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621
  • 关注人气:8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2-06-25 13:17)
标签:

子洲

发展

独家

观点

多么盼着子洲好

 

王祖文

 

                  

              一、 怎么正确爱子洲?

 

写这篇文章,犹疑再三,我不知道以怎么样的方式切入,我不知道写到怎么样的程度为恰到好处,我不知道以怎么样的文字面目出现才是效果最好。这些都重要,但又似乎都不重要。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写方方面面都能共情的话语也许是更重要的。

 

我是子洲出生的,从子洲考出去的,从上大学算起,我离开子洲38年了。三十八年的时光和经历让我明白:赞美父母一万句,不如办一件急需的实事,同理,歌颂家乡的文章一万篇,不如给家乡办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在为家乡服务这个话题上,没有二话。游子爱子洲、念子洲,体现在梦中、文中、歌中、舞中,当然更多的体现在回家乡的脚步中、帮助家乡的行动中。子洲对别人如何,我不好断言,子洲对我而言是我成长的根、是我生活的养料、是我奔跑的加油站。确实是这样:我的生命来自子洲,我的文化的源头来自子洲,我三十多年来文章的多数内容来自子洲,甚至我真正的文字的荣誉来自子洲。我年轻的时候,见不得别人说子洲的不好,现在年纪不轻了,我明白:说子洲不好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情,辩证看之、客观听之、真诚待之、老实改之才是最好的,那种一听说子洲不好,动不动就暴跳三尺,语言辩之,行动护之,是不是给人心智偏狭气量不足呢?是的,真正爱子洲,要理智爱、要行动爱。

 

二、曾经这样爱子洲

 

我在三十八年里以这样的方式爱子洲: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给家乡子洲唱了我心中的恋歌。究竟唱了多少,我珍藏了一大木箱的样报样刊,这些在别人眼里就是标准的一堆废纸,对我而言,却是情感与行动的结晶。我知道:在世俗者眼里:这些东西未必如一株白菜,甚至在我后人眼里也是如此,这绝不是自轻自贱不要自尊。但是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心是慰藉的,这就够了。这是用文字的方式做事。我还用职场的方式做事。最近五年来,由于从事税收经济分析工作的关系,我将分析课题的视野有意识地涵盖到家乡榆林、子洲,也确实通过这种方式建言做事,做成了一些课题、做出了一些东西,这个是我自我满意的。我还用这样两种方式为家乡做过事:一种是通过相关网络平台提出诉求、推动家乡一些关乎水利、交通民生事项的解决。一种是直接给相关地方人员用书信形式建言反映。我是一个微小的人,微小的人能办成半件事都高兴的不得了。我办这些事不图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回报。与己坦然愉悦就是最好最大最深厚的回报。

 

三、现在这样恋子洲

 

这些年,由于父母都已年过八旬,却身体不大好,甚至还出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样我回子洲的次数明显勤了。只要逢年过节,不是回子洲,就是在回子洲的路上。每次往返在子洲的车上,我总是在头脑里会冒出同一个问题:我走出子洲三十八年了,值不值?这个问题真把我自己问住了。我的职业是搞税收经济分析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分析不了自己。我业余爱好的是文学,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我也回答不了自己。在爱子洲方面,有几件事情是非常感动我的,我写过《陕北情》,著名散文大家刘成章看到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我在一家报纸发表,他说应该鼓励为陕北默默做事的人。我爱子洲确实爱得有些痴狂,有些外人不可理解。关于陕北淤泥坝修复问题,我单独立题重点了解子洲,文章成稿后在相关渠道没有成功后我通过个人关系送到相关不低的层级人手中。近期,为家乡相关的一件民生事情,我直接致信相关人士。有些朋友说:这个又不牵扯您、更不牵扯您的家人,完全可以不管这些与己无关的事,朋友的好心我非常感激。但是,我想:能促动一下、哪怕是小小的一下、有这样的一下和没有这样的一下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受制于主客观条件的约束与限制,一个人办好事的机会和时光、能力与效果是极其有限的,是的,确确实实是极其有限的。不珍惜不抓住这样的时光与机会,一切都是空的。子洲家乡最瘠薄的黄土地在最困难年月养育了我们,我们在有生之年不能尽力回报,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在子洲的土地上行走呢?我们总不能整天用文字用话语空对空吧人不能光活自己不活他人不活未来啊!

 

四、未来这样盼子洲

 

     我曾经头脑里不时闪现过这样的念头,我想把家乡十年的公开发布的经济社会数据研究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得出一些对未来的启示。我又想:这方面我是外行,就搁弃了。但我想通过更便捷的更管用的更直接的方式体现我对家乡的未来的经济的关心。我和我家乡的尊敬的同行有过这样的三次交流,我们共同认为未来十年,家乡最大的能见真金白银的增长点第一位的就是煤炭。是的。煤炭,今年马上投入生产的煤矿。这个煤矿在什么地方、计划产能多大?年税收多少?对家乡地方财政的年贡献比例是多少?这些东西感兴趣的朋友们请往子洲走走、走走就知道一些了,我们的研判煤炭税收未来占到总盘子的三分之一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争议分歧。未来十年第二位的税源应该是天然气。天然气是子洲的特产资源,开采量明显加大,产能一旦上去了,税收占到总盘子的五分之一是有保证的。这两大支柱行业是硬实力,可以至少局部改写曾经的税源偏弱的局面,有这些东西托底,谈论家乡的经济才不至于走样、才不至于盲人摸象,才不至于醉鬼吹唢呐根本不着调。那么子洲未来十年的第三位的经济支柱应该是建筑、房地产及交通运输业。这三个行业统合起来税收占总盘子的四分之一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判断是建立在既往的税收占比上,也是建立在未来经济的基础性拉动上。我以为我们这种与自身行业话题聚焦的交流共识是非常重要的。离开这些根本和支柱说家乡经济我们不好置评,但我们格外感上苍赐予我们家乡这样的资源,这样的资源是以家乡为自豪感的核心底气所在,离开核心骨干财源说经济,当然也可以,那是别人的事,但那真不是我们这种职业人的习惯与使命。记得家乡曾经有一任领导面对媒体说过这样一句话:地方财力没有保障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都成问题了。这个话通俗解释:没钱的家长说话办事容易失去信用。我想:随着上述支柱财源兴起,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定会有所好转。抓经济抓住这些牛鼻子家乡的未来还是更加可期的、当然也是更加可爱的。最起码说:优质生源有希望回流、人口也有希望有一定的回流,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有了财力底气和现实可能。是的,财力永远是硬道理!

