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孙子兵法》

解释

兵力

谋攻

古文

杂谈

分类: 悟道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有这段话:“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历来传统解释都参考了李筌的注解,如李零著《《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的较释中提到的:“小敌不量力而坚战者,必为大敌所擒也。”


但李零最后说到或许可以解释为:小的对手如果能集中兵力,即使大的对手也可擒获。这就让大家非常困惑了,基本上与传统解释正好个相反,单从这句话讲,李零的解释也没有错误,可以这样理解,小的对手集中自己全部的兵力去攻击大的对手分散的、局部的兵力,大的对手也是可以被擒获的。但联系到上面六种情况来说,似乎这样的解释不能对应“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情况。而传统的解释又不能很好的对应“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