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艺术国学写意书画杂谈 |
文/ 赵娜
“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将国家的文化和自身的渴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就会变为文化托命之人。我们回头看,孔子、韩愈、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王国维等他们都很自觉地将自己作为文化托命之人。按照中国文化,一个文化托命之人是相信天命或天道的。
——刘墨语。
对话嘉宾介绍
标签:
黄宾虹写生国画文化 |
标签:
刘墨程风子张继刚水墨清华杂谈 |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文/如是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刘墨先生说:““笔墨”固然不是衡量中国绘画的唯一标准,“时代”尤其是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数十年,也关非艺术家要面对的唯一的问题。如果一个画家仅仅考虑自己存在的几十年的问题,未免太过于短视了,历史并不
标签:
文化 |
一位研究西方艺术史的学者,偶尔一次走进挂有牧溪法常绘画的展馆中时,他不禁惊呆地写道:“这便是我久违了的中国牧溪手写的《观音·猿·鹤》大幅水墨画三联屏。幽婉的梦幻般显身的白衣观音;恍如深山精灵般从森林深处凝视着什么的黑猿;倾耳细听,太空中似乎回荡着隐隐鹤唳,此外,还有笼罩着这大幅三联屏整体画面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渲淡和阴影,大片地而且深邃地扩展着、扩展着……长期来,我尽热衷于眺望西洋名画,却忽视了我们东方水墨画惊人的心境深度和特殊的美的领域──我不禁愕然了。确实,上述涵盖着我们精神全体的深邃画境,是我们东方所特有的。”
http://www.wnsh.cn/ldmj/UploadFiles_1946/200611/20061115101410798.jpg