   在这之外,还想对家乡说,家乡在发展一产方面经验多、成果多,咱理应双手鼓掌,我最想说的是:家乡未来要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内生动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来自上面的、外围的输血支持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一些长远性的、民生性的、环保性的如淤泥坝的修复、道路交通的改建扩建修补、老百姓出行的畅达舒心、植树造林、医疗教育养老、乡村污染治理,等等,期盼在财力提升的前提下有更暖心更具力度的变化。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比较优势,子洲有一种比较优势就是子洲在外的实业家非常多,有各方面成就的人士不少,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靠乡情吸引他们用资金、用技术、用智慧、用资源、用市场为子洲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当然有大文章可做,也当然与地方营商环境的更优、利润回报的更丰有直接的对等正比关系。

我还想说的题外话:来自官方数据:子洲的老龄化之严重在陕西区县中于老二的位置,在现有人口中,子洲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是20.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左右百分点。怎么解决,我的观点:

第一:做好假日经济文章,形成假日消费高峰。

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这四大节日容易形成消费高峰,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和引导的问题。子洲的传统秧歌汇演省内外有名,可以吸引外地客人来子洲观看消费,帮助长假经济形成全年消费最高峰。国庆节、五一节、春节大量子洲籍在外人员回乡探亲,可以将相关活动插入其中,清明节是全民祭祖活动,子洲在开展重耳活动纪念基础上可以拓宽活动领域。

第二:做好乡情聚会文章,形成民间消费高峰。

子洲民间外嫁女客回乡聚会之盛之旺走在榆林乃至陕北各县前列,每场聚会的消费平均在20万元--40万元左右不等,其消费都留在了子洲境内,作为地方做好引导即行。这方面子洲有传统、有经验,可以引导镇村策划组织,在既活跃子洲经济的同时,也可以为乡村振兴出力,搞敬老助老等公益捐助活动。类似的聚会可以多样化:如,女客聚会、同学聚会、战友聚会、文友聚会、驴友聚会、庙会聚会、研讨聚会,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些活动的前提是符合地方防疫政策。

第三:做好亮点资源文章,形成固定消费高峰。

子洲的清明节重耳节活动、农历九月九日敬老节活动、四大名山庙会活动、南丰寨庙会活动、中医药材展览招商研讨活动、秧歌唢呐说书信天游民俗展演比赛活动、相关体育赛事活动,等等,能固定下来最好固定下来,引入市场力量举办,从而形成不间断的人流高峰活动,有了人流、才有信息流、财富流。才能形成必要的起码的财税果实。

第四:做好线上资源文章,形成网上消费高峰。

线下消费不足线上弥补,当地消费不足吸引外地消费弥补。坚定按照地方十四五规划对网络经济给予有力支持,让线上消费形成气候,不仅仅消费农副产品,而且要尝试消费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加工产品,同时要拓展到消费特色文化产品,要责成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策划包装推动这个事情,从而形成网上消费高峰,提高当地从业者收入。

第五:做好老年经济文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成果。

老龄人口占比多,是不利因素,但视角转换后,就可做有利文章。我认为:首先当下能做的事情是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扩建现有的县镇敬老院,提高软件服务能力,形成子洲经验;其次,将老年人经济纳入乡村振兴的固有盘子予以统筹考虑,每年固定举办老年相关赛事活动,进行表彰,成为子洲的地域文化名片;再次,每年在重阳节来临时,可以尝试举办老干部老职工助力家乡子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形成引智高峰、聚才高峰、消费高峰。

养老消费关键是要做出特色,做出与需求匹配的经济。未来,养老消费的市场及其广阔,尤其是城里人养老,子洲人如何赚取这部分钱,如何用十年时间探索经验、做出品牌,我个人感觉未必比子洲馃馅、子洲黄芪的产业空间小,这种服务业贵在特色,特色有了,品牌有了,消费和利润就跟着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和发展文旅产业一样的极其有希望的行业,关键看怎么做。

关于文旅产业的发展未来我的观点是三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文旅资源如何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的问题。这个没有活动、没有载体容易变成空谈、一个是开发子洲的宝,利用子洲唢呐、子洲秧歌、子洲说书、子洲民歌、子洲石雕、子洲面花等吸引外地人。第三个要形成一批网红打卡地,在这个方面利用各种名人名景名师名事不断推出能让顾客留足的打卡地,这个应该放在重点位置推进。

 

子洲放在陕北算得上一个人口大县,子洲居家的、在外的能踢能打、能文能武、能里能外,尤其是能突破生存困境、能赚钱能成名成家成事的人多的是,历史与现实不断在证明这一点。环境锁住人命运的毕竟是少数,环境反作用与人能成气候能致富能成才能成器也是一种人们生存、发展、富裕、和谐、美丽的自然规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子洲是咱家,不爱不由咱,咱是子洲人,永盼子洲好!

阅读    收藏 
标签:

路遥

精神

密码

路遥:精神密码探视

 

                             王祖文

 

    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生前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在一部重大作品创作前夕,他都要远离都市,到大漠深处进行独自思悟。这种习惯甚至影响波及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陕西作协的长篇小说推进会。当时,在路遥的促使下,陕西当时在全国年轻的有影响的作家如贾平凹,陈忠实等人一行浩浩荡荡集体奔赴榆林,奔赴沙漠,互相鼓励,进行大漠动员,内心禅悟。由此探视路遥的精神密码,很有意味。

 

     大漠思悟对于路遥而言,是一个绝对必不可少的精神洗礼环节和精神准备过程。路遥在中篇小说《人生》获奖、电影《人生》在全国公映后获得巨大声誉后,用作家本人的话说,靠这些已有的成绩自己完全可以舒舒服服活一辈子了,但是,他没有就此停歇,他不想过这种舒舒服服的自满日子,他需要重新开始新的人生的长征。就这样,在大漠深处,避开熟人,独自进行思悟。

 

    那么,他在大漠深处思悟什么呢?其实,无非就是这样一些内容:要主动斩断尘世间的一切诱惑和干扰,要绝对退回到创作者必备的初心状态,要有大漠一样博大的精神和灵魂,要主动与旧我告别,与已有的成果告别,要自己给自己设置更高的门槛,主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甚至有意苦难自己,过苦行僧的生活。要立刻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精神的心里的思想的大境界,一种英雄主义的大境界,一种理想主义的大境界,一种诗情画意的大境界,一种哲学家的大境界、一种谋求为当代文学增加新元素的境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前所未有的大境界,后面所要进行的宏伟事业才有可能进行和展开,否则,没有与之匹配和对应的精神的心里的思想的准备与境界,也就无法写出感动这个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的作品。

