,这绝对不是香奈儿的个人独奏,这是由香奈儿担当第一小提琴手的交响乐。在光彩夺目的玻璃柜间穿梭时,观众能亲眼目睹毕加索,达利,拉格斐,蒙德里安,斯特拉文斯基,勒韦迪,考克多,曼雷,比顿,霍斯特等与香奈儿女士同时代的,或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插画家,设计家,文学家,诗人,音乐家,摄影家,总之n多的家们所创作的不同时代的各种艺术媒介的作品原作。策展人的宏大叙事可简述为:在广角镜头下通过串联所有这些海量的零碎的手稿,设计稿,版画,素描,蛋彩画,信札,签名本,老照片,录像,时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