 

    几十年来,众多路遥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路遥的这种大漠禅悟的经历,尤其是在《》人生》成名后想要创作百万字的大作品之前的那次在榆林大漠深处的独自大漠思悟。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大漠思悟对于路遥而言其重要性怎么言说都不过分,这是超人意志超人理想超人精神超人行为超人情怀的大萌芽总动员,这种思悟其实是一种完全放弃旧我重生新我的过程,是一种突破小我生发大我的过程,是一种塑造理想之我英雄之我诗意之我哲思之我的过程,是一种化蛹为蝶的过程,是一种蛇褪皮的过程,是一种泪流满面的过程牵动灵魂牵动筋骨重塑的过程。是一个小小之我在短时间内从大自然中汲取博大的超自然的力量,使自己与大漠在精神上心灵上思想上形成一种同构同质,只有这样强大的精神之我思想之我灵魂之我——自己这个主体之我才能担负新的使命。是的,大漠思悟最重要的是充盈自己的人格之大理想之大精神之大意志之大。没有这样的准备,我们很难想象几十年来他的作品的生命远远比他的肉体生命之长的既成事实。

 

      路遥曾经说过:作家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一个人不仅要会战胜失败,更要会战胜成功。路遥的话语不仅透露出他的英雄主义的理想,也其实透露出了他大漠思悟的重要秘密。这种境界、这种情怀、这种担当,放在今天这个既有繁花似锦又有功利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小我主义大行其道的环境里,其现实意义是非常强烈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人,这些人确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当然,这些成就在芸芸众生中是出类拔萃的,是有一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的,但是,太多太多的这样的人们以此为满足,以此为人生的享受停歇的理由,将自己当做一个人物,然后,将人生的主要目标锁定在如何利用所谓的地位所谓的成功所谓的优越进行享受和娱乐、消费和消遣。完全彻底地在小圈子里满足陶醉自己,彻头彻尾在精神上理想上小我化、微我化、低矮化、世俗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多如牛毛,这样的人甚至引领娱乐享乐、消费世俗的新潮流。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人生设计与人生走向就一定是见不得人的,也一定就是消极灰色的人生,但是至少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人为精神进入到侏儒化、理想缺钙化、目标满足化、成功终止化的人生。这样的成功终究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成功,是一种小我意义上的成功,是一种没有将人生潜能真正完全释放出来的成功。是一种与真正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史诗品格厚重历史很少沾边的成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播出后,感动着激励着全国成千上万的读者,路遥热持续兴起保持热度。甚至很多读者有一种想法想在路遥作品的诞生地,路遥作品主人公的活动地-----陕北去走走看看,去感受感悟,去寻找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元素和情怀。这是非常好的想法和举动。在我看来,千千万万的读者不可忽视大多数人已经忽视的路遥的大漠思悟的地方和情境,如果能用心体悟一下这个场景,那意义不仅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有些超凡脱俗的意味了。否则,寻找不到摸索不到路遥的真正的精神密码心里密码理想密码意志密码,容易有一种瞎人摸象的嫌疑了。

 

      探视路遥的精神奥妙,对于走入路遥的精神世界、用路遥作品所散发出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感召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的精神充盈起来、饱满起来、勃兴起来,用好的精神成就好的人生,这是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学习路遥、纪念路遥、创造超越旧我业绩的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事情!

                            (发表有删节)


                《榆林日报》  2022.4.7

阅读    收藏 
(2022-03-22 13:52)
标签:

疫情

散文

铜川

王祖文

(前言:今天,我看到我所在的城市确诊病例通报为零,心里有一种十天来少有的轻松感,在这里,向各方面为防疫贡献力量的人们致谢:我们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铭记您的付出,好运属于您!下面发的是此前时段的一篇文章。)




正气盈盈战疫情

 

王祖文

 

做梦也没有想到:新一轮疫情不同程度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去年的12月8日,在西安港务区体检,总共停留了不到5个小时,而且是全程口罩、点对点接触。但是,返回我所在的小城,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这个时候,我是第一个主动社区报备的,第一个自费做核酸的。是的,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城市负责对社会负责,一个人高度的自觉是防疫的最充沛的源头性的先导性的正能量。当然,由于防护严密,一次次的核酸结果自然是阴性,但是基本是进入48小时一做的循环模式,个人安好,单位安好,社区安好,城市自然安好,否则,稍有不慎,带来的各种社会资源的调集整合是普通人做梦也未必能算清的。即就是为了抗疫一个城市的短时间的临时停摆,数千万元的财政资金就有可能需要为此聚焦、为此倾斜、为此用力,更不要说其他社会资金了。我是聚财人,我知道在后疫情时代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确实不易,我同时也知道征税人聚集财富的艰辛。因此,一个人在疫情时代最大限度地防护好自己,仅从经济意义上说,就是对社会、对城市、对国家的贡献。财政不因为一个个体的失手而封小区、封城市,而影响财政投入,这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给国家做贡献吗?更何况个人自己也需要为此付出必要的财力。乡下人有句口头禅:省下的钱就是赚下的钱。是的,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应该有这种起码的底线的自觉。这个经济账算好了,就不敢忽视健康账,经济账算好了、落实到行动上、影响带动更多的人,社会账、Z治账才有保障!

因为有这本账在心中:我会每次提前做好准备做核酸、我会按照防疫要求进社区、进单位、进超市、进市场、我会自觉避开人流密集的地方、我会认真带好自己的口罩、我会搞好各种卫生消毒做好防疫公益工作。也正是这本账在心中:我几乎每天都要给千里之外的乡人两位八十岁的老人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知冷知热照顾好自己。受疫情阻隔我不能回去照顾,我只能拜托家中其他亲人邻居在这种特殊时期给予生活帮助。人到快六十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真是担子不轻哪!我的孩子在西安居家隔离,因为在隔离前准备工作不足,曾经两天时间仅仅靠方便面充饥,当然,很快爱心菜已经供上了,我看到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孩子做的饭菜内心里是充满感慨的。这场疫情让西安这座13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多少像我孩子一样的年轻人学会了自己做饭、学会了自己打理生活、学会了更好有效居家办公,这同样是一种正能量的表现。

一个人正气充盈了,行动才勇毅有力,一座城市正气爆表了,才能合力击退疫情。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作为一名Z部S记用行动充盈正气彰显正气:我将本职工作提前赶了两个月,一位外地同行戏谑我:“临近到站的人了还这样拼搏让我们活不活了?”我心里想:“在一个区域有了特殊困难,其他区域的人们不加倍努力,更大区域的稳增长从何谈起?稳字当头从何落实?以优异成绩献礼ER十大从何体现?”心里这样想的:行动就是这样跟进的:越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自觉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成为习惯、成为一种标配。在加班加点中发挥自己更大作用,当好服务更高层级的智库,这是我个人战胜疫情的基本动作。

我知道:这是应该的。因为在我们的人群中、这样的人遍地皆是,比我更优秀更付出更努力的人正在行进在战胜疫情的征程中,他们默默无闻、他们任劳任怨、他们不计名利。而在疫情一线与病毒搏斗的医护人员、各种服务人员、甚至有军人这些群体更值得我们致敬,他们与我们一道正气盈盈战胜疫情迎接春天的到来。


        《宝塔山》   2022.3.22

阅读    收藏 
(2021-12-25 13:31)
标签:

王祖文

求学

散文

子洲

情感

 我的求学版图

 

                            王祖文

 

      每次回陕北故乡,总是要路过我上学的学校。目睹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感觉将这些学校连在一起,能清晰地透视自我的精神图谱和成长轨迹。无论是回还是前,都意味深长,都感慨万端。

 

      我的小学就读在我们村庄高家沟小学。高家沟学校的记忆与灯相关。高家沟是没有名气的,如果说还有个别人知道的话,那应该是我在一些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涉及到了这个地方。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学校因为山体自然坍塌的面目全非。这个学校有一件事情记忆弥深,那时候,第一次懂得学习的重要,竟然带着自制的煤油灯在晚上学习,这个细节穿过岁月五十年后依然在脑海中清晰存留。

 

      我上的小学还有在我们村口的李家砭学校,这个学校上了一年,还是两年,印象已经非常模糊。李家砭学校的记忆与弱相关,感觉自己很弱势很弱小。它的命运也和所有乡村小学的命运差不多,早已经没有了学生,改成村委会。我后来专门进去看的时候,适逢乡镇干部正和几位村民为低保救济的事情高一声低一声地争着,那种争论甚至有些火星四溅的意味。在这个学校里,我第一次接触了《人民文学》这本刊物,那是粉碎“四人帮”后时间不长的事情,我专门向学校的一位教语文的女老师借的,可惜我现在怎么也回忆不起这位老师的尊姓大名,只记得她是一位公派老师,高高的个头,言语间尽显母性的柔。我拿到这本刊物后,对凡是我能看得懂的文章非常认真地看了。我第一次知道在语文课本之外竟然还有如此精的文章。这本刊物打开了我的视野。唯一遗憾的是对这位老师有愧,竟然忘记了她的名字,也不知她是否安好。

 

     我是愧对这个李家砭学校的。当时我们家穷的连玉米窝头见都见不上。我吃过同学们的玉米窝头的,但是同学们的名字我今天大多记不起来了。有的站在我面前我都叫不出来,有的因为长期在乡村生活老面的我实在认不出来。我感觉人的脸部犹如黄土高原,其实是经不住时间的河流冲刷的。这个学校的学生大多被命运挟裹在黄土地上,今天,靠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对他们的生存不易有着太多的感叹。

 

     由这个学校延伸出的一件趣事倒是值得一记的。这个学校里有我的同班同学高彩英,当年曾经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上过课的。之后她顺风顺水考上了子洲县唯一的重点初中。后来,她突然像一粒遗失在黄土地里的草籽一样,悄无声息被风带走了似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她留在我记忆中的就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的旗子一样让我去踮起脚尖仰望。40年后的一个普通日子,忽然在微信同学群里有一个人问我:“你猜猜我是谁?”我说:“真猜不出的”。没有想到她就抓住了我情商的低下“不知道算嘞!”待我最后知道她是谁的时候,没有想到她从那粒曾经遗失的草籽长成质地坚挺的根系弥深枝条伸天的好树。我知道她去了昌吉。她依然如一面质地耐实的旗子似的在人生的路上举着跑着,跑成了一种属于她的有内涵的有厚度的风景。我就想:当初李家砭学校让她登台荣光,今天李家砭学校以她为荣啊!是啊,命运彻底把她抛在荒山野岭,不仅没有让她枯萎倒下,反而让她结出物质与精神双重的沉甸甸的果实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当初的榜样作用对我是有过激励的。 可惜的是这所学校后来有工作的大概也就我们两位。

    当年的高家沟李家砭现在合成一个村庄。这50多年来我没有能力回报我的家乡回报我的最初上学的小学,但是,我虽然在市外,我利用我个人能及的资源为村庄的道路硬化、交通改道、交通安全、坝体加固、排洪贯通、生态环保做了些事情,图的就是只要望一眼曾经的小学,心安情宜一些。

 

     我上的第一所初中学校是马蹄沟镇薛家崖中学,在这里上过一年。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学校不仅停办了,而且院落被垂直挖掉够10米,挖的到了国道边。学校几乎成了悬崖上的废弃物。按理说,那个年龄那个时代在这里上学应该是很快乐的,但是,其实,我已经尝到了生活的苦味,因为一天不仅有20里的山路要行走,而且中午无法正常就餐,是用干粮胡凑合的,确实是一道难关。那时与其说是上学读书,不如说是读山。天天在山圪垯上奔走,人的精力因此而耗了大半,所以关于薛家崖中学的记忆与山有关。当时,在这个学校推荐我考县城重点班,我竟然嫌路远主动放弃。可见我的脑子和进了浆糊的脑子无异。说明我的情商智商统统近乎为零啊!好在我没有辜负这个学校,后来我按照自己当年的理想前行着,而且用发表的文章《盐湾读书》再现了当初读书的风景。

 

     我上的第二所初中学校是城关镇高渠中学。高渠中学的记忆与荣誉同在。在这里两年,我的语文特长已经暂露头角,我的文章第一次出现在墙报上。那时候,我就开始在语文上用力,但是,对理科已经开始漫不经心,可以说得也语文,败也语文。我很感谢在这个学校发现我特长的当初的民教老师王天才,我专门发表文章表达过对他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可惜再未谋面,甚至托人也未联系上。不知道他在乡下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的高中是在子洲中学就读的。在这个学校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于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且较早地认识到了语文的奇妙,我多次在文章中感念曾经在这里教我的苗宝柱老师,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不仅教给了我们语文知识,而且教给了我们怎样学习语文以及如何做人。在这个学校,留在记忆屏幕上最清晰的就是经常半夜三更在校外路灯下苦读的情形。所幸的是选择的是文科,苦读苦背是有作用的,如果选择理科,我想我今天已经成了陕北山地上地的老头,至于是不是光棍汉就不好说了,如果不是光棍汉,腰已经累弯应该是免不了的。所以,子洲中学的记忆与苦字相连。我庆幸我从子洲中学考出去了。后来,我再没有勇气踏入校门,感觉自己有些轻飘了。我对子洲中学的同学有这样一种认知:感觉当年班里的同学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能踢能咬、能文能商、能官能艺、虽然平时习惯斗嘴戏谑取乐,但是在正事上多的是向上向善、中流砥柱、社会栋梁。我永远以他们为荣为幸。有人说:他们大多开始到二线了,但是在奋斗者的眼里,人生永远是第一线。

 

我的大学是在延安大学完成的。大学四年我的心是比较静的,可以说勤读了四年。在那时候,绝对想不到今天我走出这样一条路。在今天,我确实佩服年轻时的自己。是那样执着、是那样勤奋、几个寒暑假都没有回家。我曾经写文章说我的大学四年是失败的。标志是考研两次失败。失败就是失败,隐藏与遮掩是虚伪的,坦坦荡荡才是君子,没本事就是没本事!我的两度考研的做法与传统文化中的守拙、内敛、稳扎稳打显然是悖逆的,所以招惹来这样那样的议论是必然的。延安大学的记忆与败字相融但是,延安大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一种独自读书写作的习惯,我戏谑说:我把别人做爱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文字涂抹文字上了。这种持之以恒的勤习惯就是在延安大学养成的。

 

      回望所读的这些学校,将它们串联成线成圈,反复品味,自会发现一个人的生命密码精神密码成长密码甚至成才密码成名密码往往与其关联。感觉在这些学校读书,犹如在知识的油井里钻油,每个学校犹如一个井口一样。钻出来的油的多少则与油源有一定关系。当然,这些学校犹如土壤,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努力自我拼搏自我超越更重要。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校。这些有课堂的学校不过是成长版图中的必经地段而已。我绝对不是人才,我也绝对没有成名,更绝对没有成功。但我通过对自身所读的学校的考察发现一个秘密:学校固然重要,但每一位学生在年过半百后是什么样子,最重要的恰恰是学生自己。在这方面,连算命先生也会失灵的,连人才专家也会惊讶的,连当初所有的老师也会看走眼的、连后来上过再好的大学的人也会惊叹的。人,自己就是一所需要永远开发的学校,千万别忘了!自己如果不努力不持久地开发自己,别说上这些学校了,上再高层的再名声响的学校都够呛。出来该是废品照样是废品,该是次品照样是次品。

 

当然,我还想说的是,我们普通人有多少人将各自所读的学校这样一一多次重返过,对老师们真心真意用心看望过?社会浮躁,崇权崇钱,唯乐唯己,都是体制与别人的责任吗?所以我可以说:每一个人如果远离对校园的仰望、如果远离对老师的敬重,其实我们就是向粗卑、向浮躁、向流俗、向愚乐在不断亲昵、在不断拥抱。因为文化与良知已经在疏远着自己、进取与超越已经在疏远着自己。

 

这些学校确实与别人毫不相干,但是与我却融入了灵魂,所以,用文字致敬与记载就有必要。是的,我的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大都从当初的学校里找到影子和种子的,所以用文字回望起来,不知怎么突然就百感交集泪水湿眶起来。

阅读    收藏 
(2021-12-12 09:10)
标签:

2021年

王祖文

工作

成果



                                            


 2021年成果


     散文24篇


     (其中公开报刊15篇


1.《刘成章小记》2021.1.6《榆林日报》

同日,新浪网转用!

2021.1.31《延安日报》

2.《火情无情 人有情》 榆林网 2021.1.27

3. 《火灾映人心》 《三秦都市报 》(新媒体)2021.1.28

《延安日报》2021.2.7

4.《走过庚子年》《榆林日报》2021.2.10

5. 《春天的花香》(榆林网版)《榆林网》2021.2.27

《春天的花香》(延安版)《延安日报》2021.2.28

《榆林日报》2021.3.10

《铜川日报》2021.3.10

6.《榆林人的含情量高》《榆林日报》2021.3.20

       同日,新浪网转载!

7.《回乡手记》《陕北文化》2021年春之卷

      《S收征纳》2021.3

8.《财神神起来》《西安税务研究》2020.1

9. 《花谢花香在》《上海税务》2021.2

《花开花谢花自香》《陕西税务》2021.1

10.《陕北情》《延安日报》2021.4.18

11.《南泥湾的歌唱》《延安日报》2021.4.25

《税收征纳》2021.6

12.《陕北:文学来路何其难》《榆林日报》2021.4.26

同日新浪网站转载

     《大理河》2021.6

13.《燃烧的陕北年俗》《税收征纳》2021.2

14.《回乡手记》《税收征纳》2021.3

15.《炕桌情怀》《商洛日报》2017.2.22

2021.5.5从百度中无意找到)

16.《我与税收收征纳的情怀》 《税收征纳》2021.8

17.《心中的颂歌唱不尽》 《税收征纳》2021.9

18.《乡村的互助》   《陕北文学》2021.6

                     《米脂教育》2021.3

                          

19.《乡村的活力》   《陕北文学》2021.6

                     《米脂教育》2021.3

                              

20.《娘与我的耕种》《红石峡》2021.3

21《乡村里感受国庆》《陕西日报》(新媒体)2021.10.4

22《乡村喜路》《三秦都市报》(新媒体)2021.11.18

     《榆林日报》 2021.11.24

23. 《神奇一管黄土风》《铜吴堡》2021.5

24. 《母亲的红窗花》《陕北文化》(子洲)2021年冬之卷

 

                 成果转化(1次)


   2021年5月,一篇经济分析成果被列入地方政府专题会议议题。

 

获奖3件


1. 《从发票数据分析提出我省物流行业达产达效的建议》

2020年市委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2.《我市四大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税收经济分析建议》

2020年度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3.  MV《前行的脊梁》获得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联2020年主题文艺创作音乐类优秀作品奖。

 

省委省刊物采用2次篇


《从税收收视角看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委研究室刊物《调研与决策》 2021.3

陕西省政府研究室刊物《陕西经济研究》2021.1

 

省财厅刊物采用1次篇

 

数字经济研究论文被《西部财会》2021.4

 

工作经验部委采用2次


1.服务复工复产分析工作经验被学习兴税平台两处介绍。

2.分析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被学习兴税平台推广介绍。


媒体采用报道2次)


1.2021年7月27日,《铜川税务发挥税收经济分析作用服务地方经济》被《铜川日报》头版采用。

同日,该新闻被学习强国二级平台采用。

2.2021.11.23,一民俗文章被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采用。


省局市委刊物采用2篇


《税收视角下铜川市淘汰落后产能和培育新兴产业分析建议》被市委《创新与决策》2021.2采用。

  《税收见证照金经济快速发展》《陕西务》2021.9采用


表扬批示4篇


1. 1.31,一经济分析成果收获市长表扬批示。

2. 2.7 一经济分析成果收获市长批示表扬批示。

3.5.10,一经济分析成果收获市长表扬性批示。

4.9.9,一经济分析收获市委书记表扬性批示

 

 

   (属于工作类成果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阅读    收藏 
(2018-09-03 10:17)
标签:

陕北

乡村

女客

聚会

散文

乡村女客聚会

                                  王祖文

    乡村女客聚会,随着陕北唢呐曲《回娘家》的响起,已经如风一样的在当下不少乡村刮起来了。这个风的源头究竟在什么地方,确实不好确证。我真正关注到这种社会现象,是在去年的国庆节期间。那时,子洲马蹄沟镇姜家沟的老小女客聚会,我的弟媳是其中的一员,聚毕后和弟弟绘声绘色地对我说:这个村庄天南地北的几十年出嫁出去的女客统一回来进行了聚会,可红火可热闹!聚会的内容基本是统一回来参观村容村貌,看望各自娘家的亲人、看看村里的老年人、见见多年不见的在外的女客们,同时由于这几乎是村里共同的庆典,村里在外工作的男同志们能回来的也回来,互相交流见面机会难得。在聚会期间,共同扭秧歌,表演节目,是几十年来村里的几乎是最隆重的集体狂欢,村里人感觉很是新鲜乐活。

  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也没有意识到这会汹涌澎湃成一种不断扩散的社会现象。我的第一直觉就是能这样在当地先发搞这样超大型聚会的,至少说明这个村经济情况不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村的牵头人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经济实力,在他们各自的圈子內干的应该不错。

时光过的真快。我在陕北范围内的一些熟人、同乡、同乡隔三差五以各种形式告诉我各种乡村女客聚会的消息,其中,以今年的六月、七月、八月明显感觉到比较集中。而从地域上考察,陕北腹地尤其是子洲的南川一带相对多一些。如裴家湾的王家三岔村,一次性女客回来156人。老君殿的张家坪乡,该村聚会女客有 235人。子洲大庙沟的女客聚会更是热闹非凡,从微信视频中可以看到:数百人秧歌队员在陕北大唢呐名家的引领下,从大街上扭过,数台摄像机从不同方位采集画面,如果将看热闹的观众含进去,保守估计不会少于500人。考察这些举行乡村女客聚会的乡村,要么是乡村本身的经济实力好,要么是其中的一些个别女客的经济实力出众,这是发起乡村女客聚会的先导。

     
乡村女客聚会的筹资形式不等,但大体是这样一种模式:每位女客出200元到500元不等,对老女客组织者不收钱。其中个别经济条件优越者可以随心出资3000元到5000元,特别优越者甚至可以出到万元左右。那么,这样资金总规模10多万元到20万元甚至更多不等。这样的费用花费在了什么地方?比较普遍的是:聚餐费用,表演秧歌及服装道具费用,请戏班子演出费用,等等。有的村女客聚会费用流向特别值得赞赏,他们挨家挨户对老年人,对贫困户进行看望慰问。而有的费用则花费到修庙塑神像的地方,动不动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就值得特别警惕了。

  也有例外,子洲大庙沟的女客聚会没有收各位回乡女客的钱,这样,更多的女客不仅没有出资,而且她们的娱乐活动更有乡村原始元素:耍水船、骑竹马、推车车、打夯等。

子洲县马岔乡管辖的“文化名村”师家坪村810日举办的女客聚会的新鲜元素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气势宏大,早8点半,秧歌舞蹈,唢呐声声,我瞬间收集到数十条活动现场的画面、视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们聚会策划的主题是:“提升文化品位,共建美丽乡村”。他们聚会的特别之处在于:聚焦本村教育变化,同庆教育巨大收获。师家坪村育英助学协会现在有资金600多万元,今年该村考上本科生18人,基金会这些年对考上大学的每人奖励3000元,村里学校的办公楼、操场等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村这次女客聚会其中女客人数突破300人,总参与人数突破1200人。在活动安排中“文化味”扑面而来:他们分别组织了女客秧歌队和娘家秧歌队,由娘家秧歌队亲自出发在村头迎接女客秧歌队,两家秧歌队汇合后要进行对唱秧歌,类似传统的“打彩门”秧歌,两队秧歌的伞头要进行才情秧歌对唱,与彩门秧歌不同的是:娘家秧歌队伞头唱的是欢迎类秧歌,女客秧歌队伞头唱的是感恩性质的秧歌。同时通过秧歌词汇报出村里的巨大变化与众位女客的成绩。他们在活动安排中有一个“梦回儿时”游戏活动,重拾儿时的记忆。最特别的还在于他们聚会用餐时不供烟酒,从节俭中体现新风气,体现文化味。他们的活动安排的及其周全,有专门的安保组、医保组,对老年人由专门的年轻人一对一进行帮护。更出彩的是在聚会须知中特别体现了一种生态环保意识:“穿高跟鞋一律不准在草坪走动”。该村的聚会总策划人师建东老师说:“本次聚会,不是单单图红火餐几顿,而是为了展示一种乡村文化自信,把这个远近闻名的文化村的品位再集中提升一个档次,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建设美丽新家园”。秧歌伞头师万鹏老师说:“这次聚会,有的婆婆媳妇同回娘家,有的三辈女客都是本村女客,这是全村人的地域自豪!”这个村女客聚会聚出一种高雅的向上的文化味,让人感怀。

  乡村女客聚会的仪式基本是一种类似放大了的一种同学聚会,战友聚会。有牵头人员,有主持人,有主题发言者。我还专门研究过一位女客的主题发言:她的身份是有工作的,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工作家庭都不错的有威望的人。发言的内容:集中在于对家乡的眷恋,对幼时村庄的怀念,对父老乡亲的感恩。在这个主题发言后,是村干部的答谢与欢迎,然后下来就是不拘形式的座谈、聚餐、大秧歌联欢会,晚会小节目表演,各种合影。如果搞的更有些积极意义的,会现场举行一些捐助献爱心活动,将人性的真善美传播到养育她们的地方。秧歌表演、戏曲表演、说书表扬等会将乡村女客聚会推向高潮,给曾经寂静的山村带来太多的甚至连续三天的热闹,这种热闹甚至完全胜过春节过年。

   乡村女客聚会与同学聚会,战友聚会相比有一些具有明显的新的特点:地点乡村化。这些女客们统一回到乡村,这些乡村再偏僻她们都要回去。人数庞大化。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热闹隆重程度不亚于庙会和赶集。由于人数众多,其饮食安全,娱乐活动安全,交通安全的压力可想而知。风潮扩散化。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乡村女客聚会犹如龙卷风一样扩散快速,有的地方聚会是一个村接一个村搞乡村聚会。这种风气一旦形成潮流,甚至有一种自发涌动难以阻挡的势头。娱乐超级化:不仅村村聚会有大型秧歌鼓乐表演,而且还有晚会表演,这种娱乐的规模、程度、费用往往超过春节村里的秧歌表演。传播快捷化。有的聚会现场就用快手传播,而且是多个快手传播,有唢呐快手传播,有歌唱快手传播,又有戏曲快手传播。传播的现场感、及时感、鲜活感前所未有。

   聚焦陕北腹地乡村女客聚会现象,我认为这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产物,一种社会进步的一种产物,这是一种新时期女客对家乡根的深情眷恋,是她们爱家乡恋家乡念家乡的情感的集中喷发,是她们的社会心理在家乡的一次集中投影,是对家乡的一次集体感恩仪式,是对传统乡村社会重情感重家园的一次集体礼拜。所以这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很深广的内在动因的。

   其更深广的积极意义还在于:这是乡村社会传统亲情的一种聚集与回归,这是女性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一个标志,这是乡村不断变化不断富裕对女客的吸引和召唤,她们的志趣他们体现,她们的事情她们做主,她们的心愿她们表达。这也不排除是一部分人对城市生活的心理与行动暂时集体疏离,这是很好活跃乡村经济生活扩大消费的一种民间行动,这是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以民间的力量进行活跃和保护的好形式,对乡村留守人员而言是难得的特殊的文化精神娱乐大餐。对巩固乡村传统宝贵情感,乡村积极风俗,对畅通信息、加深友谊、甚至促进乡村的扶贫工作都有非常好的作用,对建设美丽乡村都有积极的作用。

 

刚刚参加过女客聚会的王芳女士深有感触地说:“面对娘家的所在村庄和父老乡情,八十岁的老女客和二十出头的小女客情感是一样纯洁清澈的。在聚会期间:发动众人的力量为乡村力所能及献爱心,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聚会以后,自己肩上的责任感更强了,这种半边天的情怀男士们未必能完全理解,对建设美丽乡村有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女性视角的特别使命感!”她的观点代表了更多聚会女客的心声。

  不过,凡事不可过度,更不能简单刮风,过度了刮风了就容易适得其反。如同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同学聚会、老乡聚会、战友聚会一样,如果没有设定一个积极的主题,如果从策划之初就很少彰显社会意义,如果只是潜意识里搞攀比行动上显排场,如果只是一吃一喝了事,如果聚会过频过滥,如果甚至将聚会费用投向没有多少积极社会意义的事情上就确实值得警惕,就需要认真有效引导。同时从个体而言要根治浮躁心理,尤其是作为策划人和组织者,一定要重品位,重节俭,实实在在为乡村不拘形式办好事办实事。

    乡村女客聚会,是仪式化了的情感在娘家门上的投影。“养女终有嫁,娘家永是家”,这是她们的集体心声。每当《回娘家》这首歌想起的时候,那种爱家乡爱娘家的情怀久久难以散去。面对这种转型期的社会现象,面对光彩光亮我们世界的太多的乡村女客们:她们将自身进步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积极为养育他们的乡村倾情献爱、出智出力,有的甚至从省外、国外长途跋涉辛苦归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他她们的宝贵的家乡情怀与自我的爱的行动喝彩鼓掌,她们人数众多、她们情怀美好、她们集体行动、她们以女客的身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聚会,回首人生、回首往昔、想给乡村、给各自的人生以亮色、以纪念这个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让我们汇入到她们共同唱响的《回娘家》旋律中:集体面对陕北的每一个乡村,向她们深深地行以注目礼!感谢你们为陕北的乡村所做出的奉献:你们辛苦了,致敬!祝愿同美好!


               《榆林日报》2018.9.3

              第99篇

阅读    收藏 
标签:

陕北子洲

高家沟

崖窑

探秘

              崖窑探秘:寻找祖先的身影

 

                                   王祖文

     

        (版权专有,转者注明)

 

      在黄土高原的悬崖上、山畔上,往往随处可见冷兵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崖窑。这种崖窑多的是先民为躲避战乱、土匪、流寇所挖建的。今天,很少有人会探秘这些崖窑,因为它们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不少崖窑处于人们很不方便到达的地方,因为从表面看,这些崖窑实在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稀奇的地方,同时,如果要深入这些崖窑,往往有一定的风险,毕竟不少崖窑的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上。正是这些因素制约,窑崖成了今人遗忘的遗址,它们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外、记忆之外。

 

     今人对崖窑的淡漠最典型的莫过于连自己出生的村庄所在的崖窑的来历、用途以及历史上发生的故事都搞不清、都不知道,这个不奇怪。在人们的脚步都不约而同踏入城市的时候,在不少人的兴趣聚焦在金钱上的时候,谁会对荒山野岭悬崖峭壁上的崖窑感兴趣呢?

 

      (版权专有,转者注明)

 

     探究历史,先从探究自己出生地的历史出发。这也是缓解乡愁、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出于这种考虑,我对我的出生地子洲县马蹄沟镇高家沟村的窑崖进行了实地入窑考察。

 

高家沟崖窑有两处,一处是我们王家的先人修建的崖窑,叫崖窑沟的崖窑。一处是艾家的先人修建的崖窑,叫哑子沟崖窑。

 

崖窑沟的崖窑要抵达还真带有探险的意味,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只有本村的人知道的路,必须从村里的一座高山豁子野翻过去,到走马梁,从走马梁的陡坡上小心翼翼下去。另一条路可以称为通道,也可以叫旅游之道、探险之道。顺着子洲县城走国道一路向西,刚好走10里远的地方,就是李家砭小学。这学校坡底便是国道经过,就到了高家沟村口。入了第一道坝梁,是一公里长的坝地。人们习惯将此叫前半沟,在左手方向第一次出现拐沟的龙王庙的西边,有一条名叫崖窑沟的山沟,位于卢姓住户人家的对面,从这对面沟口往里,山越来越高,坡越来越陡,沟越来越窄,路越来越没,拐过一弯,眼前一个碰鼻的山峁突然挡在了面前。正疑无路,细观又柳暗花明,右手旁,还有一条深不见掌的山沟。沿着羊肠小径继续爬上爬下,跳来跳去,当刚能看到沟掌的时候,刀切一样的黄土崖中,就是崖窑所在地,挖成于清同治年间的高家沟崖窑沟崖窑。这处崖窑群隐秘到如此地步,这在当地并不多见。堪称一奇。

 



           

 

    现在经常有一些来自榆林等外地的旅游者、探险者光顾这一处的崖窑。但是可以说,基本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到达这里的崖窑,我顺着这条沟实际进行了考察,走到路途,竟然没有了路,有一人高的崖完全挡住了去路,我不得不自己拽住草根,用双手挖下脚蹬的地方,勉强爬上了眼前这个一人高的小崖。走到这崖窑下面,才发现了先民的智慧不俗,这里已经到了深沟的尽头,地理位置极为隐蔽,外人基本不容易发现。这里的悬崖非常陡,至少有500米。而悬崖就位于离谷底50米左右的地方。可以说从上面不可能进入崖窑,从下面也不好进到崖窑内。

      (版权专有,转者注明)

 

这里的崖窑共有5孔,呈分散状态。其他四孔,今人如果不借助绳索等工具,根本不可能抵达,里面究竟是什么构造,谁也说不清楚。本地人近百年来基本没有人上去过,外地人更没有办法上去。

 

我是借助杂草的力量,手脚并用,一点一点爬到离谷底最近的一个洞口的。望着洞口,现在能清晰地看到里面墙壁上遗留有清晰的山镢掏下的痕迹。实地考察后才明白,这是一块被当地的文化人考察完全错误以讹传讹的地方。这处崖窑群因为离谷底较远才得以使我们王姓家族没有受到外力的侵害。才保住了后代一辈辈的繁衍生存。



     





   



 

 

 


                     (以上图片是崖窑沟崖窑


    这是我爷爷的爷爷为了躲避清朝回族入侵修下的崖窑。爷爷,父亲,我们这一辈无人再去过。我是第一个去的。这个崖窑群成功保护了我们这个家族的躲避。当年反乱的回族人在崖窑下面守了好几天,准备困死里面的人。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我们的先人里面不仅准备了半个月的熟食,而且趁回族人不注意的时候在悬崖上面用长绳往下面吊饭食。回族人困了数天,自己饿的待不住了,无可奈何,不得不离开这里。有的学者说,这里的窑崖互相连通,但从我所考察的这一孔看,不具备这种连通的条件的,至于其他四孔是否连通,需要借助工具考察后才能准确确定。这需要有更具资质更具经验的探险队或者专家学者来考察探秘。

   (版权专有,转者注明)

高家沟的第二处崖窑是哑子沟崖窑。哑子沟崖窑位于高家沟后沟哑子沟沟口附近。哑子沟崖窑是本村艾家修下的窑崖,今天只能看到一孔,离谷底十米左右。哑子沟崖窑里面有炕,修建的很不规则,里面是弧形构造,可以待30人左右。与崖窑沟崖窑相比,有两个明显不足,一是离沟底过近,二是容易被人发现,隐秘性明显不足。正是这种不足给艾家带来了灭顶之灾。清同治年间回民反乱时,这里曾被攻破。据说当时躲藏在窑内的几十口艾姓男子除一老一少两人侥幸逃脱外,其余全部遇难。据老辈人说,反乱的回民蹲守在崖窑下面,里面人的吃食已经用完了,这样被轻而易举地攻破了。今天,村庄里的老辈人都知道这段悲惨的历史。

 



       

            (这两张是哑子沟崖窑

 

      高家沟的崖窑群的考察至少可以窥探到那个时代的一些隐秘来。高家沟有好几大姓氏,之所以只有王姓与艾姓有崖窑,是因为其他姓氏如高姓他们当时躲到米脂老家避乱,那里有安全性更高一些的躲避之所,张姓躲到他们附近十里的张家老家张家寨,说明修建窑崖的家族其实在当地都是孤立无援的小户、穷户,无可奈何,不得不通过修建附近的崖窑躲避,逃命。真正有实力的大户、富户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寨堡、藏兵洞里躲藏,其安全性自然要相对高一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黄土高原上太多的崖窑,其实都是穷苦人家修下的。越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在极为偏僻的荒凉地方,越才是崖窑集中存在的地方。

 

    今天,当我们城市人触摸乡愁的时候,我们未必能触摸到崖窑这一特殊的乡村地标元素,但是,当我实地进入崖窑,发现有炕,发现那内里极不规则的修建,发现那山䦆在窑壁上的挖下的痕迹时,我突然明白,我在这里发现了祖先的影子。从高家沟这两处崖窑的考察对比后得出一个结论:位置越隐秘,位置越险要的地方,进入窑崖实物备存越充足的地方,一般而言,安全性相对越高,崖窑的防御功能越能得到保证。反之,留下来的便是一首首凄惨而悲苦的哀歌。当我们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居住的发腻甚至有些烦躁的时候,我们不妨有机会到路途安全性高的崖窑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来路并不平坦,我们之所以还能快乐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曾经的崖窑生活的祖先的智慧与艰辛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发现在祖先当年心惊胆战的地方触摸触摸,我们会对我们生命上游发出的不仅仅是探险般的惊奇声,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人性在这种触摸中会不由自主得到一些净化。是的,一个人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我们才有可能知道我们在未来的路上是怎么走的,怎么去的。这便是崖窑探秘的核心与意义所在。

          (版权专有,转者注明)

 

         (作者:王祖文  陕西铜川国家税务局)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